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本科宏观经济学12章
宏观经济学授课计划第一章绪论中国建国后宏观经济运行的考察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统计年鉴各宏观经济变量及计算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变动第四章货币市场均衡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第五章产品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中国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讨论第七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中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九章开放经济均衡分析中国的汇率制度及其影响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中国经济增长的讨论课程内容体系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收入-总支出模型IS-LM曲线模型国民收入核算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简史第三节凯因斯理论体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述一对象内容1、稀缺和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利用相对稀缺资源,提供最大量经济产品和服务,满足最大化社会需求的社会科学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Samuelson)给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具体来说,选择就是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物品和各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这些物品,第三,为谁而生产这些物品。这三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而产生的。所以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即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及其它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中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国民收入、总消费、总需求、总供给等总量的变动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里普赛(RichardG.Lipsey)与斯泰纳(PeterO.Steiner)在他们所编的《经济学》中就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是:第一,生产什么产品与劳务和生产多少?第二,用什么方法生产这些产品与劳务?第三,产品的供给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以上三个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第四,一国的资源是充分利用了,还是有一些被闲置,从而造成了浪费?第五,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呢,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了呢?第六,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呢,还是仍然没变呢?以上三个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二方法1、观察理论再观察2、假设演绎法3、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4、分析工具:均衡、非均衡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分析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简史一重商主义(十五世纪~十七世纪中期)重金主义与重工主义二古典经济学(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末)威廉.配第(英)亚当.斯密(英)《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大卫.李嘉图(英)古典经济学特点:劳动价值论,经济自由主义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17-19世纪,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极力倡导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创立了系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理论的核心是“看不见的手”的学说。经济自由主义可以说是斯密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三庸俗经济学(十八世纪末~)创始人萨伊(十九世纪初)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末)1890《经济学原理》凯因斯主义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古典综合派萨谬尔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七十年代后)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萨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即“供给能够自动创造其本身的需求”观点,也被称为“萨伊定律”,是对斯密关于资本主义“自动调节”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从而萨伊主张,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的自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限制资本的流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萨伊的三位一体理论返回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其中主要是垄断现象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此时,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诞生了。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他们直接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观点,提出了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这样一个均衡的市场上,政府只需要作为看护者,而无须对经济运行施加任何形式的干预。返回亚当·斯密的思想统治西方经济达200多年以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管理实践中占据了长期的统治地位,直到1929-1933年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制度濒临崩溃的绝境。这一危机宣告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彻底破产1936年,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因斯在其著名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了对市场经济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分析以及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和政策。这就是凯因斯主义的诞生。凯因斯的思想带来30年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政策主张被西方许多国家所接受,从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凯因斯主义观点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单纯依靠市场供求力量,不能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达到均衡,而且必然会产生失业现象,并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增加社会需求,制止失业现象的产生,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凯因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返回但是,到了70年代,由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滞涨”局面,使人们对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产生了怀疑。于是以阿瑟·拉弗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重新搬出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论,批判凯因斯的所谓“需求自动创造供给”的理论,并主张政府应通过实行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放松对企业的管制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水平的提高。这就是供给学派的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告诉我们,在市场的形成过程中,政府是作为市场组织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出现的;在市场的成熟时期,政府干预市场的层次更加深入,是作为市场势力的调节者和市场规模的控制者而出现的。四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发展1、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2、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西方经济学,并将所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去解决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第三节凯因斯就业理论概述一基本观点与传统理论的对比1、假设的不同2、结论的不同二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3条心理规律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流动性心理偏好三凯因斯的危机处方扩张的财政、货币及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建国后宏观经济运行的考察企业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利率杠杆为何失灵第二章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节SNA与MPS第二节国民收入总量概念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与基本公式第一节SNA与MPS一基本概念宏观经济核算体系SNAMPS宏观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宏观经济而制定的、完整的核算系统,用以对宏观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测算、描述和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提供一整套数据的体系。由一套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和表式所组成,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宏观经济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宏观经济核算资料并进行国际比较所必需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systemofnationalaccounts)又称西方核算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MaterialProductSystem)又称东方核算体系MPS是为适应宏观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的需要,最早由原苏联建立,以后逐渐为前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的。我国在“七五”之前也曾采用该体系。MPS认为社会生产需要区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物质财富,该体系核算的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国民帐户体系SNA是使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它以全面生产的概念为基础,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纳入核算范围,将社会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种形态,完整地反映全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及其分配和使用过程,建立一系列宏观经济循环帐户和核算表式,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我国过去50年代起采MPS,1985年后采国内生产总值SNA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体系——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MPS的总量指标体系——社会总产值、社会最终产值、社会净产值SNA体系总量指标缩写1.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2.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3.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简称NNP。4.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5.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6.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DPI。二主要区别理论依据的比较:萨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统计范围的比较:物质生产部门(MPS)、非物质生产部门价值构成的比较:最终产品、中间产品SNA的科学性三、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1、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督3、为宏观分析提供基础数据4、为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第二节国民收入总量概念定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的含义:1、范围(国民原则)与GDP的区别2、流量(而非存量)3、总供给(而非总需求)介绍支出法、收入法计算为什么相等(存货增减计入投资需求)4、最终产品增值法(生产法)的计算5、市场价值名义与实际GNP的区别潜在GNP6、生产性市场交易而非生产性非市场交易或非生产性的市场交易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生产阶段总产品价值中间产品价值增加值棉花15---15棉纱20155棉布302010服装453015合计1106545一个小国:只生产棉花及其制成品棉花纱布衣服15亿美元20亿美元30亿美元45亿美元15155155101515510加工深度上表中,棉花、棉纱、棉布为中间产品,其价值不计入GDP。服装为最终产品,其价值为30,恰好为生产过程的增加值,计入GDP。如果计算总产值,则为69。其中:棉花价值重复计算4次,棉纱价值重复计算3次,棉布价值重复计算2次。总产值-中间产品价值=增加值返回各年按当期(现行)价格计算的GDP被称为名义GDP(NominalGDP)。按某基年(基期)价格计算的GDP称作实际GDP(RealGNP),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称为GDP的平减指数(GDPDeflators)GDP减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PtQt/∑P0Qt实际与名义GDP年热狗的热狗的汉堡的汉堡的价格数量价格数量2001$1100$2502002$2150$31002003$3200$4150计算名义GDP:2001:($1/个热狗×100个)+($2/个汉堡×50个)=$2002002:($2/个热狗×150个)+($3/个汉堡×100个)=$6002003:($3/个热狗×200个)+($4/个汉堡×150个)=$1200计算实际GDP(基年为2001年):2001($1/个热狗×100个)+($2/个汉堡×50个)=$2002002($1/个热狗×150个)+($2/个汉堡×100个)=$3502003($1/个热狗×200个)+($2/个汉堡×150个
本文标题:本科宏观经济学1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3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