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曹东义中华文化启迪中医理论
1中华文化启迪了中医理论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邮编:050031电话:0311—85363982、电子信箱:caodongyi58@163.com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医理论,整体观念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知识体系,它的形成、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医学的体系里,充分吸收了人文与医学科技的成就,成为独特的学术体系。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指导思想,也是古人结晶的文化精华,是高度智慧的世界观。中医学充分继承了龙的精神,把五脏六腑、十四经络、三焦出入,都赋予了理想的成分,比如五脏分别配属于春夏秋冬长夏五季、东西南北中五方、角徵宫商羽五音、青赤黄白黑五色、酸苦甘心咸五味,因此,人体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大自然的时空与内脏相通,大自然万物的元素色味都凝聚于五脏之中,“天地万物在我腹心”,人也就是一个“小天地”。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知识体系,它的形成、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医学的体系里,充分吸收了人文与医学科技的成就,成为独特的学术体系。目前,中医学的传承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一、中医的“整体观念”源于女娲文化《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礼记》、《史记》、《淮南子》等秦汉古籍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其内容主要是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富含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淮南子·览冥篇》描述传说的上古时代,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女娲补天才改变了面貌,是一个沧海桑田的变化:“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这个描写,也许是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故事,因为其中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一位女子,而不是英雄好汉伏羲。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在天地之间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大有可为。天和地是密切相关的,天上的漏洞,可以由地上的物质来补充。有人会说,石头能补天吗?天上有石头吗?古人夜晚仰望满天的星斗,银河众星闪烁,不时有流星划过夜空,有的人真就见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那么,这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由经验事实认定,天上一定是有石头的。要不然,天上怎么会落下石头来?父系社会的伏羲,继承女娲的思想,把天地人相关的思想,上升为哲学理论,因此创立了八卦,推演天道、地道和人道。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应该奠基于女娲时代。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女娲补天的材料虽然是石头,但是她不是到天上垒石头,而是炼制产品去补2天。在这里,她选择的“黑石头”,似乎就是煤炭;她炼制的“产品”,极有可能就是金属,代表着青铜时代的到来。青铜器的产生,是制陶文明之后五千年的事情。自然界的山火炼不出铜铁,只有陶炉、陶灶、陶范才能冶炼金属,制造工具。而工具的发明,是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近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阶段。没有金属工具,就不可能制造大型的舟车,也难以建成高大的殿堂式建筑。尽管中国人进入青铜金属时代的时间未必是最早的,但是高度重视这个时代,讴歌这个时代辉煌成就的民族,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西方的土水风火,印度的地水风火,都是古老的“四元素”哲学思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金”。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的金属,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冶炼劳动的成果。土生金、火克金、金克木、金生水,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阴阳学说可以出现在石器时代,而五行思想必须产生在金属文明之后。当然,五行理论重视的是“行”,而不是“五”;“五”代表全部,“行”说的主要是关系。五色代表全部的色,五味代表全部的味。“五行”代表天地万物的关系,合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都相关,万物和谐而有序。万物的有序性,是由互相资助、互相制约的关系构成的。五行学说是一个整体时空相关的模型,是时空一体的相关思想。“五行”不是具体的五种物质,也不是五元素。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指导思想,也是古人结晶的文化精华,是高度智慧的世界观。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古人抟土玩泥,创造了陶器文明。陶工们在制作各种陶器的时候,也许会制作象征自身的陶人,或者孩子玩具似的陶孩。但是,可能谁也没想到把泥巴烧制的陶人变成活人,这种异想天开的事情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具有。女娲抟土造人,说是用泥巴,其实不仅泥人不如它的产品陶人结实、永久,而且后世供奉在女娲神像脚下的小人,也都是陶制品,很少有泥巴人。传说之中,无论是泥巴人,还是陶制的小人,女娲对他们吹一口气,这些道具人物就有了生命,成了活灵活现的真人,好像是她生的一样。也就是说,女娲造人与陶匠的区别,就在于这一口气的有无,而不是谁造的小人更形象、更漂亮、更逼真。中医重视气血,但是认为它们的重要程度是有区别的,有阴阳不同的属性。《素问》说:“气血者,阴阳之男女也”。气属阳,是动力;血属阴,沉静厚重。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统血,气的推动作用很重要。血能载气,血能养气,血能藏神,血的滋补作用很明显。女娲是个女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老祖母,但是她的性格像个自强不息的男子汉,她顶天立地,炼石补天,斩鳌杀龙,救民于水火;从事发明创造,抟土造人,重视气血,启迪中医思想。国家地震局王若柏研究员通过卫星遥感图片分析,认为白洋淀的形成是一次天文灾难的后果,流传于华夏大地的水火灾难故事传说,都是古人遥远的记忆,不是凭空编造的神话。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民间传说,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证据。