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南开区委党校讲师宋志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30日批示党的十七大部署和要求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强化源头预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科技水平,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危机:是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重大威胁、需要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共危机:突然发生的、攸关公共利益的、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急需管理者快速应对的事件。(程度范围可控核心价值)紧急事件公共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的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SPPM6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2.紧急性3.危害性4.社会性5.高度不确定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4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一)突发事件的分类制度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二)突发事件的分级制度红橙黄蓝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分期预警期事前预警预备爆发期事中快速反应缓解期事中恢复重建善后期事后评估学习公共突发事件分期从突发事件中学习防范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突发事件并防止其蔓延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尽可能控制事态发展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不断(三)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法律框架相对脆弱•综合协调机构缺失•危机应对网络松散•社会应对能力薄弱•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专家咨询队伍薄弱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化解和评估、恢复等全过程的应对安排,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与当然主体。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享有制度安排和制度实施的合法权力,拥有组织程度、专业化程度都很高的政府组织体系和法律授予的强制权力,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政府领导者是危机管理决策的核心,拥有紧急召集、资源配置的权力。SPPM16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一案三制”一案三制一案(预案)三制体制机制法制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发展历程200420052006预案建设第一阶段体制建设第二阶段机制建设第三阶段法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我国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工作流程预防准备检测预警信息报告决策指挥危机沟通社会动员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应急保障SPPM20预防准备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流程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概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状态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8月30日体制建设——成立机构,明确职责(一)领导体制统一指挥体制政府职权划分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二)机构设置——三个层次领导机构综合办事机构专业(部门)工作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省级政府应急办市级政府应急办县级政府应急机构中央相关部门应急机构省级相关部门应急机构市级相关部门应急机构体制市应急委员会(领导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区(县)局委办专门工作机构专家组联动机制天津市应急管理体系图(三)改革与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发挥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专家咨询组织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建设预警机制决策机制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新闻发布机制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应急预案——有备无患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是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SPPM31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总体预案(1件)专项预案(25件)部门预案(80件)省级及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国家级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省级部门应急预案市级总体应急预案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市级部门应急预案县级部门应急预案乡镇、街道基层自治组织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第四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第五步应急预案的实施预案评审与发布组建编制小组内部培训研讨脆弱性分析评估应急能力危险识别与分析应急预案框架与分工编制预案预案的实施第一步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第二步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第三步编制应急预案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2.1危险分析2.2资源分析2.3法律法规要求2..4应急能力评估3应急准备3.1机构与职责3.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3应急人员培训3.4预案演练3.5公众教育3.6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4.1现场指挥与控制4.2预警与通知4.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4通讯4.5事态监测4.6人员疏散与安置4.7警戒与治安4.8医疗与卫生服务4.9应急人员安全4.10公共关系4.11资源管理(消防\泄漏处理)5现场恢复(事故调查)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6.1培训与演练6.2预案修改更新预案核心要素与主要内容
本文标题: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5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