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52.2-2008 无公害花生 第2部分:原种繁育技术
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52.2—2008代替DB34/T252.3-2002无公害花生第2部分:原种繁育技术2008-08-01发布2008-08-01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2008I前言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规范花生的科学种植,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目的,规范我省花生生产、销售特制定本部分。本部分自2008年81日起实施。本标准代替DB34/T252.3-2002。原标准于2002年首次发布,2008年修订时将DB34/T252.1-2002废除。DB34/T252.1-2008代替DB34/T252.2-2002;DB34/T252.2-2008代替DB34/T252.3-2002;DB34/T252.3-2008代替DB34/T252.4-2003;DB34/T252.4-2008代替DB34/T252.5-2003。《无公害花生》共由四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均为独立。本部分是无公害花生的第3部分,《无公害花生》其它部分为: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第3部分花生果(仁)第4部分秸杆饲用技术规程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部分起草单位:蒙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蒙城县篱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承富、朱明照、王二辉、戴超杰、徐金勇。食品伙伴网—20081无公害花生第2部分:原种繁育技术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花生的术语、原种生产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普通型花生原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7.2花生种子质量标准GB/T3543.l~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DB34/T252.1-2008无公害花生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3.1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3.2原种繁育采用选择单株、种株行圃和种原种圃的方法生产原种。4原种生产4.1原种生产采用选择单株、种株行圃和种原种圃(三年二圃制)法。4.2选择单株4.2.1选择单株的材料提纯复壮的花生良种应是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且具有利用前途的品种,或试验示范表现好而准备推广的新品种。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且必须单粒播种。4.2.2单株选择要求选用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且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典型优良单株。株选主要结合收获进行。已经生产原种的,应在原种圃内选择。4.2.2.1选择数量选择单株数量应根据种植面积而定,一般每种植6.6公顷选1000株左右为宜。4.2.2.2复选播种前根据荚果饱满度、结实率、种子形状和种皮色泽等典型性进行复选。4.3种株行圃4.3.1播种食品伙伴网—20082将上年当选的优良单株,分株剥壳袋装,以单株为单位播种,每个单株播种1行,每9行或19行设1行原品种为对照行。行长一般为6m~10m,行距45㎝。以单株编号顺序排列。4.3.2田间观察记载、鉴定按附录A规定执行。生育期间在苗期、花针期、成熟期、收获期分别做好鉴定、观察和记载,分别与对照进行鉴定选择,并做标记。收获前综合评价,选优去劣。苗期:主要观察记载出苗期和出苗整齐度。病虫、草害防治按DB34/T252.2规定执行。花针期:主要观察记载株型、叶形、叶色、开花类型、分枝习性、抗旱性等。成熟期:主要观察记载成熟早晚、抗病性、株丛高矮及是否表现一致等。收获期:记载收获时间,先收淘汰行和对照行,后收初选行,同时观察记载初选行的丰产性、典型性和一致性,以及荚果形状、大小及其整齐度等性状。4.4种原种圃要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砂壤土,施足基肥后作为原种圃。圃地环境要求应符合NY5332-2006的要求。将上年度株行圃混收的种子,单粒播种,密度不宜过大,要按高产高倍方法繁殖原种。秋季适时收获,搞好贮藏,以供翌年无公害生产用种。4.5种子收获、贮藏4.5.1种子收获通过鉴定,性状表现一致的株行可混合摘果,性状特别优良的株行可分别单独摘果装袋,标记株行号。收获后抓紧时间晒干,搞好种子贮藏。4.5.2贮藏当选优良单株及时挂牌编号,充分晒干,分株挂藏或分袋贮存。入选株行和原种圃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摘果、晒干。在收获、运输和晾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入库前整理好风干(挂藏)室或仓库,备好种子架、包装袋等用具。将当选的种子分别装入种子袋,袋内外各附一个标签,并根据田间排列号码,按顺序挂藏。风干(挂藏)室或仓库要专人负责。储藏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应注意防止虫蛀、霉变、混杂及鼠害。