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交通安全环保汽车社会急需迈过三道坎
交通安全环保汽车社会急需迈过三道坎2010-08-2510:49:43来源:网易汽车跟贴2条手机看新闻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网易汽车8月25日报道中国的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社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知道,汽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它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交通问题、道路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下面,我们就将围绕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本期做客网易汽车直播间的嘉宾是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新华信副总经理郎学红郎女士。交通:驾驶人员素质低是拥堵重要因素网易汽车:首先讨论一下汽车的交通问题,我们知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交通问题成为困扰市民的烦恼之一,平常我们上班只需要半小时的路程,遇到交通拥堵时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都到达不了目的地。我想问一下两位专家,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罗磊:这个问题问得很大,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首先是道路交通设施的问题,道路交通设施跟汽车发展之间匹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广大车主或驾驶员交通意识的问题,其中还包括行人的交通意识问题。第三还有一个道路交通管理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三个问题正在逐渐好转,但要解决,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网易汽车:郎女士怎么看?郎学红:从我们做市场研究的角度,一直会把道路安全和环境作为汽车发展的总体外部环境、外部制约条件。应该说,中国的汽车发展始终伴随着交通安全和环保的问题,以交通来说,应该从两方面辩证地看汽车产业、汽车市场的发展。丰田有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前半句话讲的就是只要有车,道路建设必须随后配套,与它相匹配,既然有车过来,就要有道路的建设与其相适应。后面的“有路必有丰田车”,当然了,不管是什么车,不仅仅丰田,各种各样的车都行驶在道路上,道路承载车辆,有了一定的道路,也会带动汽车的发展,汽车会有更多的道路承载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和道路)首先是互相促进的,出现刚才你提到的问题,应该是在一定时期的矛盾,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寻求解决方案,有了合理、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道路的建设又会促进汽车的发展。现在农村已经开始建设“村村通”,这就会带动农村的汽车消费需求,它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网易汽车:基本建设和汽车发展虽然有矛盾,但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像刚才罗老师说的,现在的道路建设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两位平时的观察,您觉得现在道路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罗磊:我觉得,从道路设计的角度来看,以北京为例,应该说北京修的路在全国是最好的,路是最宽的,为什么还出现拥堵?是不是它的汽车保有量太高了?我觉得不完全是这个因素。可以打个比方,拿北京跟东京相比,东京的人口是1200万,汽车有800万辆,北京大概是1800万常住人口,汽车保有量是400万辆,是东京的一半。再看面积,北京应该要比东京大很多,我也到过东京,郎老师可能也去过。东京基本很少见到北京这样大面积拥堵的情况,我每天都在听103.9的广播,都说今天道路情况很好,早高峰,拥堵路段只有61条。很可怕的,61条拥堵路段,什么原因?从硬件来说,路已经很宽了,但我们在设计这条路线时要使交通设施更合理,比如出入口的问题。据我观察,在很多环路、交通拥堵路段,它的出入口一是设计得很近,二是先入后出,让主段上密度增加,然后再疏散。反过来如果是“先出”,把主道上的车分流出去,“再入”,可能就会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出入口设计得太近,有人想进来,有人想出去,相互形成死交叉,必定会影响后续通行。另外我还观察到,出了出口,马上就是红绿灯,这必定会影响主路上想出去的车,因为前方已经走不动了,排着呢,必定要排到主路上,这样就会使主路交通产生拥堵状况,这是从硬件方面来说的。从大多数车主的情况来看,我经常在路上看到一种情况:道路宽敞,行驶状况也非常好,但我前面就有三辆车并排慢慢悠悠地走,四环路最高限速是每小时80公里,很多车是走40公里每小时,前面任何情况都没有,就是慢慢悠悠地走,特别可气的是,这些慢车还特别喜欢走最内侧的车道。也给广大车主朋友提个醒,如果我们技术比较差,就靠边点,别占着最主要的车道行驶。网易汽车:首先得提高个人的驾驶素养。郎学红:我们做过一个网友调查,了解普通网友认为造成拥堵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说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想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是因为道路建设跟不上,还有交通管理的一些问题,但网友列在首位的原因就是“驾驶员素养”,大家认为,造成交通拥堵有很多是人为原因,道路等方面是有一定制约,但最根本的是,驾驶员的素养如果能够提高,将会大面积减少刮蹭,一周上班总是能看到几次刮蹭事件,造成拥堵,其实就是因为大家不够礼让,不顾交通规则,网友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如果我们能够文明驾车,会使得道路通过性大幅度增加。罗磊:很多人去过欧洲、日本,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秩序”,我曾经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坐的是小车,右侧车道是大车道,形成了很大的拥堵,走得很缓慢,大概是10公里左右的车速,左侧车道是小车道,小车走得非常快,可能会达到100公里。即使是这么近的车道,都没有一辆大车要并到小车道上行驶。再看我们的高速公路,大车到处跑,不管你是哪个道。而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很少见到并线的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个现象;再看我们,不管是二环、三环还是四环路,看到很多车的车技非常好,钻过来钻过去,等我走很长距离一看,它还在我的旁边。虽然它到处钻,但并没有快多少。这就说明了我们没有很好的交通意识,如果你到处并线,可能会对周围的车辆产生一定威胁。说到秩序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加塞的问题,我经常看到在某些正常行驶的道路上,可能设计的是三条车道,堵车的时候经常看到六辆车并排往走。郎学红:可是这些车都会到逆行的车道上,占用了其它车道。这样必然会卡死,使得对方的车没法儿通过。罗磊:说到交通秩序,再说一下我们过红绿灯,在过红绿灯时,会看到很多行人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都照走不误。