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治文明的进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主要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知识体系名题解析课堂练习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方式民族解放运动美国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日本民族统一运动德意志、意大利①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得以爆发的必要社会历史条件。共同点②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深刻动因。①封建专制或封建残余势力的阻碍,如英法俄等国。②殖民主义的阻碍,如美国。③分裂割据势力的阻碍,如德意志、意大利。④黑人奴隶制度的阻碍,如美国内战前的矛盾。⑤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如日本。个性特点如北美独立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联合领导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当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皇帝主持推行的;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领导的。1、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表现出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强烈个性色彩:2、领导阶级也不完全相同,在看到资产阶级主要领导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其存在的特性启蒙思想家的构想:①民主、自由、平等②社会契约(实质是法治)、法治、三权分立等颁布宪法:英国《权利法案》,法国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确立权力的运行机制: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议员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加强监督机制:①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防止独裁专制。②扩大选举权,最终实行普选权,从根本上将监督权交给广大公民③开放社会舆论,利用舆论力量进行。西方的政治文明进程君主立宪政体——英、日为代表,其中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其他如1791年—1792年、1815年—1848年、1852年一1870年的法国和1871—1919年的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共和政体——美、法为代表,其中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共和制(确立、特点、影响等)法西斯专政——德、意、日为代表,这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政体(认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特点、影响、清算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阶段性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其发展也是由经济决定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就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而言,手工工场时期因经济不发达,故只确立了一些基本的政治原则(自由、平等、法制)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快,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体系;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定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特别是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已更加健全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机制。资产阶级民主也是这样,它先后经历了:部分资产阶级→整个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其他阶级阶层的扩展。政治发展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永恒规律政治取决于经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就决定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影响下又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都是这一规律的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性又如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从历史角度讲,英美法有民主传统而德意日则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因而后者易于建立法西斯专政;从现实角度讲,德意日三国受经济危机打击重,摆脱危机困难;而美英法则相对容易些。因而,前者急于采用极权形式恢复其经济秩序。诸如上述现象,我们应注意作客观分析。如造成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差异主要是历史的原因,英、法、美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冲击大,改造也较为彻底,因而这些国家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日、俄等国则是经过改革或王朝统一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旧的社会残余大量存在,因而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势力较强,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造成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差异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分不开,但同时,这种政治不平衡还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就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从而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评价不能走向极端。主要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独立宣言》:被誉为第一部“人权宣言”,1776年7月4日由北美大陆会议发布,强调了人的自由权、平等权和反抗压迫的权利,第一次以纲领的形式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天赋人权《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发布,阐明了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和战斗旗帜,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洛克:赞成君主立宪制,三权指得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主张国家的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属于君主。三权分立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根据三权分立的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孟德斯鸠:三权指得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将洛克的行政权和外事权并为行政权)。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则只享有行政权。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承认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社会契约洛克:主张契约立国,与霍布斯不同之处是他认为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而应保护私有财产。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例1(1997年全国高考题)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了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B)例2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2001年全国高考题)原因(1)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受到战胜国的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2)魏玛政府软弱无力;(3)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表现:政治上,希特勒政府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格控制文化教育;摧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近代法国和欧洲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3个小题:1、法国君主制被废除是在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D、拿破仑时期(B)2、19世纪最初的几年中,拿破仑通过对奥、普、俄等国的战争A、巩固了热月党人的统治B、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C、建立了世界霸权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3、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俄两国都带有极强的封建性和军事性,造成这一特点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保留了封建君主制B、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对封建制度改造不彻底C、封建思想和专制传统根深蒂固D、两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B)(B)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的内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自强的重要前提。请回答下列小题4、19世纪中期,美德两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B、资本缺乏C、国内市场不统一D、缺乏强有力的政权保障(C)问答题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答案:(1)①对两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都进行了惩罚,但惩罚力度不同:对日本法西斯处理得不够彻底,对德国的处理比较彻底。②对两国都实行了军事占领,但占领的方式有所不同:德国被盟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③对两国都进行了社会政治改革,但改革的彻底性不同:德国分裂,东西德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政治改革;但日本的改革却保留了天皇制等残余,改革的不够彻底。(2)对策:团结一切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坚决反对日本的反动逆流;积极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例1解析本题就教材一个最显眼的结论设问,考查考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尤其是它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内阁制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用什么作为判断资产阶级革命的依据呢?教材中很难找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容易回答,那就是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统治。而封建制度又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只要摧毁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制度的大厦就会倒塌。因此B项“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包含了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也就最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因而,B项是正确答案。A、C、D并非资产阶级革命所特有的现象,古代农民战争同封建国家的军队作战也可以打败它;也可能攻占都城并处死国王;共和政体也并非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因而,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正确答案:B例2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通过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和对法西斯上台的具体表现的回顾,进一步认清法西斯在德国上台是由哪些“合力”促成的。就纳粹党上台的原因,试题明确提出了需要回答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形成的历史特点,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换言之,就是要求从历史和现实(针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而言)两者的结合上,分析归纳使纳粹党得以上台执政的原因。作为历史原因,本题首先要求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世纪70年代,回忆并概括出德意志帝国建立时的历史特点,这就需要调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积累,把对纳粹党上台原因的分析认识,放在一定的历史厚度下进行。由于德意志的统一和帝国的建立是由普鲁土完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帝国承袭了普鲁士的特点。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说明。作为现实的原因,又可分为政治和经济两个层次:在政治上可以从德国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政府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去考虑;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德国的战败,受到严厉制裁的背景。在经济上,虽然20年代中后期在道威斯计划的扶植下,德国经济有所恢复,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使刚刚恢复起来的经济又遭受重创,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中以鲁尔工业集团为代表,反对凡尔赛条约和赔偿义务,要求重新武装德国,鼓励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同时资产阶级还直接向纳粹党提供资金。这些都为纳粹党的上台创造了条件。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涉及到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外政策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从课本上都是现成的。政治上,希特勒政府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和他把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是最重要的。这是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的重要步骤,也是德国历史上专制主义的一次恶性膨胀。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他军事上扩军备战的需要,也是为摆脱经济危机而下的“赌注”,同时又是对那些曾对纳粹党进行鼎力相助的资本家的“回报”。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政策,控制文化教育,反映了希特勒的残暴、敌视进步文化的本质。摧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等,说明这个政权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衣钵,极富侵略性,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以看出,本题设问两部分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促成纳粹党上台
本文标题: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5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