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中国商业银行周期性盈利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周期性盈利能力的现状与对策摘要:经济周期决定金融周期,商业银行的盈利大小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本文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行为,并提出相应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关键词:经济周期盈利周期业务创新一、引言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现有的主要盈利来源是利息收入,而利息率的变化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以及在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情况;其次通过分析与商业银行盈利大小紧密相关的信贷规模、不良贷款率及毛利差的几个指标,找出其中存在的经济联系;最后提出增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二、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的关系分析(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特点分析对我国1978年~2010年间经济周期的划分,其依据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的波动上,我们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以经济增长率的“谷---谷”法为依据,划分三个阶段。经济波动主要在国家推出相关政策前后,以下对这三个经济周期进行阐述,具体的图一如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第一个周期(1978~1991年):这一周期期间,实际gdp的平均算术增长率为9.27%,最高速度为15.2%,最低速度为3.87%,波动程度的标准差为3.39%。该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大,主要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如1978年是该经济周期的波峰,得益于1978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于1980年在全国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92年的十二大后,经济处于上升阶段。随着投资过热,国务院下达有关减少投资的文件,使得经济收缩,并于1990年提出适当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所以模动模式是:投资扩张——供给扩张——消费扩张。第二个经济周期(1992~1996年):实际gdp的平均算术增长率为12.087%,最高速度为14.20%,最低速度为9.6%,波动程度的标准差为9.6%。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随即是一系列关于收缩经济的文件及紧的财政政策,所以波动模式为:消费扩张——供给扩张——投资扩张——供给扩张第三个经济周期(1997~2010年):经济周期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一方面必须以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尽量排除国际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不足,经济的波动模式为投资扩大——供给扩张——消费扩张,但最后消费扩张上出现明显不足。(二)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周期的影响1.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周期的定量分析。经济周期决定信贷周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建立以gdp总量为自变量,信贷规模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拟建立如下一元线性模型:y=β0+β1x+μ,采用eviews软件对1993—2009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写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yi=-59359.12+2.01xi(-6.61)(37.60)r2=0.99d.w=1.6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r2是可决系数,d.w是有关检验统计量。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9,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每年增长变化的99%可由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大于5%显著性水平自由度为n-2=15的临界值t0.025(15)=2.13;且该斜率值为2.01,表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2.01亿元。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信贷的大小与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紧密相关,如图二是1993-1999年中国经济总量与信贷总量大小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商业银行预计违约率会下降,因此扩大商业信贷,进一步使经济加速发展,导致投资过热,通胀严重;同时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更多的盈利,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过于乐观估计,因此,对于那些存在潜在风险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多加考案,这些项目在以后的经济下行阶段将显其弊端。银行不但失去盈利能力,还承担未偿还债务的风险,流动性也受到挑战。因此,经济波动强烈影响着信贷变化。2.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盈利周期的定性分析。(1)经济波动决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不良贷款率具有一定的周期,受经济周期影响并滞后于经济周期。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候,社会投资旺盛,对资金需求增大,且有较大的存贷款率的差异,商业银行在这个时候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因此,放贷欲望较大。这样的行为将有利弊两方面,其弊端在于:即使整个宏观市场实际上是快速发展的,但也不乏有些企业混水摸鱼或者过度追求回报率,有着极大的违约风险;另外,经济的虚假繁荣也时时存在。(2)经济波动决定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大小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息收入的稳定是决定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关键。利息收入在于存贷款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成立的。如果经济得到稳步发展,这样能保证有一定的存贷款率差异,而且资金的流动性增强也使得商业银行能在多次的放贷中使得利润成倍增加。但在经济下行时期,投资动力不足,资金的需求减少,直接冲击着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盈利的空间急剧减少。三、减少商业银行盈利波动的对策“金融脱媒”现象日益突出,从银行自身发展上看,主要益处是减少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商业银行盈利周期的影响,还必须积极贯彻以下对策:(一)重视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建立及时,完善的应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经济研究机构,及时把握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深刻研究整体经济走势,正确理解监管机构创定的相关监督政策的含义,必要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形成自己的智囊团。