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1电大天堂【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一、概念阐释:1.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作为有效管理的手段,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多元化办学体制:所谓办学体制就是对办学主体和办学机制所做出的结构性安排。办学体制多元化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4.第三部门: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具有六个主要特征: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从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自愿性,即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资源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第三部门是第一部门-政府机构,和第二部门-营利机构之间的有益补充。5.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规范与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乃至市场之间的关系,调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内部人、财、物、事之间等各种关系的制度体系。6.公立学校转制:是指公立学校的转制,也称“国有民办”,是政府将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按照法定程序教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其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值仍属国家所有,而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由承办者依法筹集,承办者享有民间办学的政策权利和办学自主权。是介入纯政府办学与纯民间办学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一般被看作是促进公办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公办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7.校本管理: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SBM),是始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80年代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它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8.校长职级制: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实行校长职级制,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还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二、简要回答:1.古代中国的“以德治教”和古代西方的“依法执教”思想有何异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源头:一是东方的“以德治教”思想,以中国古代的孔子为代表,二是西方的“依法治教”思想,以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为代表。东西方教育管理的两个源流在许多方面有着关重大的差异: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于管民,西方侧重于管官;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2.怎样理解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第一,教育所提供的产品首先不是学生,而是教育服务;第二,教育管理的导向首先是顾客――学生、家长、社会或国家,而不是学校自身;第三,教育服务管理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者与教育工作人员的关系上,而不是学校与顾客的关系上。第四,从教育系统中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看,管理也是一种服务。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变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教育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变为竞争。3.当代教育管理面临哪些挑战?1)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挑战;2)现代学校对教育管理的挑战;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的挑战;4)知识经济对教育管理的挑战。4.如何认识我国的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2教育股份制,也被称作教育股份合作制,它是在借鉴企业股份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股份制手段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办学,并把入股所得的资金、知识和技术等交由教育专家经营管理,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同时以股东不分红利给股息的方式,调节资本寻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办学体制创新。教育股份制办学的本质是资本的联合与运用。在资本的联合与运用方面,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首先是资本来源结构的多样化。其次是资本运营机制的法人化。再次是资本管理使用科学化。5.如何认识教育管理体制变革中的市场化趋势?同意教材的观点:教育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把教育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教育的责任,相反,出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保证。6.怎样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受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又有教育自身的后现代转向背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三、联系实际分析题:1请根据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个教育管理的研究课题,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并试着提出问题的接决策略。答:研究课题: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之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教育者主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主体教育的观念、思想,并在90年代初开始,北京、河南安阳、天津、湖北荆门、深圳、湖南长沙等地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改革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主体性教育思想概述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其核心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有人把主体性理解为实践性,也有人把主体性的特征总结为自决、自主和自控。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不是从人自身的孤立状态和人所具有的一般特性来说的,而是一个认识论(包括活动论)命题,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相对于活动课题所处的态势而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它是人区别与超越其他动物的标志,它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而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熟和发展中的个体,他的主体性属于一种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培养和发展。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中更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学者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解为“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具有很强的解放思想的意义。实施主体性教育,就是根据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内在结构,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建构主体性学校管理模式,建立主体参与型教育教学模式,来培育学生的主体型人格,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二、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为班级管理客体的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二是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或盲目服从,而是主动地、有条件地服从;三是在同一管理客体中,学生与其他管理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学生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决定要素。三、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观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活动的主体组织者,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自主贯彻并执行工作目标,自主检查并评估工作目标的达成度,以实现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作用的发挥。从上述对主体性班级教育管理模式的界定中,我们可推断出这种班级教育管理模式的以下几个特点:(1)要具有民主精神,实施民主管理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数人参与政治,参与决策,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中学生心里话不愿对班主任讲,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面孔出现。学生学习生活在班级中,对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班级就会出现良性运转,而教师、班主任也就会举重若轻。学生管理班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关于“班级民主管理”问题,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于1998~1999年间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胡惠敏老师的参与下,进行过试验。此项试验的课题是“班级小主人行动——小学生民主生活训练”。此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如今各地同类试验不同之处在于,它旨在改变学生的“干部”观念,使小干部从“班主任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同时,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从争当“小干部”引向争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即当一个称3职的班集体成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建立班级学生民主生活的程序。(2)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体意识,实行目标管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每个成员,必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一个能够经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的和意义,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意义的能力;自制力是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班集体建设要注重这两种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主人翁意识,要求我们在管理中做到作为管教的目标管理和发挥自主性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机地统一。班集体的目标是集体提出的一定时期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并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这些目标包括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3)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实施自我管理由“他管”渐变成“自管”,着力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管理,参与管理,学会管理。认识管理,就是让学生了解管理的模式、体制、机制、目标、职能、制度、方法等。参与管理,就是让学生局部地、有选择地亲身参加管理实践,在管理中学会管理。在这种班级教育管理中,因为优化了教育管理的内在机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整个班级教育管理的运转之中,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管理主体,能够自主性地控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若干自变量,以使之产生预期的教育成绩、管理效果。但是,这种自控性也是相对的,它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在班主任督导下的学生自控性教育管理。这样做的好处,一则使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形成科学的管理格局,营造文明的校园氛围,创设稳定的教学秩序;二则为学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