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近期趋势
访问地址:升级与整合——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近期趋势2012-3-29据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的乘用车年销量将达2,322.1万辆,商用车966.5万辆,2010至2015年的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七。虽然各方对整车市场的增长率预测稍有不同,但汽车电子电器,内外饰等零部件细分市场因装车率提高,其增速将远高于整车市场却是不争的共识。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智能化、电子化、舒适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现代汽车正由一个单纯交通工具朝着能满足人类需求和安全、舒适、方便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GPS导航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等发展较快,电子稳定控制(ESP)、车载故障诊断仪(OBD)等已经在中高档车上逐步应用。展望将来,汽车电子的新应用、新方案将层出不穷,而且呈从中高档车向经济型车扩展的趋势。其次,中国汽车电子控制、车载电器、内饰等零部件装车率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每辆新车的电子支出仅占整车价值的百分之七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百分之二十六的水平。从下图对比也可以看出,内饰(包括车载电子电器),动力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在中国的产值占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中国消费者对舒适性、科技化、安全性要求提高,内饰、电子电器设备、电子控制等零部件的装车率也将逐步上升。第三,整车销售的车型结构构成将发生变化。因消费升级,中高端收入者购买行为受通胀影响较小,尤其是近三年,中高端车销量增长将快于总体市场。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也已经证实,高端车、进口车、豪华车销售增长快,低端车、国产车、普通车增长慢。汽车电子控制、车载电器、内外饰等细分市场受电子化水平更高,舒适性更强的中高端车市场份额提升的带动,也将保持更高增速。2海外汽车市场销量恢复及日本地震带来的供给受损将推动对来自中国的零部件需求,短期内中国的制动器、车轮及车身零部件出口相对最为受益中国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全球生产和采购的重要一环。2010年汽车零部件出口超过400亿美元,达到406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八,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二,顺差达145亿美元,出口贡献度最大。从2010年的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出,轮毂、轮胎等行驶系统零部件,制动器等制动系统零部件,玻璃、车灯等车身及附件系统零部件是中国出口的传统强项。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成熟市场,以俄罗斯为首的新兴市场,汽车销量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进一步控制成本的要求也迫使通用、大众等欧美整车厂寻求加大对新兴市场的零部件采购比例。这两个因素带动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需求增加。虽然2011年1至6月,中国整车市场同比增长仅百分之三点三五,但根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同期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却增长迅速,其中转向系零部件同比增百分之三十七点九,传动系零部件百分之二十五点七,制动系百分之二十五点一,电子电器百分之十七点九,车身及附件百分之十七点三。2011年3月日本地震使其汽车产业能力受损,将带来两个长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企业为了恢复本土生产能力,在海外的扩张步伐可能放缓;另一方面,汽车供应体系在全球的分散化程度将有望提高,这都将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新的需求转移机会。以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大出口国美国为例,加拿大、墨西哥和中日韩三国占据了接近百分之八十的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份额。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汽车零部件来源国,占百分之十一的份额,仅次于日本百分之十八的份额。日本2011年的地震灾害影响到产自日本的整车和零部件供应能力,可能迫使订单转向全球其他同类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是,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结构存在差异。中国是美国制动器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重点在于变速箱方面,占其出口金额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这个产品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期内没有能力提供全面补充。而占日本出口金额百分之十二的车身零部件,百分之七的制动器和百分之一的车轮零件,恰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点产品,日本地震造成的需求缺口将有望由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来填补。因而,短期内中国的制动器、车轮及车身零部件出口相对最为受益。3中国的汽车售后与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零部件需求新的增长引擎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整车市场息息相关却又不尽相同。汽车零部件有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双重需求空间。根据国际经验,随着车辆老化和保有量增长,售后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将进一步高涨。目前,一般汽车厂商会给新车提供两至三年的保修期,过保之后的维修费用为车主自行承担。从汽车零部件更新的频度来看,经过两至三年年使用期或行驶四万公里左右里程后,许多重要部件开始进入检测更替期,故障率升高,维修需求开始逐渐上升。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根据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份,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9,846万辆,由此衍生的检测、维护、修理、配件、汽车装饰、汽车改装等汽车售后和服务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必然进入高速扩张期。与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业务在产业链中的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率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汽车售后与服务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需求增长的新引擎。据盖世汽车网估计,2010年国内售后市场需求占国内全部零部件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十四,这一比例将逐步提高。现在到2015年的五年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零部件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百分之三十。中国市场上的整车厂商无论出于利润的考虑还是竞争的需要,都将越来越重视售后和服务市场,惠及中国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1年上半年,整车销售疲软,库存增加,车价面临下行压力。