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西部旅游业整合联动发展初探
浅论西部旅游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贾芳中国西部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唐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地域之内蕴藏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历来为中外人士和旅游者所向往,至今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的一大旅游热地。但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西部当前的旅游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在全国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2008年,按入境游客接待规模排序,西部地区除云南进入前10名外,多数省区排序都在20名之后,新疆、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宁夏分别排位在23、27、28、29、30、31位;按旅游创汇排序,排在后10位的就有6个为西部省区,新疆、贵州、甘肃、西藏、青海、宁夏分别排位在23、26、28、29、30、31位。2005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为311.6亿美元,西部十省区为18.7亿美元,仅占6%,仅为北京市旅游创汇的一半,广东省旅游创汇的1/3。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滞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旅游财富膨胀力的孱弱,成为西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缺失。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创新观念,独辟蹊径,共塑精品,协调发展,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发展。一、西部旅游业发展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总数的57%,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自然旅游资源论,其丰富性、独特性、垄断性和地域分布的差异性极其罕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大多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许多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都分布在中国西部,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云南石林、青海湖、天山、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等。以最具旅游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言,西部就有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黄龙、布达拉宫、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丽江古城和大足石刻等9处名列其中,表明西部旅游资源的品位和档次极高。以人文旅游资源论,由于数千年来西部地区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自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性情,形成多姿多彩、丰厚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景观。仅从民族节日来看,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开斋节,藏族的香浪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另外,由于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保存有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长期隔绝于其他社会的封闭环境又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种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氛围对现代游客有着无尽的吸引力,随着这种吸引力的不断膨胀,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前景。加之西部诸多城市如西安、桂林、昆明、成都、重庆、乌鲁木齐、南宁、贵阳、拉萨、银川、兰州、呼和浩特、西宁、敦煌、丽江等市场基础较好,旅游辐射作用和集散效应初显,如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一定会使西部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目光的世界级旅游热点区域。二、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参差不齐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水平。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发展的条件是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简而言之,旅游是一种经济发达背景下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而不是自然地生长于其既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上的。旅游业不是传统的产业部门,它的生产要素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属于后生的产业,必须在其它产业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旅游业才能具有正常发展的条件。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在工业化后期开始重化工工业化以后,才为旅游业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现代旅游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交通、住宿、基础设施等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部门必须具有扩大供给的可能,并且在保持产业结构协调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旅游业的产业规模。旅游业的依托性非常强,尤其是国际旅游对于目的地国家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一般要比旅游地已有的相关设施水平高出很多。西部旅游业发展首先遇到的两个最大问题便是,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二是幅员广大,距离主要客源地和客源国较远,某种程度上说,旅游发展的速度要和航空业的发展速度差不多,超过就是失衡。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因此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发展“瓶颈”。中国西部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平均发展水平整体上滞后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对西部旅游业进行了特殊扶持,以期其对西部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西部各省也纷纷选择旅游产业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口号。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或新兴经济增长点。尽管如此,西部旅游业和东部发达省市旅游业相比,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资源开发和市场架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据统计,西部地区拥有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占全国的36.12%,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的45.21%,国家森林公园占全国的24.8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占全国的34.34%。但开发状况和现实发展不尽如人意,旅游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受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制约,本地客源在区域内消费能力和需求有限,使旅游供给在规模和质量水平上都受到限制,大部分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旅游条件、市政建设等方面建设滞后,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手段单一。