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从李穆先生的循经看中医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从李穆先生的循经分区看中医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李航摘要:经络脏腑与全身各部相连贯通,故视其外,能知内在之疾,内者所由矣。经脉循行都是以阴阳二脉相衔接的,阴接阳经,阳接阴经,纵横交错,互相维持着人体的机能活动。一旦人们脏腑气血患病,循行在人体的所主经脉就出现不良反应。故经脉所到之处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如胀痛、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等一系症状。人体分布了无数经脉和穴位,而这些经脉和穴位又是建立在人体气血和整体基础之上的。故认识分区要从人的整体来认识,不能按常规的经脉循行部位,一穴治一病理论来理解。通过运用中医思维的取象比类法,司外揣内法,揆度奇恒法,创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中医诊疗手法:循经按拿诊疗法。循经分区,把十四条脉的穴位,在人体归纳为十个区,把复杂的经脉和穴位简单化,所分区域汇集了多条经脉和穴位。故按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进行按拿,既可达到调理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把针灸专业人士的穴位针刺法和推拿方法,变成平民百姓都能应用的诊疗手法。实现了内容实践与理论创新,该法为国内首创的诊疗方法,用于指导临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该法易学简单,可以向普通人群普及,实现了该法的创立者提出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普通人群应用于自我保健的心愿。关键词:循经分区;诊疗;中医思维;原创中医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整体论,它与现代局部医疗手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医的四诊八纲是世界医学最先进的诊断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具科学的诊断手段。人体经络的发现,把人体气血、四肢百骸连结成一个整体,为中医四诊注入了更高的诊断元素。它不仅使个体更系统化,对疾病的诊断上能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无法与之相比。这是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更是对世界人类健康不可磨灭的功勋。家父李穆从医近五十年,他把人体复杂的经脉穴位简化成十个区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中医发掘发展的一大贡献。下面从几个方面看家父李穆对原创科学整体论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整合,为人类健康的所作的贡献谈点个人体会。一、循经分区诊疗的理论基础21、取象比类法在《素问·示从容论》说:“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在中医学中常把这种方法称为援物比类法或比照类推法。此方法是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类同(援物、取象),从而认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是相似或类同的(比类),由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的其它性状。这是由一事例推测到另一事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科学认识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的功能作用。如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其次,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外合体窍、通于天气的理论。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如心脏,其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热、南方、苦味等均可归属于心。如肝属木,诸内眩掉皆属于肝。故眩晕欲扑、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在肝,表现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善动的风相同,故可归为“风证”。又如,中医从体表五色和不同器官组织的改变所归属的五行,以诊断五脏的疾病。如“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这种从症找病、从病归证的方法,为临床症、证、病的区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根据。2、司外揣内法是中医的望诊方法的重要依据。它为循经分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它是通过观察事物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表知里”。最早见于《灵枢·外揣》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思想。到了元朝朱丹溪在他的著作《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其涵义是体内一切变化,通过内外相袭的整体性规律,必然有相应的征象显露在人的体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断原理,按传统解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现在的椎间盘突出等一些医学术语在古代的医书中就没有,必须注入新的内涵。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一定程度认识内在的变化机理。这一方法远在古代,就已经在其他自然学科中被采用。如《管子·地数》说“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3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这便是司外揣内法现在不仅仅应用在地质学方面,而且发展到现代的B超检测等。例如,通过对脉象、舌象、面色及心胸部症状等外在征象和症状的观察分析,就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与否。又例如,根据声音的低微还是响亮,可以了解正气是否正常;据舌的色泽,苔的厚薄,可以判断体内肝胆脾胃是否正常等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大多是以此方法建立起来的。由表测里方法是现代控制论“黑箱”建立的基础。对于内部有着复杂联系又不便于打开,或打开后可能干扰破坏原有状态的研究对象(例如生命活体变化的过程),借“黑箱”方法,通过对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之间关系的对比研究,常可测知该对象内部的大致联系及其变化规律。也是循经分区诊疗法的建立的基础。3、揆度奇恒法《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对比方法,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基础,是逻辑规律和各种科学方法的前提。“揆度”即衡量:“奇恒”即异常和正常的意思。“揆度奇恒”这种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点就可知道疾病之深浅。二、发掘原创科学价值和作用,利用中医思维,创立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法人体分布了无数经脉和穴位,而这些经脉和穴位又是建立在人体气血和整体基础之上的。经络脏腑与全身各部相连贯通,故视其外,能知内在之疾,内者所由矣。经脉循行都是以阴阳二脉相衔接的,阴接阳经,阳接阴经,纵横交错,互相维持着人体的机能活动。一旦人们脏腑气血患病,循行在人体的所主经脉就出现不良反应。故经脉所到之处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如胀痛、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等一系症状。所以认识分区要从人的整体来认识,不能按常规的经脉循行部位,一穴治一病理论来理解。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当经脉筋膜肌肉等软组织一旦受外邪或内在等因素侵袭,筋膜组织会出现阻塞不通,同时也4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经脉筋膜间组织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从而迫使经脉间的筋膜内循环系统产生障碍,致经脉通路受阻,导致人体气血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是导致临床各类经脉间的筋膜病症的主要因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表知里”。《内经》云:“有诸内,必行于外”、“病藏于内,证形于外”。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形体内外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连系,相互协调;在病理上是相互转变,互相影响的。经脉病症会影响内脏功能活动,内脏病变也会反应到体表经脉之上。这就是脉间筋膜与内脏病产生的重要机制。也是按拿经筋达到诊疗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是传统中医“四诊”方法的发展与补充。通过运用中医思维的取象比类法,司外揣内法,揆度奇恒法,创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中医诊疗手法:循经按拿诊疗法。人体分布了无数经脉和穴位,而这些经脉和穴位又是建立在人体气血和整体基础之上的。故认识分区要从人的整体来认识,不能按常规的经脉循行部位,一穴治一病理论来理解。循经分区,把十四条脉的穴位,在人体归纳为十个区,把复杂的经脉和穴位简单化,由针灸专业人士的穴位针刺法和推拿方法,普及到平民百姓都能应用。例如肩背部的分区,以肩胛背阔肌区域为肺胃区,这个区就是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处的风门穴。按原经脉理论与肺胃无关,但膀胱经背腧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凝聚之处,到达风门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背腧。是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的集中处。腧,输也。热府。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背腧理同风门。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故拿此区,对疏通胃肠气血产生明显的效果。又如第二掌骨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部位,该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手太阴肺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5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但按第二掌骨对全身任何一个部位的疼痛都可产生明显的止痛作用。大鱼际和第二掌骨二个部位大肠与肺二条主要经脉,大肠分支在大椎处与督脉相会,一支经人迎与胃经相接,肺经与大肠经脉相接。二条经脉主要功能就是疏通气机,达到止痛的效果。体现了中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科学原理。循经分区按拿诊疗法,是用科学原理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这种方法的创立,解决了人们认为中医难学,中医不科学的误区中引导出来。该诊疗法简单、方便、易学,可普及到千家万户。实现了内容实践与理论创新,该法为国内首创的诊疗方法,用于指导临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现代语言解读难以读懂的中医术语,不但有利于基层医疗单位人才队伍成长,更有利于普通人群的应用,使中医药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作者:李航,男,1983年生,毕业于中南大学,现任岳阳市古今医药研究所附属门诊主任。邮编:414000。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建湘路371号。电话:15200296150。电子邮箱:1178640849@qq.com
本文标题:从李穆先生的循经看中医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