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考试复习重点附答案
(2013.12.04)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文本)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选择、简答:什么是公共政策?一般说来:凡是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应看成是公共政策。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其本质是利益利益分配的动态性有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作为分配对象。对公共政策的定义须强调: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更直接地说,是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1、整体性,政策是配套,就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用以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分配功能在通常的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公共政策要素有: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美国政治科学家H·D·拉斯韦尔编写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并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政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处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与,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公共政策的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决断系统不仅拥有决定权,而且还统帅其他子系统的活动。对政策过程的监控,即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的贯彻实施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力保障。决策权力包括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纵向分化、政策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式两种具体形式。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助手。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为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和行政部门的分化。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决断、智囊、信息、监控等子系统。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大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1、界定政策问题;2、确定政策目标;3、设计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确定公共决策问题:公共决策问题、对公共决策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有:专业性、统一性、整体性。西方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方案;第二步是探索和研究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各种影响因素在确定公共决策问题时的作用政治组织的作用、国家民主制度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拟定公共政策方案的原则有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效益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决策方案图谋标准。政策执行的理论:1、行动理论;2、组织理论(最严密);3、因果理论;4、管理理论;5、交易理论;6、系统理论;7、演化理论;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他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政策效果的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规范、信息、分析、建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的评价类型有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又称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客观、全面地评价标准总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政策评价标准主要有八个方面:1、投放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性;8、社会发展总指标。公共政策评价方法:1、前后对比法;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4、自评法。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行动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4、有关人员的抵制;5、公共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6、公共政策评价的经费不易取得。公共决策是一种特殊的决策类型,公共决策的思维方法同样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公共决策思维的一般类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立体思维。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和间接性。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常见的公共决策思维类型有完全理性思维、经济合理性思维、渐进思维、顺序决策思维、剧烈改变思维、无为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思维。按现代系统研究开创者贝塔郎菲的定义: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复合体。系统的属性可分为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概括出系统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所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可行性。“系统分析”最早由兰德公司提出并加以使用。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斯科特、基恩提出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1、社会主体的知识化;2、社会组织扁平化;3、政策信息公开化;4、民主参与大众化。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2、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公共政策的理念从理性型转向发展型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必须树立发展型的政策理念,具体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了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公共政策体质,这主要表现为: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网络化的公共政策体制;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参与型公共政策体制;3、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建立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1、教育政策创新;2、产业结构调整;3、财政政策变革;4、优化税收政策;5、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6、加强政府宏观调控;7、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组织层次化是错误的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综合型政策理念。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会主体知识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社会组织扁平化。关于知识组织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民主观念;4、创新超前观念。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网络化决策体制、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政策政策、金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有信息化、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有: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的立足点。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完全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本质:公共问题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在于其影响的广泛性;第二个本质特征在于其不可分性。进一步认识公共问题的“公共性”特征,进一步引申开来,可理解为:1、公共性超越了私域范畴,存在于公域之中;2、公共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共同性,因为公共性往往受到时空界限和人员数量规模的限制;3、公共性直接表现为“社会共享性”。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公共问题的纵向层次维度、公共问题的横向性质维度。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有: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1、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本文标题:中央电大公共政策考试复习重点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8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