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李迅雷2011年或许是中国股市补涨行情开
李迅雷:2011年或许是中国股市“补涨”行情开端李迅雷理财周报手机免费访问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4)我们先看M2在过去10年的增速,年均18%,累计涨了4.5倍,而CPI10年累计才上涨了23%,2001—2005年M2增速超过GDP+CPI增速5.4个百分点,2003—2007年超过2.8个百分点,2008—2010年超过9个百分点。因此,CPI的加速上涨,也可以看成是补涨。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当然,我们也可以解释为货币现象,但这种货币现象早就非常过分了,为何现在才发生呢?原因在于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尤其是去年以来劳工成本的提高,据估计,全国最低工资水平平均上涨了20%。而劳工成本的提高实际上也是补涨,因为自1992年经济开始超速增长之后,GDP增速高于人均收入增速平均每年达到2.9个百分点。既然CPI要补涨、工资要补涨,那么我们是否该考虑一下哪些投资品种也存在补涨机会呢?事实上,过去10年不仅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不少投资品的收益率拉大的过程。如全国住宅类房产在过去10年中平均涨幅达到5倍左右,黄金的涨幅也达到4倍,而古玩玉器等的稀缺品涨幅更是超过10倍以上。相比之下,商业地产涨幅不算太大,而A股的涨幅更是只有35%,相比H股过去10年涨了6.9倍,真是反映出资本市场的贫富差距拉大。既然如此,我相信今后10年这些具有投资价值、被低估的物业资产和证券资产,都应该有补涨的过程。2011年,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经济确实面临收缩压力,从逻辑上看,似乎不支持资产价格的上涨。但是,逻辑可以解释历史,却很难预知未来,因为逻辑很多,通胀无牛市是逻辑,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政策收紧市场不好也是逻辑,上市公司盈利增幅下降也是股市走熊的逻辑,但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动力依然存在以及存在一大批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决定了股市下跌空间有限,则是反过来看的逻辑。于是,不同逻辑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如何选对逻辑,就是一种智慧或者博弈。笔者还是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认为从长期看,价值一定能够实现,无非是时间的快慢而已。而过去10年涨幅过大的资产,肯定面临着泡沫风险,被低估的资产则有回归价值的动力。所以,不管今年的货币政策如何严厉,通胀压力如何化解,还是认定2011年至少是“补涨”行情的开端。投资者只要有能力和财力,可以选择在美国或日本买房产,在加拿大买矿产资源类公司的股权,在国内买商用地产,在A股市场买被折价的蓝筹股,在香港股市买很便宜的大陆小盘股……总之,未来中国的崛起,需要大企业,需要国外的矿产资源,需要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这个进程将带来低估板块的补涨。关于2011年中国股市的走势预测,所有的券商、基金以及大部分国内外金融研究部门都已经出过报告了。如此花大量心血写成的报告能否对今年的市场走势做正确的预测呢?只要对比一下历年的预测报告结论与实际结果,就可以知道答案是否定的。研究部门或专家的权威性与预测的准确度没有任何相关性,尽管权威部门获取的信息量要比其他预测者多得多,但由于影响预测对象的因素实在太多,模型是难以建立的,因此信息优势并不能在股市预测准确度上得以体现。正是基于股市走势或涨跌预测的困难,很多学者都倾向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即寻找与股市波动相关性最大的变量,并通过预测该变量的变化趋势来推断股市的走势。目前主流的股市预测一般都通过对经济周期的判断来预测股市,这就存在两个不确定性,一是你能否准确预测经济波动的方向、拐点与走势,二是你能否预测经济波动将对股市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单纯看这两个环节,对于股市变化方向判断的平均准确率就只有25%,更何况你还要判断涨跌区间、描述走势图,则准确率就更低了。况且中国股市与经济走势的关联度从历史上看并不大,还有诸多影响股市的因素是很难量化的,这就使得预测股市走势几乎不可能。因此,笔者曾写过《逻辑不能推知下一轮牛市》一文,建议读者不要轻信专家和权威。