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基于变权理论群体评价的方法研究第三章0712
第一章绪论评价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个或某些事物、某种行为或某种认识(统称为评价客体)进行判断、评定和估计其价值之优劣或高低,并通过评价达到对事物的认识,进而知道决策行为。例如,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一个部分业绩的考核,评价一场音乐会的效果、评估员工的绩效、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估一个投资项目的前景等等,都属于广义的“评价”范畴,可见,评价活动无处不在①。第一节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评价是人们参照一定标准对客体价值或优劣进行比较和评判的一种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式,而评价结论又常常成为人们行动或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这个层面看评价同时也是一个决策过程。一、研究的背景评价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评价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评价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随着环境的变化,评价也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组评价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群组评价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界等领域普遍出现的一项工作。它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数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它研究如何将一群个体中每一成员对某类事物的偏好汇集成群组偏好,以使该群组对此类事物中的所有事物做出优劣排序或从中选优。对于那些复杂的评价问题,往往涉及到目标的多重性、时间的动态性和状态的不确定性,这是单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驳的。为此,群组评价因其特有的①李金昌,苏为华.统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77-306.②彭怡.动态群体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认同并日益受到重视。首先,评价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许多问题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相应地,要求综合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这些跨领域的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限度。其次,评价者个人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这些因素会对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例如,如果评价者注重经济价值,他们就会倾向于对包括市场营销、生产和利润问题在内的实质情况进行评价;如果他们格外关注自然环境,就会用生态平衡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评价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进行任何类型的评价。再次,评价相互关联的特性客观上也要求不同领域的人积极参与,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并进行评价。二、研究的意义作为一种决策的手段,群组评价是处理重大定性定量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其研究结果将会给现代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至今,关于群组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釆用群组评价方式的实践活动。不少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评价问题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兼顾到评价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为了避免个体判断的失误带来决策上的重大风险,通常都由决策相关各方指派的代表或委员会通过群组评价方式来完成。群组评价可以兼顾多方面的利益,可以克服评价个体的知识经验、能力和信息等方面的不足,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评价形式。深入研究群组评价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类活动日趋复杂,分工合作日益紧密,动态群组评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动态群组评价具有不少优越性。首先,动态群组评价能够集思广益,博釆众长,评价信息更丰富,分析更全面。其次,重大评价事项常常涉及多方利益,动态群组评价是多方利益都能得到保证的基本评价形式。此外,动态群组评价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评价的贯彻执行。因此,动态群组评价成为一种普遍的决策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些重大评价问题,都采用动态群组评价的解决方式,因此有必要探讨动态群组评价问题的求解方法。动态群组评价方法相比一般群组评价方法,更贴近评价问题实际情形,更符合群组偏好的集结和调整情况,能得到更好的群组满意解或群体一致解,能得到从全局考虑的群组最优解。另外,权重作为动态群组评价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动态群组评价的首要条件。动态群组评价信息系统中权重主要包括:指标权重、专家权重、阶段权重,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权重的确定,大多讨论的是常权,常权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关于各基本因素的综合优度,其常权基本反映了各基本因素在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在许多场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被广泛的使用。但因常权保持不变会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问题,所有基于变权理论对权重进行确定,即根据各被评价对象信息的均衡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一、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研究了变权算子的基本问题。变权算子是根据各被评价对象(方案)不同的状态水平赋权不同的权重,对于某一评价问题不仅要考虑各基本因素相对重要程度,而且要考虑各状态水平均衡情况。其次,本文基于变权思想,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讨论群组评价问题。针对静态群组评价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变权效用函数评价方法和基于评价共识度的自适应赋权机制;针对动态视角下考虑了两种典型的动态群组评价问题,分别是无反馈的多阶段动态群组评价和有反馈的交互式动态群组评价。二、结构安排本文的章节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及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章为变权算子的理论基础,系统论述了变权算子的定义、变权算子的构造方法、变权算子的基本类型以及对变权的优化效应进行分析。第三章为静态视角下的变权群组评价问题,在讨论变权的处理范式基础上,探讨了变权效用函数评价方法和基于变权理论的自适应权重群组评价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第四章为动态视角下的变权群组评价问题,首先,基于满意偏好讨论了无反馈的多阶段动态群组评价问题,然后,基于变权思想讨论为了有反馈的交互式动态群组评价问题,并均以①汪培庄,李洪兴.模糊系统理论与模糊计算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实例进行了验证。第五章为总结与展望,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出展望。