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32950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人民贫富,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文化因素。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冷静分析,发掘其优势,认识其问题与不足,是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前提。综合研究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可以引发一些对策性思考。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加强与改进。1.宣传思想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改进,强化了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与灵魂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坚持“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从大局、服务人民”的总体纲领,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思路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目标日益明确具体,效果日益显现。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已形成制度、机制和规范。理论宣讲活动声势大、影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已成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和当代军人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在加大。理论宣传越来越重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正确舆论引导人,越来越注重主动介入、公开透明、先声夺人,正确处理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推出一系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忠于职守、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先进楷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推出一系列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影视、文学、戏剧艺术作品,启迪人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所有上述举措,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创新和加固了文化软实力的经纬自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以来,学界、政界、商界,乃至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人们日益认同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日益认清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同样重要。为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设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项目。各级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经费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社科基金刚刚设立时,只有500万元人民币。到2003年只有1.2亿元,2008年增加到3.9亿元,2010年猛增到6亿元。自2004年以来,仅国家社科基金就资助了上万个研究项目。各类社科基金推出了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对策研究项目,取得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高质量研究成果。3.文化体制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为文化软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供了政策保证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办法措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确立了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制的思路。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使文化体制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上海、重庆等9个省市选定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2007年中宣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状况年度报告》课题组发布《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状况报告(2007)》,提出“要尽快制定向先行改革地区和单位在政策和资源上倾斜的切实措施,确保早改革、早主动、早受益,不让改革者吃亏。”2008年中宣部会同中组部、中编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拟订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获国务院批准。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方面政策的文件,其中《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涉及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新闻出版改制。4.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拓展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248.04亿元,比2007年增加49.08亿元,同比增长24.67%。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连续2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不含农村市场)预计42.15亿元,首次进入了全球市场前十。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1095.74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述三项相加,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5.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不断出现新亮点没有局部,就没有总体;没有区域和行业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就没有国家总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文化软实力发展非常迅速。以城市为例,我国第一个将城市软实力纳入官方决策的是浙江省台州市。2005年3月台州正式提出实施“软实力战略”,以加快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无锡、南昌、九江、青岛、邯郸、蚌埠、淮安、钦州、湛江、重庆、深圳、武汉等几十家大中城市,相继提出增强自身软实力的思路或决策,还有一批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长沙等,制订了各自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成效明显,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振城市精气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各界欢迎。唱红歌,唱出了光荣传统、唱出了浩然正气、唱出了团结和谐;读经典,读出了人类文明、读出了民族智慧、读出了理想信念;讲故事,讲出了感人事迹,讲出了光辉业绩,讲出了英雄楷模;传箴言,传出了时代真理,传出了创新格言,传出了人生警句。6.孔子学院的设立和汉语国际传播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影响孔子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超越时空,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中国北京“孔子学院总部”于2007年4月9日正式挂牌。此后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雨后春笋般地大批涌现。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品牌和平台。二、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软实力战略,强化对华“西化、分化”图谋从上世纪50年代杜勒斯提出要“和平演变”中国,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十条诫令”的制定,到上世纪90年代约瑟夫·奈主张利用美国的软实力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到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建议美国开展网络空间战提出的5项政策建议,再到最近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讲,美国贯穿始终的对华战略,就是要用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期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希拉里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演讲,更是明白无误直指中国。她强调,美国国务院的核心使命就是冲破中国互联网防火墙,用网络手段推翻更多的独裁国家。2011年美国国务院为此将投入2500万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务院已开设阿拉伯语推特,不久将开设中文推特。美国驻华使馆已经在新浪开设了中文微博。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华软实力战略不能不说是咄咄逼人。2.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领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理论武装在普遍推进的同时,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声势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在相当多干部群众和知识分子中还没有真正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才能在凝聚人心、引导社会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思想理论界盲目追捧西方观点的倾向、噪音和杂音仍然有不少市场。从新闻媒体的角度看,虽然我国整体实力得到很大增强,但尚未出现能在国际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或媒体集团,“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设备、技术以及手段、方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差距,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新闻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仍然较弱。从占领国际话语权制高点的角度看,如何既能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又能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赢得国际舆论的认同;如何既能维护中国尊严,又能树立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如何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广交世界各国朋友,还有很多经验教训可总结。3.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隐忧不具备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很难说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能力,但是,研究成果多,也未必意味着研究水平就一定高。目前我国高校和专门的社科研究部门,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职称评定、考核晋级的标准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盲从国内名刊和国外刊物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付出心血、时间和艰辛。特别是高校教师,本身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在一年之内出很多真正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但是,为了评定职称、晋级获奖,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发表文章著作;没有新思想,就只好自己抄自己、自己抄别人,低水平重复。学者要发表文章著作,而报刊的版面却很有限,于是就出现了花钱“买版面”的现象,新闻出版和学术界由此加剧了学术腐败之风,而且是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像这样靠花钱买来的成果发表,能够代表学术质量吗?于是,所谓的名刊,所谓的“核心期刊”,未必发表的就是高质量成果;国外人文社科刊物、特别是西方人文社科刊物,本来就受意识形态倾向局限、有其政治偏见,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社科成果的检验标准。结果,真正的高质量成果没出多少,教书育人的职责却被弱化了,于是出现了“双低一躁”现象:科研成果水平降低,教书育人水平降低,学术风气日益浮躁。一些人搞科研不是基于职责、使命、兴趣,仅仅是为了完成纯功利性的任务,为了职称、评奖、晋级;很多精力不是用来搞科研,而是用来拉关系、找熟人、跑项目,行贿受贿司空见惯。长此以往,怎么能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社科大家和大师呢?当成果发表和科研立项变成了一种钱权交易时,学术质量的评价必然有失客观公正性,中国社科思想创造性必然萎缩,必然有损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4.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硬实力发展很快,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
本文标题: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3295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7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