尽管这些分析师们都非常优秀,逻辑推理上无懈可击,但困惑之处在于不同的人用他所专长的知识、技能和逻辑去分析问题和推测未来,如同瞎子摸象,不仅答案不一,且结论错误。比如,凯恩斯作为经济学大师,对经济趋势的预测同样不准确,因不能预测到1929年大萧条,同时对其他小事件的判断也多次出错,投资失误导致他本金几乎亏完。后来,他运用“选美”理论,即不以自己理论标准去选投资目标,而是要根据大众口味去选择,最终他成了投资回报丰厚的“对冲基金经理”。这说明经济学巨匠在资本市场面前也成为小人。投资要成功无非两条路,要么独具慧眼,像巴菲特一样长期坚守估值理念,要么放弃你固守的方向,如驾驶帆船一般顺势而为,否则市场往往会先把你灭掉然后再证明你的逻辑是对的。因此,在很多判断市场趋势逻辑并存的条件下,对逻辑的筛选比迷信一种逻辑要有价值得多。2011年多数研究机构对于市场的判断是“震荡”,也有不少机构判断“下探到2200点”甚至更低,从这些结论所对应的逻辑来看,也都是成立的。比如通胀下的政策紧缩预期、经济周期下行、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率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打压出口、房地产调控使投资减速、补库存上行周期将在年中结束,等等。问题在于这些利空因素有多少已体现在股价上了,这是难以验证的。而市场总是屡屡证明多数人的判断总是错的,指数的实际点位总是落到多数人估计的区间之外。由此是否可以判断,2011年不是震荡市的概率较大呢?在看空的逻辑比较盛行的时候,关注被忽视的看多逻辑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房价在严厉政策的调控下如果出现下跌,其结果或有三种,一是房价暴跌经济崩溃,二是经济减速政策放松,三是房价阴跌热钱回流股市。如果你选择第一种逻辑,那就远离股市了,而后两种情形都将让股市向上。但如何来筛选众多逻辑呢?比较难,或许要在冥冥之中去感受各种逻辑潜流的力度对比,这就叫感悟。2010年中国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表现都不佳,尽管经济相当不错,GDP增长率在10%以上,通胀率也不过3.3%。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政策趋紧,A股历来重政策,A股与政策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要高于经济周期,而政策往往会采取反周期的方式,因此,经常出现实体经济走好而股市变坏的反常现象。对2011年的三点思考A股的格局是大盘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跌至15倍左右,几乎是历史最低,而创业板的市盈率在70-80倍之间,中小板市盈率在38倍左右。中小市值股票的走势缺乏盈利面的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是必然的,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将从2010年的30%左右降至20%左右。2011年资本市场面临的困惑至少有三方面:第一,经济减速导致盈利增速下降,一个成长性不佳的市场前景如何?第二,大市值周期类股票估值水平尽管非常有吸引力,但政策趋紧会不会造成未来盈利的负增长,它们会失去估值优势?第三,如果只是选择有政策扶持、防御性较强的新兴产业,面对估值水平已经透支未来,且未来的成长性又不是太确定的中小市值股票,你不担心泡沫破灭吗?关于这三个问题,我的思考是:期望2011年指数大幅上扬似乎不太现实。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步入后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逐步放慢,中国已步入资本过剩时代,企业盈利占GDP的比重将下降,“暴利型”上市公司的数量会减少,股市的波动幅度或会收敛。由于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工具,市场的魅力不减,但投资需要更专业的技巧才能获取超额收益。即便是盈利增长有所回落,也属于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股市依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增加对被低估的大市值传统行业股票的配置。有不少金融、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股票被明显低估,很多带有H股的大市值A股股价水平低于H股20-30%。如果认为这些股票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或本身属于传统产业或夕阳产业而只能给予较低的估值,显然是依据不足的。