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1题目:《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作者:周翠琼单位名称:楚雄市子午镇初级中学地址:楚雄市子午镇子午街284号邮编:675012联系电话:135088541932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楚雄市子午中学周翠琼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转变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学科也在迅速地发展。在新形式下要求人们能创造性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和制造新材料。这就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逐步独立地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一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一、培养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也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的时期,化学教师要从初三刚开始,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31、做好实验培养兴趣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1]。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又特别喜欢实验。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催化剂的定义时,虽不是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抽三名学生到讲台上同时分别加热KClO3,加热MnO2,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的演示实验。教师可通过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作些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催化剂的性质与作用,从而引出催化剂的定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实验借以说明KClO3分解制取氧气,以及催化剂在KClO3分解所起的催化作用。再如,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物质燃烧的两个必备的条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中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宏观到微4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教学。以实验创设问题,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2、突破难点帮助记忆保持兴趣化学用语、溶液计算、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初中化学的三个难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分化点。化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他们在“分化点”处不掉队,继续保持对学习化学的浓郁兴趣。随着化学教学进行,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接踵而来,因此,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记忆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听课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可编为:氧气化性很重要,实验现象要牢记;碳氧燃烧发白光,磷氧燃烧冒白烟;硫空燃烧焰淡蓝,硫氧燃烧焰蓝紫,生成气体有刺激,会对空气有污染;耀眼白光是镁条,火星四射是铁丝;放热大家都相同,条件点燃不能忘。又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操作步骤时,可总结为:一连、二检、三装药,四装备、五备集,六加热、七收集,八移导管、5九熄灯。这样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弊病。因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将实践动手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两大核心之一(另一个为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无数教育界人士、学校单位、教育部门积极投入改革的浪潮中,寻找“医治的良方”,也探索出不少的新路子[2]。在化学学习中,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最主要还是化学实验,因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体现在化学实验上。然而,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本来的探究功能、实践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和点缀,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学校经费不足,买不起昂贵的仪器和药品(也有些是出于安全、环保等角度的考虑),只能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很少,甚至是“教师画实验,学生记实验,考试背实验”,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从何而来,自从微型化学实验引入中国,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后,许多化学界人士发现,微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微型化学实验便携易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节省时间、易找替代品、容易自制,学生可以人手一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率。在化学教学中,不论是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6动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有效组织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人人动手、个个实验。例:电解水实验实验:在多用滴管的圆筒形泡内吸入一定量的5%NaOH溶液,从吸泡壁两边刺入两根大头针,用干电池(或接低压直流电)作为直流电源进行电解,将径管插入洗发液(肥皂水)中,约几分钟分后,待洗发液表面充满大量气泡时,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气泡点燃,观察现象。案例分析:本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都非常简单易得,而且安全简便,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外进行,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水的原理,掌握电解水的基本操作,同时还可以学会运用这样的装置进行其他的实验(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例2自制塑料多用滴管实验:1、制作塑料管(废圆珠笔芯拨掉头部,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其长短)及塑料滴瓶(废滴眼液瓶),洗净并晾干。2、取一根铁丝穿过塑料管,并伸进滴瓶尖嘴中,使塑料管口与滴瓶距离1cm左右,将其靠近酒精灯焰,小心加热,待管口和瓶口熔化着火时,立即使两者对准接合,趁热把熔接处捏平,来回抽动铁丝,使内部畅通、光滑。3、将塑料管另一端小心烘软,趁热拉细,剪去多余的部分,即可做成多用滴管。7案例分析:本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容易获取,通过上述实验,既能让学生学习自制多用滴管的方法,同时又增强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然而,创新精神缺乏,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明确将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3]。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或提出新的见解、创造新的事物、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等产生新事物的活动。最近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新或创造(注:有人认为创新和创造是两个不同概念,创新是对现有东西进行变革,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以称为“无中生有”;也有人认为,创新和创造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异,都是指通过革新、发明,产生新的思想、技术或产品。因篇幅有限,此处不作深入细致辨析,姑且认为两者是表示同一个意思)是人的本质特征,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中小学生都有创造发明的潜能。而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将这种潜能充分的发掘出来,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掌握创新方法,形成创新品格,成长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共主要包括:创新思维、8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品格等方面,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外在体现,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创造,非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手脑并用”的重要途径,因而,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国不少中小学都在积极地进行探讨和尝试。大量的实践表明,微型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名人士张健如先生在第五届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上做如下题词:“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微型实验,关注绿色化学,培养创新能力”[4]。以下是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几个实践案例。例1: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之一:取一个干净塑料矿泉水瓶注入4/5体积的水,并滴入2-3滴酚酞溶液。将一个小气球套在注射针的针帽上,并用细线绑紧,将注射针穿过胶塞,使针尖露出胶塞1cm左右,拧紧气球,以排出气球中的空气。用手挤压矿泉水瓶,使水面上升瓶口,同时用带胶的注射针针尖扎起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钠块,插入水中,并塞住瓶口,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结束后,用左手挤压汽水瓶,使部分气体9被挤压入气球中,右手将气球扭转几圈,并捏紧气球靠近针帽上端的部分,左手(注意别松手)将矿泉水瓶移近酒精灯,并使瓶口对着灯焰,迅速将瓶盖拨下,观察实验现象。将针尖靠近酒精灯焰,缓慢松开捏住气球的手指,观察现象;或将针尖伸入发泡剂中,待起一定数量的泡泡后,将点燃的火柴靠近气泡,观察现象。改进之二:在青霉素瓶中加入5ml水和一滴酚酞,再加入约1ml煤油至瓶口,然后投入半粒芝麻大小的钠,立即用带有注射针头及输液管上的球泡所制成的瓶塞塞紧瓶子,观察现象;待反应结束后,用注射器吸取气体在酒精灯焰上点燃,观察现象。案例分析:以上是两则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在改进之一中,以矿泉水瓶为反应容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实验;且用气球收集多余的气体,既避免由于气体量过多而导致爆炸的现象,又可充分利用剩余氢气进行共他实验,提高药品的利用率。改进之二中,利用青霉素瓶、输液管等微型化仪器进行实验,材料易得,药品用量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例2:微型酒精灯的制作实验:取一带铝盖青霉素瓶,洗净,用打孔器在瓶盖上钻孔,剪一小块易拉罐铝皮,卷成小圆筒,包住棉线条,并塞入青霉素瓶盖中,作为灯芯,用注射器吸取工业酒精,通过灯芯孔注入青霉素瓶中,找一废弃胶卷筒,既可作酒精灯盖,同时也可以保存酒精灯。案例分析: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仪器,一般实验室中所用的酒精灯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通过学生自已动手,10利用废青霉素瓶、易拉罐制作微型酒精灯,既能满足学生自主实验中加热的需要,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酒精灯的构造、使用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微型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改进、微型实验创意设计、自制微型仪器等途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造能力。四、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热爱化学学习呢?必须回答学生两个重要的问题: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2、化学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