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摘要本调查以北京市密云县中学部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采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量,目的在于了解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郊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广大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本文侧重当代农村中学生心理将康的分析,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利于丰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以初二年级的问题比例最高,初三年级的问题比例略有下降,但初三年级女生问题十分突出。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有学习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易焦虑、敌对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初三年级学生存在突出的适应不良的问题。女生的偏执、抑郁和强迫问题较为突出。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到来,农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复苏和增长确实让农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给教育创设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一代特殊的青少年。研究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每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做到防患于未然,是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问题的研究,不仅应从思想、行为习惯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层面入手,更应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当代农村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为了把当代农村中学生与20世纪中学生作比较,本研究中使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以下简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文中“农村”没有特殊指出的均指21世纪后新农村。中学生包括北京18个郊区县,不单单指密云。本研究中之所以对“农村”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带领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是与这种环境密不可分。所以研究当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在这个环竟下研究。脱离这个特殊时间背景的研究是不切实际的。二、研究方法1.被试总人数:495人性别:男252人,女243人年龄:平均13.46±1.03岁,最大16岁,最小11岁年级:初一年级208人,初二年级141人,初三年级146人各年级学生团体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1:各年级学生团体描述人数年龄初一年级全体20812.73(0.87)男11612.83(0.96)女9212.60(0.71)初二年级全体14113.52(0.72)男7313.66(0.80)女6813.38(0.60)初三年级全体14614.43(0.57)男6314.44(0.56)女8314.42(0.06)2.测量工具: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是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三、结果分析本部分将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就量表总分和10个分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3.1总分【总分】反映的是受测者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总分-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3.06,p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男生、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总分-因子分”较高(参见表2),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总分-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以初二年级的问题比例最高,初三年级的问题比例略有下降,但女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中等问题比例均超过了10%,初三年级还出现了较重问题个体(表2)。这一特征需要引起学校重视。表2:各年级学生“总分”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2(0.52)59.137.53.4男1.94(0.51)57.839.72.6女1.91(0.54)60.934.84.3初二年级全体2.05(0.58)48.941.19.9男2.01(0.55)49.343.86.8女2.09(0.61)48.538.213.2初三年级全体2.01(0.58)52.737.09.60.7男1.92(0.55)61.931.76.3女2.06(0.62)45.841.012.01.23.2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反映的是学生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是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对“强迫症状-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3.18,p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分”较高(参见表3),说明这部分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强迫症状。对“强迫症状-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女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轻度问题比例均较初一年级女生有所增加,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中等问题比例分别高达13.2%和15.7%(表3)。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初二开始课程难度变大,学业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可能和女生过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有关。表3:各年级学生“强迫症状”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7(0.55)51.042.86.3男1.98.54)52.642.25.2女1.97(0.58)48.943.57.6初二年级全体2.02(0.58)43.348.97.8男1.93(0.55)45.252.12.7女2.13(0.59)41.245.613.2初三年级全体2.03(0.60)44.544.511.0男1.87(0.53)58.736.54.8女2.16(0.62)33.750.615.73.3偏执【偏执】反映的是学生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相信,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对“偏执-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3.21,p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偏执-因子分”较高(参见表4),说明这部分学生偏执问题较为突出。对“偏执-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略高于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问题比例较高,初三年级女生还有个别人出现了较重问题(表4)。表4:各年级学生“偏执”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78(0.60)66.827.45.8男1.79(0.58)65.531.03.4女1.78(0.64)68.522.88.7初二年级全体1.79(0.64)63.829.86.4男1.73(0.62)72.621.95.5女1.86(0.66)54.438.27.4初三年级全体1.84(0.72)63.726.77.52.1男1.64(0.59)71.422.26.3女1.99(0.77)57.830.18.43.63.4敌对【敌对】反映的是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易激动,有想摔东西的冲动等问题。对“敌对-因子分”的分析发现,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5.30,p0.05。三个年级女生的“敌对-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参见表5),说明女生敌对问题更为突出。对“敌对-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男生和女生、初三年级女生的问题十分突出,中等问题的比例均超过了15%,还有不同比例的较重或者严重问题(表5)。表5:各年级学生“敌对”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4(0.76)54.333.710.11.9男1.94(0.74)51.736.29.52.6女1.95(0.79)57.630.410.91.1初二年级全体2.10(0.92)52.524.818.44.3男2.01(0.81)52.130.116.41.4女2.20(1.02)52.919.120.67.4初三年级全体2.03(0.88)57.526.011.04.80.7男1.84(0.71)60.331.74.83.2女2.17(0.96)55.421.715.76.01.23.5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反映的是学生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问题。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489)=3.35,p0.05,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4.2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高于男生(参见表6)。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女生的问题十分突出,其次是初二年级男生和初二年级女生,其中等和较重问题比例较高(表6)。表6:各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4(0.68)53.836.110.1男1.94(0.68)55.235.39.5女1.94(0.70)52.237.010.9初二年级全体2.08(0.79)49.636.210.53.5男2.04(0.77)49.337.012.31.4女2.12(0.81)50.035.38.85.9初三年级全体2.16(0.83)47.933.614.44.1男1.9757.133.37.91.6(0.76)女2.31(0.86)41.033.719.36.03.6抑郁【抑郁】反映的是学生感到生活单调,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对“抑郁-因子分”的分析发现,仅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7.87,p0.01。进一步分析性别主效应发现,三个年级的女生“抑郁-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参见表7),说明女生的抑郁问题更为突出。对“抑郁-等级分”的分析发现,三个年级的女生以及初二年级的男生的抑郁问题更为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抑郁”问题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尽管初二和初三年级男生的总体“抑郁”比例不高,但有个别人出现了较重的“抑郁”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表7:各年级学生“抑郁”情况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87(0.69)62.028.89.1男1.84(0.68)64.725.99.5女1.90(0.71)58.732.68.7初二年级全体1.96(0.73)51.836.99.22.1男1.91(0.76)57.532.96.82.7女2.03(0.71)45.641.211.81.5初三年级全体1.93(0.74)53.433.610.32.10.7男1.84(0.70)65.128.64.81.6女2.02(0.76)44.637.314.52.41.23.7焦虑【焦虑】反映的是学生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对“焦虑-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3.62,p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男生和女生、初三年级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高(参见表8),说明这部分学生的焦虑问题较为突出。对“焦虑-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
本文标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