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合作的机遇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合作的机遇申知非大使在萨格勒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演讲2011年3月22日尊敬的Njavro院长:老师们,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十分高兴地来到久负盛名的萨格勒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欧合作等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在座的各位都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同学们都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成长的新一代青年,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有所了解,有助于你们更好地把握世界经济的走向,有助于你们从欧洲的角度更加准确地了解与你们相距万里,有着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中国的发展状况,希望你们学成后成为促进中欧合作,促进世界繁荣与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文明古国。13世纪末,出生在克罗地亚的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他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高度发达的东方国度,他开启了西方与中国的交往大门。19到20世纪,中国封建帝国走向衰落,内忧外患,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发展水平,中华民族经历了几百年的屈辱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走上了中2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以谋和平、促发展为主线,走上了一条和平、稳定、发展、合作的道路,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天,我将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和促进中欧、中克经济合作等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一、首先我想通过一些数字、图表和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尤其是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以年均约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的2683亿美元世界第15位跃至2010年的58790亿美元世界第2,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第32位升至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第1位。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2400亿美元,同比增21.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13亿美元。截止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继续保持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地位。按国际产业分类,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中国钢铁、建材、纺织服装等7大类行业名列全球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钢铁、水泥、汽车、服装、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的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世界率先走出危机。2010年中国GDP实现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3%,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7年增产。中国的粮食生产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足,还有少量出口。这实际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事,因为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二)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过去五年,中国三大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2006至2010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5%上升为43.0%,上升2.5%,投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止2010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52公里,世界第一位。其中,时速250至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3676公里,时速达200至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公里,而正在建设之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不久前,中国高铁创造了时速486公里的世界纪录。在载人航天领域,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历史性成功,4中国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从2003年以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到2010年底,中国风电建设总容量已达42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2004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占当年全球产量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中国于2010年底推出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实测性能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快计算机的1.425倍,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三)健全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推动金融结构调整。过去五年,中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同时,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是中国经济的重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纠正市场扭曲,弥补市场失灵,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还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5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在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调整中积极作用的同时,逐步深化和探索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措施,同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防止国际热钱过度炒作。尽管一些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并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我必须指出,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是一贯的,也是负责任的。同1994年相比,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58%。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改变了单一盯住美元,参照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因为人民币升值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我们要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四)对外贸易势头良好。过去5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顺差1831亿美元,下降6.4%,贸易顺差连续两年下降。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200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52亿美元。中6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综上所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和出口国,在诸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技术,中国经济经历着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二、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们仍然认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经济还存在着很多结构和体制问题,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也将长期不会改变。对于这一点,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广大民众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中国目前的经济腾飞仍然是低基础上的增长。我们来看看GDP总量与人均GDP就会明白了。尽管中国GDP总量不小,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还是相当低的,据IMF最新估算,中国人均只有将近4500美元,排名世界第90位,离中等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是OECD国家的十分之一,也只有克罗地亚的三分之一。大家可以预见,即便是按照年均10%的速度增长,要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仍然需要大约730年左右的时间!二是发展不平衡成为突出矛盾。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反差很大。中国西部经济仍很落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6%,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就是对此非常形象的写照。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3.23:1,2010年基尼指数超过0.5,远超过0.4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稳定的政治环境,但中国的东西部、城乡和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等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会对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产生严重影响。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中国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尚未脱离量大质低、本多利薄的阶段。出口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不到10%。中国出口商品的90%是贴牌生产,利润主要为跨国公司拿走。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的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曾有经济学家说,中国卖出8亿件衬衣才能买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这意味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资源和环境所付代价过高。中国经济发展效率还需要大幅提升,应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国际水平的四至六倍。中国消耗了全球46%的8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但仅创造了世界9%的GDP。五是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严重不足。目前,投资、出口和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的内需占到60%。对于人口多、市场大的中国,内需不足则是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在金融危机初期,中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主要是由于外贸下滑和外资减少。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中国经济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三、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张。所谓科学发展,就是指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挖掘13亿人口市场潜力,克服资源瓶颈制约和人口红利优势有所丧失等不利因素,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发展方向。在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9纲要中对产业战略政策做出长远细致的规划,主要有:改造提升制造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城镇化率提高4到5个百分点;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的战略,促进城乡和区域良性互动;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覆盖率达成21.6%。此外,做为2011年经济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言,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的GDP增幅预期降低了0.5%。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今年5年以至相当长时期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10益。调整经济结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7%的速度使经济增长也不断增加,基数变得越来越大,所以,真正实现有质量的7%增幅也是
本文标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欧合作的机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4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