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朱向宏
编号0808354毕业(学位)论文(2012届本科)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作者姓名:朱向宏指导教师:王大顺职称:教授完成日期:2012年5月24日二○一二年六月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本科毕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朱向宏(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2002年以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我国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就具体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笔者通过相关书籍、CNKI、百度等搜索工具查阅了近十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资料发现,现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从相关概念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上。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留守儿童”最早是1994年提出来的,当时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近几年,由于研究的目的、范围不同,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也不完全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学者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2];有研究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也有研究者将留守儿童界定为户籍在农村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不能与其生活在一起(一般为半年以上),由留在家中的一方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看的0—18岁的儿童群体,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4]为了便于调查、了解和交流,本研究将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务工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岁儿童”。[5]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亲子教育严重缺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现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家庭大部分父母双双外出,只有四分之一的家庭父母一方外出,这就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而留守在家乡的这些儿童或随祖父母、外祖父生活,或随父母一方或亲戚朋友生活,有的儿童则独自一人生活。已有研究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做了划分,有的把它划分为六种类型[6],有的划分为四种类型[7],但更多的将它分为三类: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监护的类型,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一方或与父母同辈的亲戚朋友的监护方式,三是同辈或自我监护型,一般是在孩子至少有一个已上初中的时候才会出现[8]。学者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类型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同留守儿童一起留守在家乡的成年人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大多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大多没有文化和外出务工的能力,缺乏科学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对教育孩子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大多数留守老人和妇女在教育孩子的精力和能力上不堪重负,急切想摆脱这一负担,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放任自流,完全缺位的状态。尤其是与祖辈和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其亲情关系难以比得上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化,[9]有研究者指出,父母的外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的留守儿童长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使他们备受时间的煎熬,内心孤独寂寞又无处倾诉,极易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发育失衡,在与人的交往上出现问题。[10]使不少留守儿童急切希望与父母见面和生活。(二)家庭教育内容单一家庭教育内容包括很多,有研究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健康教育、家庭的情感教育、家庭的智能教育、家庭的人生指导教育”。[11]在现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以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为主。过分强调留守儿童的学习,把学习等同于家庭教育,忽视孩子的意志品德教育,行为与卫生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与安全教育、交际能力教育等。[12]有学者指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在打电话时都会询问儿童的学习情况,把孩子的学习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理沟通,忽视了对子女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关注。而祖辈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过低,多数都没有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再加之沉重的农活,使他们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无法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再加之农村生活的闭塞,落后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有研究指出,大多数临时监护人普遍将孩子的教育责任交给了学校,而教师在教学之外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和道德发展。[13](三)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观念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目标上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期望上。有研究指出,在孩子家庭教育的目标上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只管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好,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不生病就行,这种以满足物质和生活需要,忽视孩子和精神需求的教育目标太低,也极为片面;二是要求孩子的学习、品德、行为样样都好,这种家庭教育目标看似合理,实际却难以实现。[14]由于家庭教育目标的不合理,则不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期望上,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父母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期望过高,大多数希望孩子将来能够上好大学,出人头地,长大后挣更多的钱,他们没有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育期望,教育期望的偏差极易导致对留守儿童教育行为的失误。(四)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远程教育,很多父母都是以金钱为诱饵,以打骂的方式为主。[15]他们根据成绩的好坏作为标准,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成绩差则一顿暴打,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有研究发现,单亲监护家庭中留守儿童被责骂和体罚的情况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在农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监护,而祖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则主要存在着两个弊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他们认为打骂是最好的管教孩子的方式;要么过分溺爱,使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16]由于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身体,还会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理,直接导致了一些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和临时监护人产生反感、抵触乃至对抗情绪,甚至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发展,是农村未来的主要劳动力和建设者,他们能否健康的成长,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的问题,更发展为一个社会问题。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明确家庭教育责任,提高实际监护人的监护水平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有利条件,使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孩子,父母应该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已有研究指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要选择好监护人,父母尽量多与孩子聚焦,增进相互感情。[17]父母还应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协调好打工挣钱与照顾、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18]构建亲子沟通机制,改变亲子沟通方式,了解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外打工父母还应做到定期和监护人,代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联系以了解子女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从而避免出现家庭教育的盲区。[19]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监护人,首先应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结构和成长环境。监护人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教方法,调整家教内容。[20]监护人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老师的交流联系,掌握孩子的近况,积极配合学校,同留守儿童的父母做好孩子的监护和教育工作。[21]监护人还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应用多种方法来教育孩子,不以“简单说教”为主。同时监护人既要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要严格管教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言行,不溺爱,不纵容。有研究还指出,在家庭教育的期望上,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22](二)加强学校教育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之不足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应该也只能由学校去填补。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举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指导委员会”等方式来参与家长教育指导,帮助家庭教育的理性化[23]。有研究指出,学校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里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24]。学校还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发挥代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成为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导力量。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亲力亲为的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指导家长科学的教育孩子。也有研究指出,教师应引导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把自我教育和管理贯穿于自己心里活动的全过程,以及自我检查和自我修养,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5](三)强化政府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健康成长的空间政府应加大对《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打工挣钱和子女教育的关系,切实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26]与此同时,政府要构建社会职能部门的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的财政投入主体。[27]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制度,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28]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政策,在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农村建立寄宿制学校。(四)社会各界积极履行职责,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利用大众媒体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应培育社区教育组织,可以考虑由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体系[29]。还有研究者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30]村委、乡镇要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村委、乡镇还要建立常规的留守儿童监测制度,确定具体的监测办法,整体的、动态的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31]四、对现有研究的总结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就具体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现有研究主要是从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上,研究的方法主要以调查法为主,个案研究在有些研究中也有所应用。但是,由于学者们研究的目的、范围的不同以及研究地域的差异,对有些问题的研究结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还需要更多部门和学者、机构的共同参与。参考文献[1]一张.留守儿童[J].瞭望.1994,(45).[2]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3][23]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2).[4][19]罗洋,谢继生,刘玉林.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报.201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朱向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