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1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摘要:听障儿童是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在有声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本文探讨康复教师的语言状况从言语的准确度、灵活度、语言关怀、语言环境等以及康复教师的行为方面对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的影响及其性格的形成、想象力的启发、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技能等方面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关键词:康复教师语言行为听障儿童家庭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的一种沟通方式,人要有健全的大脑、完善的发音器官(他是以言语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听觉障碍(但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是大脑健全,发音器官完善的),只因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自然的聆听,通过言语主渠道途径,接受言语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了言语形成的障碍。以至于和正常人无法进行有声语言的沟通交流,难以融入主流社会。而听力语言康复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康复教师必须自身具有帮助听障儿童用有声语言交流的能力。更要有效的把握好情景语言的随机输入以及利用有声语言的方法和技能。首先就要求康复教师有为人师表的崇高美德、广博的知识、创新思维、等等,为听障儿童学习有声语言提供资源。而康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教育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康复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大呢?康复教师怎样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影响听障儿童的学习呢?就此我从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方面来谈谈:一、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发展的影响听障儿童本身有一定的听力损失,他们语言学习不像正常儿童一样在自然的环境中就能习得。他们获得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在人为设2计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样往往不能还原生活环境本身,所以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更为重要,听障儿童在接受主题教学时几乎所有的语言输入者或者刺激都来自于康复教师,所以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的语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听障儿童通过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以后首要一步就是听,这就要求康复教师要发音标准。康复教师准确、简洁、规范的发音,将给听障儿童以良好的听觉刺激,听障儿童只有通过正确的、充分的发音训练、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一)康复教师的言语输入少不了语言环境言语环境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使他们能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而交际是在具体的语境中。那么要求康复教师、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在语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孩子在课堂上会表达也会交流,可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会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时语言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一个家长告诉我:我的孩子不会用“不···”来表达不满,而只是摇头或者摆手、逃跑,让她很苦恼,但是有一天她在和孩子游戏时,因为孩子不听话,她就假装要用剪刀剪孩子的手指孩子在情急之下说了一句“妈妈不要剪”当时她特别的惊讶,平常我的孩子根本不会这么准确无误的表达如此完整的一句话。其实在教学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可见当听障儿童真正有了用言语来表达交际的需求时,就更容易学习语言。再如:在课堂上设计“做客”的情景让孩子能将课堂上的语言搬到具体的语境中表达,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困难,你会发现孩子说话就像背课文一样艰难,其实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就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及需求,那么他这时的“背课文”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因此康复教师一定要扑捉当下生活情景让听障3儿童学习语言。我还想谈一点,听障儿童语训后的目的是回归主流社会,可是近期我发现一名听障孩子,他之前是参加完语训,康复了的孩子,可是这名孩子现在在聋校就读,重新学习手语,口语根本就不用,助听器也没有佩戴,那么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的语训被划为乌有,我和她简单交流了一下,其实并不是孩子的听力太差,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妈妈,都不用有声语言交流,孩子怎样学习语言,怎样用有声语言交流。可见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二)康复教师的课堂语言和课堂外语言康复教师要让听障儿童掌握语言工具。教学中如果出现严重的单一强调“学语”倾向,你教我学,只是学知识而非学语言,那么康复教师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语言和课外语言的区别。课堂语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模式存在,以狭窄的课堂教育为主,以汉语拼音和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反复强化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空间局限于小小的教室,听障儿童接触的自然语言少,语言实践机会少,处于和康复教师的单向语言交流之中(因有的听障儿童长托寄宿或有的家长作用发挥的不好),使其语言的形成和身心、意志、行为的发展相脱离,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他们的自信心、自强意志、社会参与意识和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即使康复教师付出再多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康复效果也不理想,并且听障儿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普遍较低。因此正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做好课堂语言的同时对于课堂外语言一定要尽心组织、安排、策划让听障儿童成为课外语言的主体参与者。康复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语训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语言教育所需的各种新的科学知识,以便为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教育活动所用,教4师没有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没有科学的新知识,是很难完成听障儿童从课堂语言到课外语言的丰富应用。让其尽可能多参加言语交际实践,在言语行为中学习语言。主要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中,主动获得的最大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接受大量的语言素材,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使他们迅速掌握语言。对于听觉障碍儿童,在言语行为中学习语言应是他们语言康复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三)康复教师的语言态度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也尤为重要听障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普遍比较胆怯、不善于表现,那么教师要时常给予鼓励的语言,来树立孩子的自信,不要用严厉的口吻,高高在上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和他们是朋友,那么说话的语气也是朋友,不要让孩子有恐惧感。