我们中国驾驶员有个习惯,只要是过红绿灯必定要减速踩刹车,说不清什么时候就会窜出一辆自行车或一个行人,这就是我们的交通意识淡薄。很多朋友都有去欧美的经历,到红绿灯时没有一辆车减速,能够很顺利地通过。记得有一次我在欧洲,我们的车要进主路,等了半天他就是不动,为什么不动呢?他在观察,看有没有快速行驶过来的车,当他观察到实在看不见以后,才会行驶到主路上去,如果有一辆,他就会等着,一辆车走过来需要三五分钟,他一定会等着它过去。再看我们,我们从辅路上进主路,根本就不管,一看有缝就钻过去了,所以这就是差异,这种差异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需要我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话说回来,虽然在一些大城市看似已经进入了汽车社会,但广大车主还没有做好准备。网易汽车:刚才罗老师提到了汽车社会这个概念,是不是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是汽车社会了呢?郎学红:刚才罗秘书长提到了,汽车保有量,或者是汽车千人保有量,更能够反映出它的普及率,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是所有的驾乘人员在进入汽车社会时如何让汽车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我想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算是第一代车主,我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汽车社会,去调整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包括一些驾驶习惯、用车行为。有车并不一定是时时处处都要用,即使是汽车社会,我们也应该采用更加合理的出行方案,在一些密集地区我们搭乘公交、地铁,在一些适合驾车的地方再用汽车,这样可能会使交通秩序更好一些。网易汽车:刚才两位嘉宾提到在欧美、日本,交通秩序非常好,不会出现加塞、并线的情况,很多网友也问到了,为什么在国外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人回答是因为欧洲的汽车文明发展比较早,延续了很长时间,像欧洲的奔驰都有百年历史了,这么长的时间奠定了它的汽车文化比较成熟。而对于中国,汽车文化相对时间还比较短,注定了我们今天的汽车文明还没有西方国家的汽车文明程度那么高,不知道两位是否赞同?罗磊:我非常赞同,刚才郎总提到了一个观点,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她说,我们是第一代汽车所有人。而欧洲发展了近百年历史,经过了若干代驾驶经历,第一,它的交通法规相对来说比我们的更完善,同时,他们广大车主的交通意识也比我们更成熟。我记得,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拉他过马路,孩子告诉我,“爸爸,我们得走人行横道”,小孩就有这种意识,反过来我就觉得很惭愧,我并没有这种意识,但我的孩子有。相信经过几代努力,中国人,或者说中国车主,我们的交通意识会逐渐增强。网易汽车:不知道郎总是否赞同这个观点?郎学红:我也非常赞同,说到交通的问题我还想再补充一下,近几年我们都会遇到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这确实和我国经济发展过快有关,我有一组数据,在过去十年,年均公路建设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六点几,不到7%,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应该达到了公路里程年增长速度的一倍,大概在15%以上,这一定会给道路造成压力。但我想,未来汽车要想持续发展,我们也必须下决心去解决道路制约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仍然要加强道路建设,包括智能交通管理,通过它来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道路的承载力。网易汽车:像您刚才讲到我们道路的改善,包括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可能都需要一定时间。但我们知道,现在中国汽车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年汽车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了,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前,面对现在的交通状况,国家会不会出台一些政策来抑制汽车的发展?罗磊:我感觉不会,主持人在开场白时就讲了,到现阶段,汽车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广大老百姓密切相关,深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为限制汽车的发展、限制汽车的消费,我觉得对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讲了东京的例子,为什么东京的汽车保有量这么高,拥堵情况却比我们要好很多?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城市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我看过一个数据,东京这个城市的地铁里程是300多公里,到现阶段,北京地铁这一两年发展也很快,但仅仅只有200多公里。东京有地铁站,地铁站站数也达到了200多个,就在很大程度上就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北京人口比别人多,面积比别人大,但轨道交通却不如人家发达。我记得去日本考察时,当初日本的官员请我们去做客,我们怎么去的?一个团都是坐地铁去的,政府官员请外国友人参观,是坐地铁去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就有这样的意识,包括他们的司长、局长,上下班都是坐地铁。所以第一是我们要有交通意识,出行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不一定非得驾车。另一点是我们的公共交通一定要发达、要方便,我想如果这样,很多消费者就会选择公共交通。(本文来源:网易汽车作者:刘卫琰安全:目前法制还是有利法宝网易汽车:刚才说到,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还要提高国民自身的素质,选择正确的出行工具,开车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驾驶素养,不要经常发生加塞、违规并线的情况。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大家发现,不光拥堵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交通事故也经常会让人精心胆颤。曾经有位专家告诉我,“中国是驾驶车辆最危险的地方。”不知道两位是否同意这个观点?郎学红:如果从数据上来看,我们肯定是全世界交通事故最高的,从死亡数来说,我们也是最高的。网易汽车:两位觉得,这个危险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郎学红:和刚才说的秩序、规则有很大的关系。罗磊:关系非常密切,第一是我们驾车的违法成本不够高,违一次章罚一百二百,走应急车道也就罚一百块钱。郎学红:必须严格处罚。罗磊:对,类似这种恶意的交通违法行为,应该要严惩,提高他的违法成本,这样很多车主就不敢轻易违法。比如酒驾的问题,现在再来看,还有多少人敢酒驾?因为我们国家对酒驾的治理力度加强了,酒驾的数量自然就会减少。网易汽车:归根到底和我们上面提到的很多原因很相似,其实还是驾驶员本身素质的问题。郎学红:自觉性没有那么高,就需要法规更严厉地约束,加强执法力度。虽然现在高速公路上也有测速,但很多人都比较了解哪个地方有测速区,在没有测速区的地方仍然有超速驾驶,应该说是很
本文标题:交通安全环保汽车社会急需迈过三道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1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