另外,对于西部旅游市场而言,离国际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市场距离较远。海外客源大都是间接进入西部地区旅游,直至90年代才逐步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对外空中口岸,一些省区至今仍未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对外口岸。东部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多元化的市场结构,而西部旅游业目前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客源市场主体。就西部内部来讲,旅游业发展也不均衡,除云南、陕西、四川三省外,大部分省区旅游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宁夏、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区,旅游业发展层次还相当低,规模还相当小。三、发展西部旅游业的建议:推行“整合+联动”模式从西部区域整体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和区位等条件出发,西部旅游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对旅游区域空间进行综合性开发,以资源、市场、产品、人才等一系列开发的整合联动为切入点,实现一体化发展,既发挥整体效应,又彰显各自优势,规避因经济条件和旅游基础条件滞后而带来的旅游发展风险,从而增加旅游发展机会,互相促进自身旅游技术日臻成熟。推行“整合+联动”模式,意味着将调动西部各省区社会及政府部门所拥有和管理着的、旅游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共同为西部整个旅游系统在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冲破现存的行政条块分工,依靠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来强化西部旅游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系统的组合效率和整体竞争力。首先要实现西部省区间的协调配合。面对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新世纪旅游发展的重大任务,旅游管理体制也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进行进一步变革。旅游行业管理的对象、重点和思路要做出战略性调整,通盘考虑,实施大管理,调控大市场,发展大产业。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旅游者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树立发展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西部区域内各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西部地区的旅游业目前停留在景区、景点各自为政、独立作战上,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各省区之间的旅游合作。而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旅游者,都把去中国西部旅游看成是自己的一个重大旅游决策,把西部当作一个整体。为此,必须整体开发,整合资源,打造西部旅游航母,发挥连锁互动效应。西部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围绕这三大特色,西部可以开发系列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系列的旅游精品。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在旅游资源禀赋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西南地区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西北地区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资源禀赋存在的差异决定了省区间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互补性,西北地区的历史人文资源与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相结合可以提高西部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程度,丰富西部旅游产品的内涵。西部地区应重新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可从片区的整体规划和旅游区的整体规划两个层次入手。片区的旅游整体规划需要省区间相互协调,旅游区的整体规划可以省区为单位,统一布局,县市间相互协调。其次需要各省区合力塑造旅游形象和精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西部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球、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树立西部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推出“天然大公园、文化大博苑、民族大观园”、“神奇西部”等一系列旅游形象理念,也可用“寻梦西部”、“多彩西部,全新登场”等作为西部旅游的招徕语,实施联合的捆绑营销多赢战略,根据各省区旅游总收入的相应份额共同出资,整体营销,互利互惠。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产品,它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的一些具体的物质产品及服务共同组成的混合体,这就意味着旅游产品是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产物。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旅游接待地向潜在旅游者推销的当然也是总体性的旅游产品。要以观光游览为基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能代表西部形象的独树一帜的旅游产品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带动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产生轰动效应。旅游产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核心旅游产品,另一种是组合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资源,利用不同的旅游资源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利用资源的不同功能也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观鸟、治沙、森林、冰川、灌溉、山岳、寻幽)、特色旅游产品(风光观光旅游、登山探险、冰川探险、沙漠探险、江河源探险、黄河飘流、高原览胜、高原度假、民俗旅游、丝路访古、宗教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徒步旅游、科考旅游、文化旅游、原始长城旅游、工业旅游等)和特种旅游产品,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不同层次需求。与有关国家加强联合,推出系列跨国旅游线路,如云南,与泰国共同组织了昆曼自驾车旅游考察团,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次要点轴推进,区域联动。西部旅游开发宜采用“点轴推进,区域联动”的战略模式。点就是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区,轴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结通道(即交通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整个地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在布局上,西安、桂林、昆明、成都、重庆、乌鲁木齐这样一些资源、市场和基础较好的城市应当成为西部旅游开发的“增长极”,南宁、贵阳、拉萨、银川、兰州、呼和浩特、西宁、敦煌、丽江等作为二级旅游辐射中心。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为节点,重点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题和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按“环网结构”展开,从而将两大旅游区(西南、西北)和若干个特色鲜明的特色旅游区连接起来,使西部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更为明显。同时,依托丝绸之路、黄河古道、长江三峡、世界屋脊、南昆铁路等重点旅游走廊,纵深推进,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构建旅游产业带。
本文标题:西部旅游业整合联动发展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4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