而下半年各车厂为了保证完成全年销量计划,车价加剧下降亦可预见。汽车价格逐渐下降的过程,也是整车企业利润逐渐流失的过程。利润率高于整车市场的售后市场必将成为各厂商争抢的,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另一座金矿。中国整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售后与服务成为汽车销售第二战场,也将成为车厂差异化竞争关键。另外,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早已在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布局。最近,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第1,000家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站在江苏常州开业。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站以‘配件+诊断+服务’的全球售后战略理念为基础,向客户提供集硬件(博世配件、检测设备)、软件(技术资料、培训、管理理念)于一体的一站式汽车专业服务。目前已经遍及国内主要城市,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拓展。预计到2015年,在华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站将达到2,000家。4从供给上看,普通汽车和新能源车市场都面临产能过剩风险,零部件行业也将随之进入加速整合阶段汽车“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预计的2015年产销量为2,500万辆,而从目前企业披露的2015年产能计划来看,前12家主流汽车企业2015年规划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辆。目前,中国的整车生产企业超过120家,如果加上改装厂,差不多有将近700家,而发达国家主要汽车企业一般不会超过5家。而且,这种过剩,行业公认的是结构性过剩,合资公司多数产能不足,而某些自主品牌公司却对销量预期以及产能扩张速度盲目地“跃进”。2009年和2010年的汽车销量井喷是造成各家企业产能规划超前的原因之一,而各个地方政府的盲目上马汽车项目也成为引发汽车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另一诱因。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目前国内有27个省区市在造汽车,各地都把汽车列为支柱产业。作为上游的零部件行业同样存在结构性供给过剩。科技含量高的核心零部件供给不足,依赖进口;而部分低端产品供给严重过剩。在车市火爆的过去两年,仅在2009年就有2,234家企业新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2010年又净增1,073家。在车市进入结构调整的2011年,国家已经明确了鼓励车企兼并重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方向。在今后五年,作为整车行业上游的零部件行业也将迎来整合的高峰期,技术领先,提供优质产品的零部件企业将获得更多配套和售后市场机会,技术落后,规模小的零部件企业将被兼并或者被市场淘汰。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一样。为争取国家补贴,各地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建设一哄而上,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国家在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计划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仅为100万辆。根据收集到的各地方或车企规划的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全国已规划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超550万辆。两相比较,全国新能源汽车规划明显小于各省规划之和。同样,各地也普遍存在省级产能规划低于所辖城市的规划之和的现象。如《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只规划了6万辆的产能,而绍兴就规划了45万辆,金华也要10.5万辆。根据印发的《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广东电动汽车规划产能只有20万辆,单单珠海银通公司就要建成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除了绍兴、珠海以外,产能规划比较大的城市还有北京(75万辆),唐山、合肥(各50万辆),长沙(30万辆),长春、武汉、襄阳(各20万辆)。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2011年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文中直接指出在我国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尚不明确等系列问题,“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原计划2011年上半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至今迟迟未见出台。近期工信部相关人士也否认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涉及“千亿元政府资金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技术标准的缺失,给过剩的产能雪上加霜,盲目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企业,可能在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中血本无归。市场机会和德勤的建议1开拓零配件售后市场如前所述,今后几年,中国汽车售后和服务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巨大需求潜力将快速释放。而且和整车配套市场相比,售后市场利润更高,受季节波动影响更小。售后服务和备件业务对企业财务表现和客户满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售后与服务市场将是汽车行业今后竞争的主要战场,以合理的成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必须的。改善售后配件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可以明显地增加收入,提高利润和改善现金流,及时给客户提供其所需的配件,提高客户对核心业务和品牌的忠诚度。尽管行业公认管理好售后配件绝非易事,德勤基于关键因素,开发了售后配件供应链架构模型,并结合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全球领先企业项目实践,可以帮助客户构建成功的售后服务和备件供应链业务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2行业兼并整合的机会汽车零部件是过去几年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五大对外、对内和国内汽车零部件并购交易如下表所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兼并整合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如前文提到的中航工业汽车和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使其迅速获得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优质客户、成熟的人才与管理团队,以及进入国际汽车产业主流市场的机会,是中国零部件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条捷径。今后几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进入加速整合阶段。这种整合既包含国内企业之间横向和纵向整合以实现规模效应,也包括跨国境的并购以实现生产、市场等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各种并购模式产生的效果和德勤可提供的相应服务举例如下。(完)来源:德勤(Deloitte)2011年11月
本文标题: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近期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0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