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065-2014 种猪场场内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ICS65.020.30B40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065—2014种猪场场内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2014-09-02发布2014-10-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065—2014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辉、倪俊卿、王贵江、罗文学、郭彦军、解冰辉、韩杰、骆菲、刘倩、谷素坤、闫恒普、李雨来。DB13/T2065—20141种猪场场内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种猪场场内生产性能测定的对象、条件、性状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种猪场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斯格配套系种猪等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测定舍饲养测定30kg~100kg体重阶段的种猪生长性能指标的猪舍。2.2测定员专门从事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员,并取得了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3笼称是一种四周有栏杆,底部有轮子,两端有可折叠把手可移动的衡器。2.4生长性能测定对核心群母猪后代的生长性能相关指标进行计量。2.5繁殖性能测定对核心群母猪每个胎次的完整繁殖数据进行记录,包括分娩时间、胎次、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木乃伊、初生重、断奶重、个体号等。2.6估计育种值(EBV)根据个体表型信息、系谱信息、遗传标记信息估计的某个性状的育种值。2.7选择指数DB13/T2065—20142将不同性状的估计育种值进行经济加权得到的指数,分为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3测定对象与数量3.1测定对象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繁殖母猪群。3.2测定数量测定过程中在50kg以前每窝应有2头公猪和3头母猪,测定结束时每窝应有1头公猪和2头母猪。3.3受测猪要求3.3.1开展生长性能测定的受测猪必须来自核心群的后代,血缘清楚,符合本品种特征。个体号和父母亲个体号必须准确无误,出生日期、断奶日期等记录完整,并附有3代以上系谱记录。3.3.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缺陷、肢蹄结实。有效乳头要求在6对以上,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内翻乳头等,公猪睾丸和母猪外阴发育良好。待测猪在测定一周之前完成常规免疫和体内外驱虫。3.3.3开展繁殖性能测定的种猪本身血缘清楚,发情、配种、受胎正常。4测定条件4.1测定舍测定舍的环境条件应一致,温度应在15℃~24℃,湿度应在60%~80%,通风良好。4.2测定设备笼称50kg和200kg的各一台、B超和自动计料系统(或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4.3测定人员有专职的测定员。4.4饲养管理受测猪应由技术熟练的饲养员喂养,饲养员和测定员保持相对稳定。做好测定舍的温湿度控制,采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饲料营养水平保持一致,保证饲料质量。4.5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场内测定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5生长性能测定5.1生长性能测定指标5.1.1达100kg体重日龄(AGE100)DB13/T2065—20143受测猪在体重达到85kg~130kg的范围,停料不停水12h以上称重,记录测定日期,实测体重,并进行校正。5.1.2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FAT100)受测猪体重达到85kg~130kg体重时测定活体背膘厚。采用B超测定倒数第三肋至四肋之间、距背中线左侧5cm处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厚度,即是活体背膘厚。5.1.3100kg体重活体眼肌面积(LMA)在测定活体膘厚的同时,利用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5.1.430kg~100kg平均日增重(ADG)受测猪体重达(30±3)kg时用笼称称量初始体重,85kg~130kg时结束使用笼称称量期末体重,按照附录A计算。5.1.5饲料转化率受测猪在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按照附录A计算。5.2生长性能测定方法5.2.1测定猪预选按照3.3受测猪要求进行预选测定猪。5.2.2预饲生长性能测定猪应于60日龄左右,体重达20kg~25kg时转入测定舍,按体重、性别分群,每圈10~15头。进入正式测定前应进行7d~10d的预饲。测定猪群的系谱等档案资料随测定猪群转交给测定员保管。5.2.3始测待测猪在70日龄左右,体重达到27kg~33kg时,用笼称称量个体重,并记录。5.2.4结测当体重达到85kg~130kg时称重并用B超测定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计算日增重、饲料转化率。5.2.5数据处理测定结束后整理数据,计算出育种值、选择指数。6繁殖性能测定6.1测定指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21日龄校正窝重。6.2测定方法6.2.1总产仔数测定DB13/T2065—20144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记录总产仔数的同时记录母猪胎次。6.2.2产活仔数测定出生24h内同窝存活仔猪数,包括衰弱和频死的仔猪在内。记录时按胎次、窝进行。6.2.3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测定于仔猪出生12h内称量存活仔猪的个体重。全窝存活仔猪个体重之和为初生窝重。6.2.4断奶仔猪数测定包括寄入的仔猪在内,但是不包括寄出的仔猪,并注明寄养头数。寄入的必须在出生后3d内完成,并注明寄养个体的来源及其时间等情况,超过3d寄养的不能用于遗传评估。6.2.5断奶窝重测定断奶时的全窝仔猪的总重量,包括寄入的仔猪,寄出的仔猪体重不计在内。断奶窝重作为母猪泌乳力的重要指标,14日龄以前和38日龄以后的断奶窝重不能计入,以保证21d校正断奶窝重的准确性。6.2.621日龄校正窝重测定根据实际断奶窝重和称重日龄的校正因子计算得出。计算方法见附录B。7种猪选择指数7.1育种值估计根据测定所有数据,利用BLUP法分析和评估,得出个体性状育种估计值(EBV)。7.2选择指数父系指数主要用于父系品种,指数中包含达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相对权重分别为70%和30%;母系主要用于母系品种,指数中包含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相对权重分别为30%、10%和60%。8结果应用每批种猪测定结束后,根据测定的结果编制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留档,一份给种猪的购买方或使用方。DB13/T2065—20145AA附录A(规范性附录)30kg~100kg平均日增重、背膘厚、眼肌面积校正方法A.130kg~100kg平均日增重式见式(A.1)。30~100kg日增重(g)=70×1000校正达100kg日龄(d)-校正达30kg日龄(d)……(A.1)A.1.1达30kg日龄的校正方法[式(A.2)]校正达30kg日龄(d)=实际日龄(d)+[30-实测体重(kg)]×b………………(A.2)其中,杜洛克猪b=1.536,长白猪b=1.565,大约克夏猪b=1.550.A.1.2达100kg日龄的校正方法[式(A.3)]校正达100kg日龄(d)=实测日龄(d)-实测体重(kg)-100CF……………………(A.3)其中,CF计算公式见式(A.4)、(A.5)。CF=实测体重(kg)实测日龄(d)×1.826040(公猪)………………(A.4)=实测体重(kg)实测日龄(d)×1.714615(母猪)……………(A.5)A.2背膘厚校正方法校正至100kg体重背膘厚(mm)=实测背膘厚(mm)×CF其中,CF计算公式见式(A.6)。CF=AA+B×[实测体重(kg)-100]……………………(A.6)式中A、B值见表A.1。表A.1A、B值列表品种公猪母猪ABAB大约克夏猪12.4020.10653013.7060.119624长白猪12.8260.11437913.9830.126014DB13/T2065—20146杜洛克猪13.4680.11152815.6540.156646A.3眼肌面积校正方法:眼肌面积(cm2)=实际眼肌面积(cm2)+[100-实际体重(kg)]×实际眼肌面积(cm2)实际体重(kg)+70…(A.7)A.4饲料转化率计算公式:饲料转化率=饲料总消耗量总增重………………………………………………………………………(A.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13T 2065-2014 种猪场场内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4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