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最广义的行政管理: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社会组织领域内特定组织的指挥活动及其机关内部的总务后勤工作等。狭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2、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3、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包括以下要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特点:1))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2))行政权力具有合法性。3))相对于政治权力来讲,行政权力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权力,其运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特点。4))行政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5))行政权力具有“一元性”。4)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5)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1、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含义:1)指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的所有外部因素;2)指行政活动内部系统的相关因素。特点:主导性、联系性、综合性、层次性、变异性。2、行政环境问题的意义:1)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是增强行政管理学应用性的重要前提。2)正确认识和反映行政环境,才能科学地确定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各个环节、手段,行政环境决定着行政管理学的科学性。3)有利于树立起系统整体的公共行政观念。4)有利于确立开放平衡的公共行政模式。3、行政生态模式:1)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特征:经济水平是农业生产力,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实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段,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主义色彩,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2)衍射型: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特征: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在自由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依靠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杠杆进行调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在管制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实行政府绝对控制的计划经济,政府职能偏重于经济,忽视社会服务性管理,民众听命行事,政府与民众存在隔阂。二者的共同特征:社会高度的专业化,因而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与统一。3)棱柱型: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模式。特征:政府的制度、法规不健全,已有的仍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已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其影响力,同时呈现出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1)国际经济环境总的趋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朝高度和深度发展。2)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3)国际自然环境的现状是:污染和破坏情况令人担忧,治理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第三节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三种基本形式:1)要求2)支持3)反对。1)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2)行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发展方向。3)行政环境影响行政体制与机构建设。4)行政环境影响着行政过程。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1)首先在适应行政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2)可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二种基本形态。第三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的含义和意义1、行政职能: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特性:1)阶级性2)服务性3)多样性4)动态性。2、行政职能体系: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2))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A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机构。B做好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C做好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D对具体行政工作的指挥督导等。3))协调职能:作用: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及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各个环节和各类人员的沟通、联系和合作,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4))控制职能: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三种。二前提:A要有计划和标准B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得力的控制手段。3、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是正确把握政府行政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对于行政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而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2)伴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拓展,经济职能成为重点。3)当代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强化与行政职能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第三节我国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1、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3)职能关系的转变: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第四章行政组织第一节行政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1、行政组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特性:1)政治性和社会性2)法制性和权威性3)系统性和动态性。2、行政组织的类型: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4)咨询机构:5)信息机构:6)辅助机构:7)派出机构:3、行政组织结构: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例。加大管理幅度,层次就相应减少,相反,缩小管理幅度,则层次相应增多。2))层次管理的原则:层次节制的原则、只管一个层次的原则。纵向结构,称为直线式结构。特点: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称为职能式结构,特点是各级行政领导人都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行政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其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第二节行政组织理论1、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古立克――行政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科层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梅奥――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西蒙――决策过程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权变组织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1)马克思关于组织建设的构想:1))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2))主张建立“廉政政府”,简化机构。3))在政府组织形式上,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形式。4))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理论:1))主张精简机构。2))强调民主管理。3))列宁非常强调政府组织的效能问题。4))克服政府组织中的官僚主义现象。3)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毛泽东):1))坚持共产党对政府组织的领导。2))依靠人民大众管政府。3))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较好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5))实行精兵简政。6))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4)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的理论:1))针对我国存在的“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的问题,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点。2))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组织体系。3))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第三节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1、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按法制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2、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1)制定编制方案2)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3)审批机构和人员4)监督编制执行情况5)做好编制统计6)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3、编制管理的意义:1)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4、编制管理的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5、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第四节行政组织改革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1)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消除行政组织自身的各种弊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2、帕金森定律:1958年,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在其《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描述了当时英国政府组织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的状况,指出领导者的无能与嫉妒必然造成机构、行政人员的恶性膨胀,而膨胀的不断发展必定造成这个机构不可逆转的死亡,生长膨胀-再膨胀-直至衰亡,这就是官僚机构的运动规律,称为帕金森定律。第五章人事行政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1、人事行政: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包含下列意思:1)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或者说主要是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2)人事行政为履行公共行政职能,完成各种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人事行政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特征:1)法治化:2)专业化:公务员职业专业化、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观念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现代化。职能:1)一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种职能。2)特殊的或技术性的管理职能。包括公职人员的录用、开发、维持、使用。任务:1)根据所要完成的工作,确定相应职位或工作岗位。2)任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符合具体的职位要求。3)任职人员安心于其岗位上工作。4)任职人员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2、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1)人事行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2)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人事行政是加强人才建设,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第二节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1、我国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2、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本文标题:行政管理学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