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线索】本单元主要内容:1、第四课、第五课主要讲辩证的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提示】第四课还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与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将此内容移至第八课。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线索】-+2、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了解)1是2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正是遵循“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即“物到感觉”是经由实践来完成的。坚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即认识通过指导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不能错位。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线索】4、总体线索(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唯物论部分】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1、世界统一于物质(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提示】①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提示】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②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形成。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提示】物质世界≠物质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2)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提示】(1)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指个人主观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客观实在、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2)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5)小结: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内容看……。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提示】(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一是产生先后的问题,二是谁派生谁的问题。(2)了解中外古今哲学对“意识”的一些提法。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二)意识的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表现①目的性、计划性②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第一,不是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有所选择。第二,不仅能够反映现象,还能把握本质和规律。第三,不仅能够反映现在,还能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2)意义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它使人能够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了解认识的有限性于无限性)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提示】(1)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2)能动反映论的意义提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也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相区别。【要点详解】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2)意义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严重提示】(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2)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一)客观规律1、什么是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示】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两者都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二)主观能动性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了解)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1、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提示】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2、为什么(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2)现实意义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3、怎么样(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一)什么是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提示】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提示】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二)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提示】(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管世界)。【提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一,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如实反映。第二,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提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6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