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 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事故可预防性理论根据事故特性的研究分析,可认识到如下事故性质:事故的因果性: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防范。事故的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事故的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掌握了事故潜伏性对有效预防事故起到关键作用。事故的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采取综合、系统的对策是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和有效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随着工业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科学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法制建设等学科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在职业安全卫生和减灾方面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安全法制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经济手段等都是目前在职业安全卫生和事故预防及控制中发展起来的方法和对策。1.安全法制对策安全法制对策就是利用法制的手段,对生产的建设、实施、组织,以及目标、过程、结果等进行安全的监督与监督,使之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制对策是通过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的:⑴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就是明确企业一把手是职业安全卫生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全面综合管理,不同职能机构有特定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如一个企业,要落实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需要对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制定出具体的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并通过实际工作得到落实。⑵实行强制的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就是指国家授权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监督机构,以国家我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企业、事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劳动保护职责、执行劳动保护政策和劳动卫生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的监督、纠正和惩诫工作,是一种专门监督,是以国家名义依法进行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公正性的监督执法活动。⑶建立建全安全法规制度。这是指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要围绕着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条例、工作程序、生产规范,以及生产责任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实现专业管理的目标。⑷有效的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指在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监督企业、行政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参与有关部门制定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制定;监督企业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经费的落实和正确使用情况;对职业安全卫生提出建议等方面。2.工程技术对策工程技术对策是指通过工程项目和技术措施,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如,对于火灾的防范,可以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技术对策;对于尘毒危害,可以采用通风工程、防毒技术、个体防护等技术对策;对于电气事故,可以采取能量限制、绝缘、释放等技术方法;对于爆炸事故,可以采取改良爆炸器材、改进炸药等技术对策,等等。在具体的工程技术对策中,可采用如下技术原则:⑴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基础。例如,用不可烯材料代替可烯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致火绳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队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⑵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使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⑶冗余性原则。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⑷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⑸能量屏障原则。在人、物与危险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⑹距离防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崐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可采用这一原则减小其危害。化工厂崐建在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的危险距离控制,均是这方面的衫例子。⑺时间防护原则。是使人暴露于危险、在害因素地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之内。如开采放射性矿物或进行有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时,缩短工作时间;粉尘、毒气、噪声的安全指标,随工作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⑻薄弱环节原则。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熔栓、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溶器的泄压阀等。它们在危险情况出现之前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⑼坚固性原则。这是与薄弱环节原则相反的一种对策。即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其安全性。如加大安全系数,提高结构强度等措施。⑽个体防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采取被动的措施,以减轻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或损失。⑾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在不可能消除和控制危险、在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机器人代替人或人体的某些操作,摆脱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⑿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或其它标志等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宣传画、安全标志、板报警告等。显然,工程技术对策是治本的重要对策。但是,工程技术对策需要安全技术及经济作为基本前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条件下,这种对策的采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安全管理对策管理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进行协调的工作,从而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和监督实施有关安全法令、规程、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等,规范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使劳动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制手段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安全管理对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的、重要的、日常的对策。工业安全管理对策具体由管理的模式,组织管理的原则,安全信息流技术等方面来实现。安全的手段包括:法制手段、监督、监督;行政手段,责任制等;科学的手段,推进科学管理;文化手段,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经济手段,伤亡赔偿、工伤保险、事故罚款等。4.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教育是对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法纪。通过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法规政策,增强保护人、保护生产力的责任感。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寓于生产技术知识之中,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含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方法、设备性能及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含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危害特性,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形成事故的规律,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和有毒有害的防治方法,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方案,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等。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是针对特别工种所进行的专门教育,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气、焊接、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防尘防毒等专门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应做到应知应会,不仅要懂得方法原理,还要学会熟练操作和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及其他防护设施。安全教育的对策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实验实习法、宣传娱乐法等,对政府官员、社会大众、企业职工、社会公民、专职安全人员等进行意识、观念、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的对外通常有政府有关官员、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教育的形式有法人代表的任职上岗教育;企业职工的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教育、企业日常性安全教育;安全专职人员的学历教育等。教育的内容涉及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安全观念知识、安全决策能力、安全管理知识、安全设施的操作技能、安全特殊技能、事故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等。人为事故的预防人为事故在工业生产发生的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有效控制人为事故,对保障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人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在研究人与事故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与构成事故的要素,因此,要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发生,依据人的安全与管理的需求,运用人为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实际,而产生的一种对生产事故进行超前预防、控制的方法。1.人为事故的规律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既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又是生产中安全与事故的决定因素。在第二章中我们已清楚地揭示了人方面是事故要素,另一方面是安全因素。人的安全行为能保证安全生产,人的异常行为会导致与构成生产事故。因此,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人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强化和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改变和抑制人的异常行为,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以此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表3.14为揭示了人为事故的基本规律。为了深入的研究人为事故规律,我们还可利用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关内容见有第七章。表3.14人为事故规律异常行为系列原因内在联系外延现象产生异常行为内因一、表态始发致因1.生理缺陷耳聋、眼花、各种疾病、反映迟钝、性格孤僻等。2.安技素质差缺乏安全思想和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低,无应变能力等。3.品德不良意志衰退、目无法纪、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等。二、动态续发致因1.违背生产规律有章不循、执章不严、不服管理、冒险蛮干等。2.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神志恍惚、力不从心、打盹睡觉等。3.需求改变急于求成、图懒省事、心不在焉、侥幸心理等。产生异常行为外因三、外侵导发致因1.家庭社会影响情绪反常、思想散乱、烦脑忧虑、苦闷冲动等。2.环境影响高温、严寒、燥声、异光、异物、风雨雪等。3.异常突然侵入心懂意乱,惊慌失措、恐惧失措、恐惧胆却、措手不及等。四、管理延发致因1.信息不准指令错误、警报错误。2.设备缺陷技术性能差、超载运行、无安技设备、非标准等。3.异常失控管理混乱、无章可循、违章不纠。在掌握了人们异常行为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后,为了加强人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产生异常行为表态始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其外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人为事故,必须做好劳动者的表态安全管理。例如,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提高人们的安全技术素质,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从而为有效预防人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基础保证。(2)从产生异常行为动态续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其处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必须做好劳动者的动态安全管理。例如,建立、健全安全
本文标题: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4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