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 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众所周知,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6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的通知。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任务复杂艰巨,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内容,课改的目的是构建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再次把教师推到了改革的核心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制约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疑,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改实施的走向与效果。这场改革同样给广大化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3年,随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中学化学工作者以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强化了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深刻变化,教师们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调适与转变,不少教师正由教学的控制者、教授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也开始从单一被动接受学习逐渐发展为伴有师生设计共享的共同学习。一、目前在化学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几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里本人想从我们学校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说起——2008年8月为完成省教育学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我校服务区所属的三县10多所初中的学校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到“学校师资配备情况的调查”和“关于新课改下教师素质及专业化发展”两项,化学学科的问卷由所在学校领导和化学学科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调查结果及我们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们感觉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特别是造成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的原因和由此带来长久隐患特别令人揪心,现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个分析,并和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对策。1.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基层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的背后难掩水平学力低下的尴尬。从本次调查统计来看,被调查的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50以上约占20%(其中有多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已不在上课),35—49之间约占61%,35岁以下占19%,其中不在编的约占8%;从职称分布来看,高级职称占约30%(主要是在50岁以上年龄段),中级占约60%,初级占10%。显然,教师的年龄梯队和职称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在98年前后正值我省初中生入学的高峰期,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不把一些“能用”的师资全部调动起来。电大师资班、各个进修学校的师资班以及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都一拥而进入学校,同时,为缓解用人压力,初中教师被调进高中,小学教师进了初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则进小学。当然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一些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就在此时被调剂到化学教育的岗位上。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当时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但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也未消除。表面上看,后来教师学历“不合格”,专业“不达标”的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通过各种进修和培训“基本解决”,但是学历指标“过关”并不能掩盖高学历下低学力的事实。这里有这样的一个调查数据,在教师的专业和学历上我们在调查中专门设计了职前和职后两项指标。从统计数字看职前化学专业占68%,非化学专业占32%;其中本科约占15%,专科占50%,中专约占35%;职后化学专业以上占86%(含教育硕士),非化学专业占14%;其中本科达到约90%,专科占10%。从专业和学历的比例上来看化学教师对学历提高的热情很高,提升的速度很快,这对于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累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化学教育的质量的逐年下降却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的确在走“下坡路”。同时,由于近几年初中生入学率不断下降,初中教师整体超编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却较高,占着职称的指标,使中青年教师只能排队等候;这些教师占着编制又没办法调剂更好的本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进来,因此好多学校几年都没有补充新教师了。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进程。2.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高层次“进修”大面积“培训”的背后有着专业素养提升的广泛质疑。在调查中我们还设计了有关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化学教师如何应对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答案基本是不全面的,对后者的回答都很草率,有些并且是茫然的。这就说明许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看法和做法上的不足。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所谓的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说教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清楚本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要求,明确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这方面无需多言。第三,要经过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育人的基础知识,能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有进行高水平教学设计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技能,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教学程序,并通过昀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还应有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实践中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第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也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以为,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是教师新时期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相当多的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上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不断学习,不仅仅要熟悉、了解、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而且必须熟悉、了解、掌握化学前沿及相关边缘学科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需要。不单纯的是学历进修和学科的转换的教师要这样做,对已经取得化学合格学历的教师也同样要求这样做。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教育市场化、教育拜金主义以及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到学历进修(包括本科函授学习、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国内访问学者)以及各类长短期培训都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地方表现得还非常突出,大有蔓延之可能。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昀直接的原因是进修培训的主管部门在进修培训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教学管理松散,没有合适的纪律对学员进行约束。课程设置老化,理论脱离实际较多。执教教师多是刚毕业的毕业生,或者是闲置二线教师,大多为兼课教师,或因课务繁重,难以认真备课,导致受训学员感到学习枯燥乏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不脱产的长期进修由于多数是中青年化学教师,家务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所学课程门类繁多,再加在工作岗位上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时间看书学习;在短期培训中大多老师只有在职称评定需要继续教育学时时才不得不参加,再加上一些主管部门好做表面文章,一些培训单位只讲“感情”对教师学习表示“理解”,就出现了以形式代替实质,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这样出现“上课没人在,考试有人代,证书拿到手,工资长上来“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教师素质的下降除了与教师学习培训低成效有关外,从本质上说还与师范院校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地方保护”息息相关。近年来一些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顾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盲目的扩招,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地方财政哪怕是缺少专业化学教师的地方也尽量压缩教师编制甚至不给教师编制,这样使得教师的需求量逐年降低。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影响到报考师范学生的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好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逐年下降,特别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招收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对所开设的课程大多难以消化,教学双方都难以打起精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者,本科四年,其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因为昀后一年大多数学生要为自己找工作而忙碌,哪有心思安心上课呢,学校由于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出于同情自然会“网开一面”。另外,我们知道,毕业前的见习和实习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用心 爱心 专心 但这种“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基本上变得“荡然无存”,昀终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具备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这里我强烈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了解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职前培养、就业、职后进修等各方面各个环节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主导性的意见,并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有效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3.农村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堪忧,在学校实验设备齐全的表象下化学教育距离学科教学规律却渐行渐远。 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实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离开了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来谈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是一纸空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的过程,只有运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化学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而且,现在的化学实验已经渗透到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已从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以创造情景,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基本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没有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功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和不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由此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感觉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下面是有关化学实验调查方面的一些数据:在初中各类化学实验的开设方面,演示实验全做的约占50%,学生实验开设率为1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家庭实验的占5%,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的11%。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些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化学实验条件差,存在着缺少实验药品和仪器的现象,但是更说明基层学校对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不重视。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改变学校实验设备落后状况已经先后由省市统一配置并将许多化学药品和仪器分配到了各所中学,而且是按标准配置的。但在基层,摆在实验室中的药品以及近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却成为“摆设”,成了专门为迎接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览品”。再加上任科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中考不做实验学生仍能得好分的影响,于是课堂中黑板上老师“讲”实验,课后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了,即便是在一些条件更好的县城中学、重点高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这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化学竞赛中,基础理论比较好,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差,设计无创新性的原因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忽视了化学实验基本功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学科中的重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0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