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在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我重点讲五个方面问题。一、深学细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系统回答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理论与制度成果,是推进城市发展治理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我们必须深学细悟、全面贯彻。第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穿到社区发展治理的始终。第二,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上强调,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不断提升城市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城市工作领域的细化和升华,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城市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市工作的重头,不能见物不见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第四,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五,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促进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为我们标定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路径。第六,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城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鲜明了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第七,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增强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强化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加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着力重点。第八,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上指出,城市管理水平高低,取决于干部素质,要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在中央城市工作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加强专家型城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必须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机联系、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理论性和指导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学习、自觉践行、坚定贯彻,在深学细悟笃行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深学透、真学真懂、入脑入心。要全面对照、全面检视、全面看齐,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要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实干作风,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要求在成都落地生根,确保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不断提升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把握大势科学研判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阶段新特征。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经济深刻转型、社会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城市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时”与“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权。当前,成都开启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壮阔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一是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过去10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净增5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我省城镇化率为49.2%、西部地区为48.7%,预计今后一个时期还将有大量人口向成都集聚。目前,成都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教育医疗压力增大。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达30%,每年要新增3.1万个学位才能满足需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五城区和高新区集中了全市85.7%的三甲医院,每千人床位数为其他区域的1.6倍。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短缺和非均衡布局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2016年,成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1.41%,是国际标准的2倍,“十三五”期间每年需新增养老床位7000多个,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很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武侯、青羊等城区国土开发强度超过84%,部分区域人口密度高达4万人/平方公里,城市宜居性明显降低,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成为空气主要污染物,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量的30%。社会潜在风险增加。大量流动人口在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聚集,导致违章建筑、轻微犯罪等行为多发频发,为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埋下隐患。二是市民利益日趋多元。新增人口来源地多元化,各种利益诉求差异明显。随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市民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低收入群体对就业、收入、社保等生活保障的期望值日益增高;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对良好保障、宜居环境、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关注公平保障。占全市人口总量31%的流动人口,希望在社保、医疗、居住、就学等方面,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待遇,而户籍人口则期盼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优质的医疗教育。更加关注个人权益。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群众信访5.5万余人次,主要涉及房产物业纠纷、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等领域,群众维权意识显著增强。更加关注人居环境。从中央第五环保督查组下沉成都督查情况看,截至目前我市环保信访量达2870件,占全省总量近50%,其中对噪声、垃圾、油烟的投诉占比达84%。三是社会发展活力不足。城乡统筹促进部分村社转为城镇社区,居民在享受均等化社会保障的同时,还有物业租金、集体经济分红等收入,创业就业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相当部分人靠“吃租金”过日子;即便是已创业就业的,也主要从事底商和生活服务业,大量新兴服务业主体还要靠外部引入。公共资源共享不充分。一方面,科研装备、公服平台资源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条块分割、封闭运行,资源共享率普遍较低。社会组织发育水平不高。1.04万个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小型化特征,具备3A等级以上、有资格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占比仅12.3%。四是改革力度、深度、广度仍显滞后。从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看,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人设岗、吃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全市聘用人员与编制总量之比高达0.75暶1,部分地区高达8暶1,每年用于编外人员支出达120多亿元。从放管服领域看,有的部门审批事项只是由“万里长征”变成了“千里长征”;实质性放权不彻底,标准和要求互为前置,办事仍然困难重重。公共服务方式落后,政府购买服务只占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43.8%,且主要依靠职能部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城乡社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独立于城市发展进程之外,总体来看,社区发展治理与城市化进程基本同步,社区的发展变化与城市发展步伐基本一致。1986年社区服务规范起步、2001年社区建设全面推开、2007年城乡社区一体发展、2012年社区改革深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投入近100亿元用于社区道路、绿化和文体设施等建设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用房标准化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发展迅速,民生服务显著改善。在全国率先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全面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居民自治不断加强。武侯区三社联动社会化参与机制建设、温江区343社区协商共治机制获评“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锦江区、成华区等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基层党建亟需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两新”组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还未实现全覆盖。少数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健全,对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政治引领、宣传凝聚等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二是资源配置不尽合理。4000户以上的大社区已达525个,但行政资源、服务资源配置仍沿袭旧制,与人口规模、管理便利性和服务半径不相适应。三是聚焦主责主业不够。承担行政事务过多,挂牌普遍超过10个,摊派事务最高达200余项,是上海的5倍。80%以上的街道(乡镇)尚未取消社区经济指标考核,社区“小肩膀挑大担子”现象突出。四是共建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城乡社区管理职能分散在40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不足意愿不强,“共享易、共治难”现象较为普遍。五是法治能力仍显不足。社区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修订相对滞后,基层群众和社区干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尚未形成。六是服务水平依然偏低。老旧社区和农村部分村社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商业、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功能单一。七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懂城市、会经济、善管理的专业社工人才匮乏,断层严重、后继乏人,福利待遇差距较大。差距就是潜力,问题就是方向。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必须顺应城市发展大势、正视现实问题、破解治理难题,重点把握好四项原则:必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优势,确保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正确方向。必须构建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
本文标题:在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8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