和他们说话也不能总是以命令的语气,有时候他们并不愿意干的事情命令他去干,比如:有些孩子不爱吃蔬菜,如果教师命令他吃,他也会吃,但是这样孩子自己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放在心里,越不爱表达;再如:由于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有些音发得不够清楚,不易听清他所说的话,特别是平舌音z\c\s和舌尖音j\q\x以及舌根音g\k\h等,发音时会感到困难,听障儿童更是如此。当孩子不会发这些音或发错这些音时,教师千万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以孩子发错语音、说错句子批评孩子。这样不仅使孩子无法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而且会使孩子从心理上害怕发音、害怕说话。如果孩子意识到教师在取笑他,还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不敢大胆说话。因此,作为康复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应给孩子以良好的语言刺激及发音示范,让孩子反复模仿练习。教师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说话,学会表达、交流。如果一个听障孩子康复到最后把交流看成是一种负担的话那么无所谓康复,无所谓成功。我观察很多听障孩子的自我表达的能5力,我发现康复教师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交流,经常鼓励孩子,这样的孩子特别有自信心特别乐于和人交流,而长期处于压力和被动下的孩子从来没有和别人主动交流的这种意识。孩子没有一点自信心,说话就像考试一样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才说一个字,这样语训的效果不但很差而且会给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康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作为这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的我们必须拿出最好的语言态度来影响我们的听障孩子,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口语,掌握有神语言,在快乐中成长。(四)康复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灵活、生动康复教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切入实际也就是当下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说话技巧,语言要灵活,话题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康复教师在教听障儿童时大部分的情景是设计的,那么跟现实生活比较就多多少少有出入,显得比较刻板、生硬,因此引导者的语言一定要能带动孩子去想,能够深入其境。灵活的语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妈妈总是问老师我的孩子回家后不听我的,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见,是不是听力下降了?等等,其实通过观察并不是孩子听力下降了而是妈妈的语言太死板,太过程式化,天天一个语调,一种方式,孩子听烦了,没兴趣就干脆不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孩子问妈妈太阳怎么看不见了?妈妈回答地理知识觉得太难孩子听不懂,这个时候只要动动脑筋运用灵活的语言,就可以挖掘孩子的潜能,说的过程是思考、组织的过程,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五)康复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思维、想象力的影响6“先画个月亮,再画个小朋友,再画个荷花····”当孩子画画或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自言自语。他们是在用语言计划自己的行动顺序和过程。有时,他们会用语言提醒自己画错了,如:“不对,不对”。其实成人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像孩子一样“出声思维”。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自言自语,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人们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不出声的思维是借助不出声的语言----内部语言进行的。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机能,是对事物的间接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记忆、随意注意、预测和计划的过程、概念思维等,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抽象逻辑思维。听障儿童在没有借助听辅器材的时候是没有听觉经验的,因此在此之前他们与人交流可能会出现非语言的形式与人交流。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学习就尤为重要,在听辅器材的帮助下建立语言结构。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一般交流如此,那么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更是要讲究艺术。他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自然获得的过程而是人设计生活情景,编织各种游戏,通过这些来还原生活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从而通过科学的语言干预手段使听障儿童学会与人交流。在这个过程给他们的语言刺激并不像正常孩子那样自然的习得,而是教师的语言设计,虽然这些也都来自生活,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我们不会回避说话的内容因为通过他们听觉的刺激积累,很快会明白大人的表意,但听障孩子不行。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易到难,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就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比如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孩子明白一个事物,这个大家都没见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孩子头脑中会出现对应的情景,但每个孩子出现的情景都不要一样,这就是想象的魅力,爱7英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它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弹性教育,要使我们的孩子学习像蒸包子一样越蒸越大。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要使听障儿童能更好的与人交流,更好的融入社会,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的原动力。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再利用言行加以引导。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家长应鼓励他多说、敢说,并要求其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同时父母要充分发挥亲情的优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诱导孩子与家长与教师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用词孩子当下不一定全懂,但如长时间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涵义,再经过慢慢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及技能。教师的语言对听障儿童语言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与之交谈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想方设法利用散步、睡前时间做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游戏。譬如,开展家庭成语接龙比赛,家庭演讲比赛、猜谜语比赛(用儿歌做谜面的),词语修饰,如“花”可以说成“美丽的花”、“漂亮的花”、“五颜六色的花”、等。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做以上各种游戏,使他觉得学语言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既锻炼了记忆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扩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又培养了他对语言的敏感和语言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是听障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障碍。丰富听障儿童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是他们社会交往的基础。康复教师担负起8培养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交往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听障儿童的思维特点,家庭教育和学
本文标题:教师的言行状况对听障儿童学习发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1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