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第24讲种群和群落第2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公开课用
第2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实验与探究:⑴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⑵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最新考纲用8-10分钟阅读教材71页—82页,阅读时要关注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知识链接、旁栏信息等内容。请用用5-7分钟完成学案上的基础检测基础检测答案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种群2.丰富度演替3.⑴物种记名计算目测估计⑵丰富度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1.种间关系⑴另一种生物⑵资源和空间⑶体表或体内寄主⑷有利2.空间结构生物种群不同的空间⑴分层①阳光温度水②食物栖息空间a.阳光b.栖息空间食物⑵光照强度盐碱度人与动物种群镶嵌三、群落的演替1.另一个群落2.⑴①植物覆盖彻底消灭②地衣草本植物森林阶段⑵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3.速度和方向提炼精讲一.个体、种群、物种、群落的比较项目概念特征关键点个体种群具有出生、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个体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特征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一定的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项目概念特征关键点物种群落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可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具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特征同一区域中所有生物(包括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强调生物群落是指生活于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种群和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即不包括非生物的无机环境部分。种群专指这个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于此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因而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其关系可表示为: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种群之和=群落。如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构成鲤鱼种群。但全部鱼类既不属于一个种群,也不属于池塘生物群落,对种群而言已超越了“同种生物”的界限,而对群落而言,离“所有生物”又还相差甚远,真正的池塘群落应包含生活于池塘中的所有鱼类及非鱼类动物、所有植物及所有微生物。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二.种间关系的比较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白蚁与鞭毛虫等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生物“同步性变化”。两种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当,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特别提醒①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②上述各种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角度都是有利的。③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④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⑤捕食是一种弱肉强食现象,广义捕食主要指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小型动物的食肉行为以及草食动物的食草行为。而寄生是弱者依附于强者的现象,寄生生物(寄生者)主要从宿主(被寄生者)的体表或体内吸取体液营养,寄生生物一般能给宿主造成慢性伤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宿主。⑥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三.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中各种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乔木层——接受全光照•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草本层——仅利用1%~5%的光照•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如图所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四.群落的演替2.群落演替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特别提醒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例如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典例精练1.如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B.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的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由图可知b数量大于a,可知选A错误,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答案D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先后顺序:丁→乙→丙→甲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感悟高考1.(2012年高考全国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2.(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本文标题:第24讲种群和群落第2课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公开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