河北邯郸涉县娲皇宫,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当地关于女娲的许多传说,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古老神话,与中医某些观念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二、伏羲创八卦上升为天人相关的哲学3关于伏羲的话题,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战国中期以前的典籍中,《论语》、《墨子》、《左传》、《国语》、《孟子》等都没有说到伏羲,即便是记载神话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经》中,仍未说到伏羲,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庄子虽然博学,然而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他所言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大都是托名设譬,借以形象说理。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史记》不为伏羲作传,但司马迁有两处提到伏羲。一是《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这里提到的先人,就是前辈,也应该来自于传说,而不是亲自看到历史记载。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借管仲言:“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司马迁治史严谨,当时对伏羲传说难辨真伪,他不予否认,随笔记之。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伏牺”(《法言·问题》)、“包牺”(《易·系辞下》)、“宓犠”(《汉书·古今人表》)、“炮牺”(《汉书·律历志下》)“庖牺”(《水经注·渭水》)、“虑羲”(《管子·封禅》)等。关于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综合各类古籍作《三皇本纪》,以补充《史记》的缺憾,为我们比较完整地勾画了伏羲事迹、功绩:“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供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通过司马贞的叙述,再参阅其他古籍,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伏羲是父系社会的第一代祖宗,他的名号在口耳相传的过程里,古音流传多有变化,由于历史悠久而称谓不同,各种古籍的写法也很繁杂,诸如包羲、宓羲、庖羲、包牺、伏戏、虑戏等,又称羲皇、戏皇、皇羲等,还有的称为太昊、泰昊、大皞、大皓等。他姓风,长得模样是“人首蛇身”,也就是一条龙的化身。生于古成纪(今天水市境),因德而王,建都陈(今河南淮阳),河北省新乐市的伏羲台,其古建筑也有相当久远的传说,这些传说也与伏羲有关。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围绕着伏羲的各种传说。这些传说为人类文明的肇启留下了口头相传、永不泯灭的美好篇章。这些传说曲折地反应了一定的历史事实,记录了先祖所创立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可以看到到伏羲氏是制作八卦的智慧之灵,造文字、记历史的教化之圣,打猎、结网的人文之祖。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羲氏就是伏羲氏,他继承母系社会的文明成果,成为天下的统领。他比女娲更善于观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他研究的对象,连鸟的羽毛花色,兽类的行走印迹都不放过。他经过细心揣摩,发明了八卦哲学体系,提出天地人相关,不断发展变化的学说。八卦与阴阳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的学者说:“《易》以道阴阳”,或者说:“一阴一阳之谓《易》”。4八卦是哲学,阴阳也是哲学。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易经》“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天地交泰,水火既济的思想,也给了中医学思想上的启发,使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充满了哲学道理的意味。《黄帝内经》说“病起于过用”,《伤寒杂病论》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交通心肾,刘完素制六一散,张景岳左归丸、右归丸等,都体现出《易经》的思想。伏羲对于打猎、捕鱼也很有研究,“佃”就是“畋”,外出打猎之意。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很低下,人们需要更为具体的贡献,以便提高生活水平,哲学毕竟离一般大众远了一些。因此,传说伏羲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当然,狩猎不是从伏羲开始的,但是他狩猎时候发明了“罟”,就是用网抓野兽,使猎物日益增加。他的发明创造,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伏羲众多的名号都是同音通假,并无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同一语音的记录而已。闻一多先生《伏羲考》根据神话情节和古音相转,认定伏羲即“匏瓠”也就是葫芦的意思,寓意先民的葫芦崇拜习俗和人类出自葫芦的传说。人们为什么崇拜葫芦?这个问题应该结合石器时代来探索。在没有陶器之前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如何喝水?只能是用手捧着喝,或者把头浸在水里喝。能用葫芦喝水,用瓢喝水,必然是非常文明和先进的行为,因此最早能用瓢饮水,用葫芦储存食物的事情,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这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生活,有利于健康。爱护葫芦,大力推广种植葫芦,也就带来了农业种植文明的繁荣,神农的时代即将到来。当然,在陶器的时代里,很多陶制品可以取代葫芦和瓢的这些作用,但是人们对于葫芦和瓢的崇拜一直延续了很久。伏羲的形象当是中国原始社会一位伟大首领形象的放大。人首蛇身是图腾主义的痕迹,“蛇身”也就是“龙身”。伏羲不仅代表个体,也代表群体,更代表一个时代。伏羲时代的历史背景与考古学上的前仰韶文化大体相当,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伏羲时代,原始畜牧业大发展,原始农业尚未兴起。农业文明的兴起,是定居生活的主要条件,也是炎帝神农氏故事的历史依据。《易经·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伏羲的发明创造,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原始文明的曲折反应,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传说中,伏羲为人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他指导臣民制造工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劳动主动获取食物的新纪元。他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动物类药物的认识也从此开始了。他带领人们围着篝火跳舞,以驱寒取暖,强健身体。却发现通过这种运动,可以祛除身上的一些病痛,这便是传统体育活动及导引术的雏形。《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当然,在不同的古籍里,对于中药学的起源表述不太一样,多数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代表中药的起源。但是,在神农氏之前,伏羲研究天地人关系的时候
本文标题:曹东义中华文化启迪中医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