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内容提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青少年获得自身发展和成长的主要方式。但当下有很多农村中学生却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走向社会。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本文从问题的现状、特点入手,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查找原因,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和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对学校社会工作者有所帮助。关键词:辍学初中学生农村社工介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危害,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为社会制造了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达到和谐社会的促进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应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积极介入,并促使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重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一、概念界定学业失败,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学业失败的形式多种多样,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任何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学业结束时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了学校的情况。[1]国内学者李季列列举了学业失败的现象“学业失败主要指学生入学后或未完成,或延期完成,或只是部分完成预期的学业目标的现象。它包括留级、辍学、学习成绩较差、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适应困难。”①学业失败是指针对学生在一定的受教育阶段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这一事实进行的一种否定的价值判断。根据其表现的状况,它可分为静态的学业失败(即结果性失败)和动态的学业失败(即过程性失败),前者包括辍学、留级、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适应困难,以及学生因学业的原因而采取的过激行为:自杀、犯罪等;后者包括厌学逃学现象、学业不良、学习困难等等。[2]辍学。辍学是指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业发生的中途退学行为。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事业统计过程中,对辍学的界定是:“辍学学生是指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和升级、留级、转学、死亡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其总数包括:休学、退学(办手续和不办手续)、开除、转学转出但未在另一学校继续上学的学生。”国家教育部委托山东、湖南两省开展的“义务教育监测实验和研究”项目中,《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监测指标》(1998)对辍学的定义是:“辍学学生系指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转学、死亡和按规定办理了休学手续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3]农村。在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区域内,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的居民聚居地,称为农村。②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和主要场所,是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综合体,是一种相对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特点(一)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依然存在。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阶段年辍学率为0.45%,初中阶段年辍学率为2.62%。2006-2007年连续两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均没有公布年辍学率,却并不意味着已无中小学生辍学。[4]2001—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乡镇中学竟高达70%左右。黑龙江省政协2004年4月至10月在哈、齐、绥等市及所属市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农村劳动力中小学程度的为31.1%,初中的为49.3%,高中的为9.7%,大专以上的为0.5%,近80%的人中没有专业技能”。2005年11月9日新华社报道了河北威县农村学生辍学严重的严峻现实。报道中说,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有一所中学三年总辍学率竟然高达近90%。而更令人感到沉痛的是,这种情形并不是只有威县才有。上述几组数字表明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像顽疾一样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5](二)农村初中生辍学特点一是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据不完全统计,一届学生从初中入校,到三年后参加中考,有的学校生数少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二是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三是双差生辍学率高。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这部分学生初中三年级辍学比例相当高。四是离异家庭辍学率高。五是管理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6]三、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学校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等等。(一)学生自身因素1.由于升学无望对自己失去信心。目前现实社会中,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三类学校的初中生是被县、镇两级学校淘汰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希望读大学,甚至不读高中。前途无望、丧失信心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2.觉得读书无趣。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他们视教室为监狱,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可见,读书无趣也是导致其辍学的重要原因。3.学习困难。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习生活。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4.特殊人群中的青少年的辍学。这些儿童包括:(1)异常儿童。如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2)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由于智力的限制不能与其他初中生一样完成学业,但农村又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导致辍学。(3)有天分的儿童。有天分的儿童常常在智力和某一方面超越其他儿童.然而,由于现行体制和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有的则出于自身环境的不适应与排斥,不能充分适应同龄人的正常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会导致其出现辍学。(二)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1.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并且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温饱线上下徘徊。他们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无力支付其子女日益上涨的学习、生活费用。因此学生被迫失学。[7]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3.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4.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5.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三)学校环境因素1.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2.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3.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没有学习兴趣,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四)社会环境因素1.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2.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五)其它因素学生群体的诱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他们的共性也使一部分学生走在了一起。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之下,初中学生呈现出早熟的特点,这种现象促使他们开始走向某一群体,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探求自我价值。网络媒体对初中学生影响巨大,早熟的心理使他们的行为更趋于成人化,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不够,如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对性知识的渴望,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对立等,他们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从而造成师生对立。加上心理上的沟通缺乏灵活的渠道,使本该和谐的师生关系僵化起来,造成师生的对立与冲突,加快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导致他们走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从中寻求认同。相同的处境使厌学的学生自成一个小群体,当他们看到群体内有人离开了学校,从而摆脱了学校的约束和学习压力,在社会上逍遥自在时,他们也就认定了自己的去向,情非得已地走向辍学。[8]四、四、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社工介入(一)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1.接案与建立关系。通过与辍学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确定是否有能力来解决辍学者的问题。初次见面,要注意服务对象的心理反应,并且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估。在确立工作关系后,澄清服务对象的期望。2.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收集资料的重点包括辍学者个人资料和其环境资料。收集的技巧可以采取直接收集资料法和间接收集资料法。同时在确立服务对象的问题时,要坚持个别化、价值中立、参与的原则。确定问题是要确定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要注重这一时期辍学者的心理发展状况。如此,方能更好的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3.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目标时,要对辍学者通俗易懂,目标与能力相一致。因为此时的服务对象年龄比较小,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不能脱离这一实际。让服务对象确认其问题,以及确认其想要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二者的工作计划。4.实施服务计划。工作者在其中可能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的角色。其内容为支持与鼓励、情趣疏导、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环境改变、信息提供、直接干预。尤其注重对辍学者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采用专业的介入方法,对辍学者心理进行干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