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社会知觉理论与管理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选择性决定于一系列因素。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上对象的组合客观因素abcdefgh接近原理相似原理ABCDEF闭锁原理连续原理ab参考原理生理条件需要兴趣情感和情绪个性特征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目的和任务社会知觉的概念对人的知觉称为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为知觉过程的社会决定布鲁纳社会知觉过程的特点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社会知觉类型他人的外部特征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情境特点依赖因素仪表特征表情特征言语交往相貌、穿戴、举止、风度眉飞色舞、扬眉吐气、横眉冷对言为心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人的外部特征知觉者的主观状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对主体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o物质自我o社会自我o精神自我自我知觉一日三省吾身孔子人贵有自知之明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知觉客体知觉客体与背景的对比度知觉客体所处环境知觉客体因素知觉主体的价值观、态度知觉主体的气质特点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知觉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知觉主体因素第一印象的作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官上任三把火踢好前三脚社会知觉偏差的预防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们在初次交往中,最先得到的信息对知觉映象的形成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它对原有印象起削弱作用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光圈效应印象扩大效应成见效应遮掩性定势性弥散性特性定势效应刚刚取得的知觉经验很快被整合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随之而来的知觉信息加工活动立即产生影响受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心理定势的因素积极作用在于能促使人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事对人知觉更迅速有效;消极作用在于当环境条件已发生变化,由于它的影响使知觉受阻,甚至造成对事对人的歪曲反映,产生定势错觉与偏见。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概括化、类化的看法定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积极方面:总是遵循着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消极方面:对一类人共性的认识是来自于不全面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的概括或是非本质属性基础上的概括,就会得出对这类人不确切的认识社会刻板印象在人的知觉中既起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选择性知觉(SelectivePerception)对比效应(ContrastEffect)宽大效应(LeniencyEffect)后视偏见(HindsightBias)投射效应(ProjectionEffect)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所谓归因,指依照主管感受或经验对对自己对他人行为及结果发生的原因予以解释与推测的心理活动过程。归因与归因偏差@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目前成败状况本人过去成败状况别人成败状况归因成功(某人这次考试得了高分)成功(过去考试都得高分)失败(别人这次考试得了高分)能力稳定的内在因素失败(某人这次考试没考好)失败(以前考试也没考好)失败(别人这次考试也没考好)题目太难稳定的外在因素成功(某人这次考试得了高分失败(以前考试没得过高分)失败(别人这次考试没考好)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因素失败(某人这次考试没考好)成功(过去考试都得高分)成功(别人这次考试考得很好)努力不够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内因外因@归因与绩效稳定性的关系能力工作难度努力运气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一般归因规律归因偏差及其防止@归因偏差造成归因偏差的因素功劳归自己,责任归他人成事在人,败事在天感情至上聚焦不准确俗命论造成归因偏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的、客观的。总之都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不正确认识的结果,这会对工作带来损失。@归因偏差的防止对己对人都要坚持正确的观点、态度,坚持克服自我中心、利己主义;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全面观察,全面掌握事情的各个方面及其关系;提高认识能力,掌握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对他人知觉的准确性以及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相似程度的知觉准确性的测量社会知觉测量社会知觉量表项目(a)朋友(b)自己(c)朋友的自我评价1.经常穿得很体面2.喜欢养花3.想成为一个心理学家4.是一个废寝忘食得读者5.爱好文艺6.爱孩子7.在社团或人多得地方爱讲话8.常爱发愁自我意识测量S.D法@自我归属感测验量表@自我概念测验量表@自我人生观测验量表1.温暖冷酷2.拘束自由3蔷薇色灰色4可怜自豪5活泼不活泼6不亲密亲密7统一分散8充实空虚9专制民主10男性女性非常适合大体适合哪方面都可以很难说非常适合大体适合哪方面都可以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2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
本文标题:管理心理学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