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论文整体框架结构第三节可能的创新之处绪论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难点及创新点群组评价中变权问题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变权评价基本问题变权优化效应分析模型分析静态变权的群组评价方法及应用动态变权的群组评价方法及应用总结与展望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变权效用函数评价方法基于变权理论的自适应权重群组评价本章小结多阶段无反馈的变权群组评价问题交互式的动态变权群组评价问题本章小结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下几点:1、正如前文所述,虽然部分群组评价问题涉及到变权的思路,但就目前文献来看,尚无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构建变权算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2、提出基于评价共识度的自适应权重算法,并设计了相应指标对之进行了测算。3、针对无反馈的多阶段动态群组评价问题,本文根据各阶段评价信息,获得各评价个体多个阶段的满意偏好,进而将多阶段群组评价问题转化为单一阶段群组评价问题,为多阶段动态群组评价问题提供了新的求解思路。4、在一般的交互式群组评价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从“纵向”考虑各评价个体的影响力大小,从“横向”考虑各评价个体之间的关联度,对专家权重进行变权处理。第二章群组评价中变权问题综合评价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内容:评价值、评价权重和综合评价方法。其中,权重作为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体现,权重大小的分配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合理地确定权重的大小,便成了综合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的综合评价中,关于权重确定的方法有很多,且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评价对象关于各基本因素的综合情况;但那些赋权都是“一次性”赋权,在考虑群组评价过程可能存在偶尔性,以及在群组评价中可能会出现的“舞弊”行为,一些评价对象被专家赋予的较大评价值,可能会造成错误的评价结果,另外,一些赋权方法虽然考虑了评价值整体信息进行,没有考虑每一不同被评价对象信息的变化情况,以“恒权”作为评价权重,在一些实际问题的评价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现象。如何针对评价者所给的评价信息可能是错误信息,或者是各评价主体所给出的评价信息存在较大差异这类评价问题进行合理赋权,是以往传统综合评价未考虑到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本章主要围绕权重确定的方法,以及变权的基本问题展开论述。第一节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权重作为综合评价几大基本要素之一,其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本小节主要针对综合评价过程中权重的概念及特性,以及传统的赋权方法进行讨论。一、权重的概念及特性关于权重这个词,韦氏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在所考虑的群体(Group)或系列(Series)中赋予某一项目(Item)的相对值”;“表示某一项目(Item)相对性所赋予的一个数”;“在一个频率分布中某一项目(Item)的频率”。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权重是一个相对值,表示指标重要性的相对数值。显然这里权重的大小体现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因此我们认为在赋权过程中,若有指标A的重要程度大于指标B,而指标A的权重却小于指标B的权重,则认为权重的赋值是不合理的。显然这里体现了权重的相对性。第二,权重是通过统计得出的频率。因此频率越高认为重要相对重要性越大,则认为权重越大,认为权重具有随机性。第三,从序的角度来看,权重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取值具有限定性,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的范围内变动。这种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则体现了权重带有一种模糊性的特性。权重在不同的综合评价问题中同样有这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需要考虑指标(因素)权重;在群体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位评价者的权重,即专家权重;在动态综合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阶段的权重,称之为阶段权重;另外,针对某一综合评价问题,可能会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这时对于不同评价方法就会涉及方法权。二、常权分配方法对于任何综合评价系统,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其核心问题,指标权重的大小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综合评价结果,所以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对任何综合评价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关于综合评价权重确定的方法研究,已有相当丰富研究成果,概括起来,权重的确定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和交互式赋权法。所谓主观赋权,就是指基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或偏好通过重要性程度大小不同对各指标(因素)进行比较、赋值和计算得出其权重的方法。因此,主观赋权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AHP法、Delphi法、最小平方法、判断矩阵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这类赋权方法体现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其确定的权重一般符合现实。但这种方法确定的权重与评价指标的信息值无关,权重仅是主观上的判断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没有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且无法显示评价指标重要程度随时间的渐变性,比如,在多阶段综合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环境、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等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权数也应该随着指标的贡献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客观赋权法则单纯利用指标的客观数据信息,通过建立一定的推导计算出权重系数确定权重,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方法有变权系数法、熵权法、基于支持法、离差最大化法和线性规划法。这种方法赋权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缺点是这种方法仅仅以数据说话,忽视了决策者的经验与知识等主观偏好信息,把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同等化了,有时仅根据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情况确定权数可以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组合赋权法,又称为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该方法综合了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信息,克服了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不足。另一种方法是交互式赋权法,上述三种赋权法都是由决策者一次导出的,交互式赋权法需要经过多次循环,由决策者通过相互协调对指标权重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来确定
本文标题:基于变权理论群体评价的方法研究第三章07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