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具体工作内容上着手,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及管理发展的需要,着重落实本行发展战略性要求。(二)调整业务结构,完善业务体系1.客户结构。唯有认真核实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追踪企业的资金调配,才能更好的减少信贷风险。客户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一种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价值贡献度与管理成本相适宜、对银行业务的支持度和抗经济波动能力相称的客户基础。2.产品结构。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这样的业务受经济周期性变动甚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发扬并创新这些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大业务的创新,积极借鉴国际金融产品并为本银行服务,做到风险分散化与效益最大化。3.收入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收入结构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大体在20%左右,而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大都在50%左右甚至更多。因此,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变不仅是追随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思路,更是自身防范风险提高稳定性的需要。4.区域结构。由于中国大地各具特色的区域条件,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倾斜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密切追踪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蓬勃产业进行放贷,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加大盈利的概率,把企业的违约概率降低。(三)从宏观经济变化特点中进行风险管理深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减少银行盈利波动的又一对策。商业银行的风险可由不良贷款率直接体现,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周期性变动有存在相关关系:在经济上行时期,不良贷款率降低;在经济下行时期,不良贷款逐步显现,数量增大(《2010年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周行健)。基于经济周期性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做到以下调整:1.加强风险的预测,前瞻性地进行风险管理与运营必须以经济波动性特点来评估信贷资产的当前风险和未来风险,预测信贷项目的违约概率及消极影响的覆盖面程度,提前做好风险发生的各种准备,避免影响商业银行每天运营的资金数量,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有效性和及时性。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便更有资格的加入风险管理的队伍中。2.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应该主动的借鉴国际商业发达银行的成熟经验,通过加强战略伙伴的合作、外部咨询等各种方式实行技术转移,并有选择地应用于国内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要求。同时,开发适合国内经济发展风险管理操作工具,达到预测准确与防范稳妥的目标,提高组合管理能力。3.风险准备机制的设定。可以在经济上行时期,充分利用大量流动的资金,确定自己最小的价值存量,尽力提高拨备率和资本充足率,从而在不良贷款暴露时有减轻经营压力的物质基础。(四)加强利率管理,构建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利率管理体系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图三是1998-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毛利差变化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商业银行的毛利差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增长率变化一致,尤其是在2004年10月29日到2007年5月19日的阶段最为明显,经济增长直接决定毛利差的大小。因此,下面将从毛利差的内部影响因素着手。1.强化利率风险管理,防范利率风险。必须重视利率在资产负债的地位,继而将利率风险管理置于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减少利率的周期性波动,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必须掌握相应的利率分析技术,确定利率风险的最高额度,避免操作失误,监督和检查不及时。2.创新产品定价手段。减少利率周期性变动的另一对策是稳定利率的价格,商业银行必须保证内部资金有效流通和统一调控,辨别可能带来的利率变动特点:一方面需要有专门追踪利率变动方向、结构和周期特点的工作人才;另一方面又要着手保护会受利率影响的相关业务。(五)发展中间业务,进行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务模式使得商业的盈利能力不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稳定利息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加快业务创新。1.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查客户需求,着重研究市场反馈情况,以找到产品创新点所在,并在创意收集的基础上形成创意概念,构想产品研发,设计产品功能,开发相关信息技术,推广产品,从而完善和顺畅产品创新模式,建立产品研发创新的流程,提高试点新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2.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创新管理体质和经营体制。金融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构建统一高效,快速反应,信贷源高度共享的新型组织构架。[参考文献][1]陆岷峰,葛虎.从经济周期变化看信贷风险防范[a].南京,2009(10)[2]韩永光,刘杨,王志明.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思考.石家庄:河北经济管理学院,2009(5)[3]周行健.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展望.深圳: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2009(12)[4]卢波.2010年中国银行业信贷投放形势与风险浅析.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2010(3)[5]王林.基于完整经济周期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09(5)[6]李俊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经济周期的时滞分析.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0(3)[7]李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外生性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二期[8]向新民.信贷周期的形成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剖析[j].财经论丛,2009年第五期[9]樊宇,孙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长期均衡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10]石景云.经济增长与波动[m].商务印书馆,1997(178)[11]何勇.我国商业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研究[j].金融研究,2007(实务版)(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标题:中国商业银行周期性盈利能力的现状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0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