中国的城市率只相当于日本60年代末的水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都需要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传统产业的支持,都需要银行提供融资服务。无论是新能源、新材料还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崛起,都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衰退拐点的出现。早在15年前,央行已经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但仍没有明显提高,其背景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绝大部分融资无法通过直接融资实现。中国经济虽然会有短周期的波动,但7%-9%的增速维持5年以上的概率很大,上市公司盈利平均增长率每年上升10%以上的概率也比较大,这为传统产业市值占总市值70%以上的A股提供了长期的支持。因此,2011年增加对被低估的大市值传统行业股票的配置,把投资看作是一种收藏,应该不会跑输M2增速。小盘股已经持续两年走强,但并不是所谓新兴产业崛起使然,更多是新兴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偏好所决定。对于成长性行业,必须分清哪些成长只是昙花一现,哪些成长性行业中的企业只是融资规模的增长而不能带来盈利增长,哪些企业虽然成长,但股价已经远远透支了其成长预期。目前,小市值股票的泡沫已经不亚于网络股时代,但2011年是否马上发生风格转换呢?也未必,2011年上半年宏观政策的收紧还是会持续,只有当下半年政策放松,周期性行业走出低谷,才是风格转换的契机。2011年被忽视的机会或许在于投资者的集体误判,即对政策收紧的恐慌,但2010年的经济并未过热,过热的只是物价。2011年潜在的机会或许是市场回归常态,就如货币政策转向那样,即价格回归价值,市场回归理性,而契机是否是2011年国际板的推出?共同基金的崛起和QFII的进入,都曾给市场带来了倾向价值投资的风格转换,但都好景不长。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成熟是漫长的过程,但2011年肯定是这一漫长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年。2011年追随成长不应忘记估值,而坚守估值却不要被静态的估值水平所迷惑。但是,大盘不管你账单的盈亏,更不管你脸色的阴晴,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径直地向前走去!漫漫熊途中,好不容易盼来了2002年“6·24”井喷行情,我辈“小散”却不知道和主力一同迷途知返,而是揣着一厢情愿的乐观,麻木地接受上证指数击穿2000点关口的现实!那时候,大盘总是绿的,那绿油油的草丛无涯无际,其间灼人眼目的红花寥若晨星。面对绿了又绿的大盘,股民们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新股上市发行太频繁的,有说“大小非”解禁的动作伤害股民利益的,有说股市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的!这种情形,对于股民来说,真是无奈极了,无聊极了,也无助极了!2004年夏,一位朋友见我憔悴、疲惫,就说,炒石头吧。炒股票的都赔了,炒石头的都发了。为了鼓励我,他给了我两块巴林鸡血石。也算矢志不渝,或者鬼迷心窍,我居然把那两块石头卖了2万多元,再次投进了股市。很快,连块石子都不如,2万多元在股海没有划起一个涟漪,就全军覆没啦!假如,两块石头留到现在,肯定涨幅不低。股市就是股市,股市不相信眼泪!2005年,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秋天,我在采访中遭遇车祸,几近罹难。10月中旬,我出院时,账户上只剩下7000元老本了。我对妻子说,以后即使借债,这7000元也不能动它!就像农民种地,没有种子,还怎么翻本?借助在医院啃下的书本知识,我注重成本控制,以每个月盈利1000元的进度,当年将本利炒到了1万元;2006年是个大牛市,不用刻意去炒,股票都像潮水一样上涨;至2007年初,我的股市资产达到了10万元。如今,我还在股市出没、在股市弄潮,应对了2008年的大跌,在去年让手头股票的市值翻了番,今年也略有盈余。实践证明,炒股票,需要眼力、能力和定力。一位股友说得好,我市,熊市也罢,牛市也罢,都是机会。只要你看准并执著地坚守,就一定能走到秋天。
本文标题:李迅雷2011年或许是中国股市补涨行情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3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