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一、居住区的由来1、居住空间:过去分散——集中——密集2、空间形式:从平面化——立体化发展里坊:居住区在农业社会的原形二、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位置1、详细规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一般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例如:新城开发建设、居住区的开发与规划、城市中心的规划)关系表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分类)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2、主要内容:(1)、建筑条件分析,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分析。(2)、建筑和绿地系统的布置,道路和交通的组织,其他各类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各地块规划控制指标。(3)、专业工程管网的空间位置。(4)、在地形复杂和地上、地下空间衔接紧密地区,编制竖向规划。(5)、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投资效益分析。3、房地产项目开发程序“一书两证”(1)、项目开发前期调研程序(2)、项目立项程序上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既为项目立项)(3)、土地使用权取得的程序立项通过(取得项目建议书、可研的批复)需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项目规划程序1)规划局下发规划定点通知书和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2)根据设计规划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方案,以后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四图一书,总平面图、定位图、竖向设计图、管线综合图、说明书)按照总平面图,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3)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二节居住区的类型、规模、用地组成及设计要求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一、居住区类型和规模1)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2)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区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3)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4)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5)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形式。二、居住区的用地组成1、居住区的用地组成要素: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主要由这四大用地组成,但允许小型无公害工厂用地,市政工程设施用地,水面)(1)住宅:住宅建筑基础占有的用地及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住宅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只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如居住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础地及所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场等。(3)道路用地:住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用地,其中包括道路,回车场,停车场用地,小广场。(4)公共绿地:只居住区级,小区级及街坊内的公共使用绿地,包括居住区级公园,小区级小游园,小面积和带状绿地。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老年人的或顶和休息场地。三、住区规划设计要求1.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且有宜人的居住环境。2.便利——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的联系。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利居民使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成合理,步行与平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3.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居住区内空气新鲜净洁,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4.安全——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5.美观——居住区应具备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四、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1、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2、生态优化原则通过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3、共享社区原则对居住区的财富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五、技术经济指标及其计算1、技术经济指标居住户数(户);居住人数(人);总建筑面积(万m2);住宅建筑面积(万m2);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毛密度;住宅净密度;容积率;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住宅建筑套毛密度;住宅建筑套净密度等。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地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vm2/hm2)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vm2/hm2)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第四节住宅组群设计一、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1、功能上:保证日照通风,安静舒适,方便安全;2、经济上:土地和空间的合理使用,方便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经济指标;3、美观上:必须运用各种美学概念和手段,创造一个和谐优美,明快,亲切,大方,富有个性的居住环境。二、住宅群体的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防治1、日照标准的定义:是按某一规定的时间日,住宅低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的日照时间不低于某规定。决定日照标准的两个主要因素:所处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所处城市规模的大小,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日照标准要低。标准日大致是采用两种:冬至日与大寒日;有效时间带:大寒日为标准日,8~16点钟;冬至日,9~15点钟;气候区的划分,参照规范,计算起点是窗台面。2、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采用H:D表示1:1,1:1.35(南京)适用于板式点式则采用日照分析3、建筑间距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几个因素:日照、间距、信道、消防、户外场地的日照需求、视线干扰低层、多层小于等于24米的中高层应大于等于日照间距,侧面有窗大于等于8米,无窗大于等于6米。别墅按照15m的卫生视距.4、避免终年阴影区的发生,怎样争取日照,防止西晒:(1)住宅错落布置,可利用山墙间隙提高日照水平;(2)利用点状住宅以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3)房子稍微偏东,或偏西;(4)利用绿化。5、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对单体建筑高度、进深、长度、外形、方位;群体建筑,建筑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合理选择道路、绿地、水面的布局。三、住宅组群的平面组合1、行列式:条形,联排式,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朝向好,但平淡,呆板;2、周边式:易形成院落空间,节约用地,适合防风沙,一定数量的房屋朝向;3、点群式:自由活泼,便于利用地形,利用不当浪费;4、混合式:具有以上三种优点,也具有以上三种缺点;5、自由式:应用特殊地形地段。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前言: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众多,规划时应分别区分对待。如:医院——环境比较安静,交通比较方便的地点;教育——选安静的地段,同时还应考虑本身的噪声会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同时特别应考虑,保证小学生不穿越城市交通干道;商业服务、文化服务、管理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同时还应方便居民,形成生活、活动中心。一.公共建筑分级与分类1.分级:居住区内公共建筑根据其规模大,服务范围不同,经营管理及居民使用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组团级。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针1.计算方法: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标准主要是以个人指标为主,同时还应参考公共服务设施应占住宅区用地的比重。千人指标的概念是每千户居民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前面在讲居民区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时候已经讲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采用千人指标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受每户平均人增减影响大。如一些小商店还应综合考虑服务半径。千户指标:千人指标与千户指标都有各自的缺点,千户指标未考虑流动人口和单身职工的需要。三、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1.几何中心特点:服务半径小,使用方便,有利内部景观组织,但较吵杂,不利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影响经济效益。2.沿主要道路特点:可兼顾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及过往顾客,故经济效益好,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干扰。3.主要入口处特点:便于本区居民上下班使用,也可兼顾相邻居住区居民,经济效益好,且便于交通组织。4.分散在道路四周特点: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果好。但面积太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四、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形式1.沿街带状:购物交通沿街道集散,应后退道路红线,疏散人流,有利组织街景,经营效果好,但不宜沿交通性干道布置。2.成片集中:有利于功能组织,居民方便使用和经营管理,易于形成良好的步行购物和游憩环境。3.沿街与成片相结合:兼有前两种特点。五.幼托的规划布置1.幼儿园托儿所每班的人数因活动室的大小影响教室的效果和看护管理,人数过多教养不便,人数少不经济,合理人数20~30人/班。2.班级数:小型3~6班,中型6~12班,大型12~15班3、布置要求(1)、联合布置,节约用地,便于管理与家长接送;(2)、有足够活动场地,安静、方便接送地段;(3)、有良好的采风通风、朝向,有一定面积的硬质铺地和活动器械。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规模相对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相适应;2.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组团级:150~200米3.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4.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综合体;5.应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方便居民使用,人流较集中地段;6.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性和居住区的规划分级结构类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设施效益,有利经营管理,方便使用与减少干扰;7.与公共绿地用地相邻,或河湖水面等,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8.独立工业企业内部的居住区,或市郊应考虑防移局居民使用,同时又保证内部安全。第五章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与分级1.道路的功能居住区内部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可能会通有公共汽车,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还要考虑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它们的功能可分为以下一些:(1)、日常居住生活功能,如上下班,上下学,购物,娱乐,消闲,交往等;(2)、清除垃圾,搬运家具,货物发送,邮件投递等服务性交通功能;(3)、消防,救护等应急性交通;(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功能;(5)、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功能。2.道路的分级道路的分级应对应于相应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同时主要针对车行道路,如果是居住区道路一般分成四级,即: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宅间小路四级。下面分别讲解一下这四级道路:(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长20~30米,山地城市
本文标题:住宅区规划原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