4.6种子检验原种生产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3543.1~3543.7进行复检。对符合GB4407.2原种标准的签发合格证书;不合格的原种,可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食品伙伴网—20081附录A(规范性附录)花生品种特征特性A.1生育期间调查项目A.1.1形态特征考查A.1.1.1株型根据封垄前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开张角度,分三个类型:A.1.1.1.1直立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的夹角小于45○。A.1.1.1.2半匍匐型第一对侧枝近基部部分与主茎约呈60○角。侧枝中、上部向上直立生长,直立部分大于匍匐部分。A.1.1.1.3匍匐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间呈80○±10O夹角。侧枝几乎贴地生长,仅前端翘起向上生长,向上部分小于匍匐部分。A.1.1.2分枝型根据第一次分枝上的第二次分枝的多少,分为两类:A.1.1.2.1密枝型第二次分枝多,且可见到第三。四次分枝。A.1.1.2.2疏枝型第二次分校少,甚至没有。A.1.1.3开花习性根据花序在第一次分枝上的着生位置,分为两个类型A.1.1.3.1交替开花型花节与枝节交替着生。A.1.1.3.2连续开花型第一次分枝上通常连续着生花节,主茎开花或主茎不开花。A.1.1.4叶形果针大量入土后调查。以第一对侧枝中上部完全展开的复叶顶端两片小叶为标准,分为长椭圆、宽椭圆、椭圆、宽倒卵和倒卵形。A.1.1.5叶片大小在调查叶形的部位取样测定,根据小叶平均长度分为五级:3.9cm以下为小,4.0㎝~4.9cm为较小.5.0㎝~5.9cm为中,6.0㎝~6.9cm为大,7.0cm以上为极大。A.1.1.6叶色根据观察叶形部位的叶片的叶色,分黄绿、淡绿、绿、深绿、暗绿五级。A.1.1.7茎的粗细成熟期测量第一对侧枝与第二对侧枝之间日节间中部的茎粗、分为五级:直径3.9mm以下为纤细,4.0mm~4.9mm为中粗,5.0mm~5.9mm为较粗,6.0mm~6.9mm为粗,7.0mm以上为极粗。A.1.1.8茎枝茸毛根据茎位上茸毛多少和长短,分为密长、密短、中长、中短、稀长、稀短。A.1.1.9茎部花青根据茎色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多。食品伙伴网—20082A.1.1.10花色根据花冠的颜色分为橘黄、黄、浅黄三种。A.1.2生物学特性A.1.2.1种子休眠期根据收获时成熟完好荚果的种子有无发芽的情况分为强(无发芽)、中(少数发芽)、弱(发芽多)三级。A.1.2.2抗旱性在干旱期间根据植株萎蔫程度及其在每日早晨、傍晚恢复快慢及荚果成实情况分强(萎蔫轻,恢复快)、中、弱(萎蔫重,恢复慢)三级。A.1.2.3耐涝性在土壤过湿的情况下,根据叶片变黄及烂果多少分强。中、弱三级。A.1.2.4抗病性A.1.2.4.1花生叶斑病收获前8d~12d调查植株中上部叶片,根据病斑多少确定发病程度(分五级),再根据发病程度计算感病指数,按感病指数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A.1.2.4.2花生锈病根据叶片上孢子堆多少确定发病程度(分五级),再根据发病程度计算感病指数,按感病指数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A.1.2.4.3花生青枯病以感病植株的累计数计算发病的百分率,以发病百分率计算抗性率,按抗性率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级。抗性率90%以上为高抗,80%~90%为中抗,60%~79%为低抗,50%~59%为感病,50%以下为高感。A.1.3考种项目A.1.3.1主茎高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的长度。A.1.3.2侧枝长第一对侧枝中昀长的一条侧枝长度,即由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节的长度。A.1.3.3有效枝长第一对侧枝上昀远结实(空果不算)节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A.1.3.4结实范围内的节数第一对侧枝上有效结果范围内的节数;A.1.3.5总分枝数全株5cm长度以上的分枝(不包括主茎)的总和。A.1.3.6结果枝数全株结果枝(空果枝不算)的总和。A.1.3.7单株结果数全株有经济价值的荚果的总和。A.1.3.8荚果大小根据典型荚果长度分为小、中、大、极大四级,以二粒荚果为主的品种:26.9mm以下为小,27.0mm~37.9mm为中,38.0mm~41.9mm为大,42.0mm以上为极大。以三粒以上荚果为主的品种:36.9mm以下为小,37.0mm~46.9mm为中,47.0mm~49.9为大,50.0mm以上为极大。A.1.3.9果壳厚度以荚果后室为鉴定标准,分厚、中、薄三级。A.1.3.10果形食品伙伴网—20083分为葫芦形、曲棍形、蜂腰形、普通型、蚕茧形、斧头形、串珠形。A.1.3.11荚果缩缢分为深、中深、浅、平四级。A.1.3.12单株生产力选有代表性的植株,将其荚果充分晒干后称重。求单株平均重量。A.1.3.13百果重取饱满典型干荚果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大于5%。A.1.3.14百仁重取饱满典型干籽仁100个称重、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5%。A.1.3.15千克果数随机取干荚果1kg计算荚果数,重复两次。重复间差异不大于5%。A.1.3.16出仁率随机取1kg干荚果,剥壳后称籽仁重量。计算公式:籽仁重出仁率(%)=×100%荚果重A.1.3.17籽仁大小根据百仁重分为大、中、小三级。大粒种(百仁重80g以上),中粒种(百仁重50-80g),小粒种(百仁重50g以下)。A.1.3.18籽仁形状分为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角形、圆柱形五种。A.1.3.19种皮色泽晒干后调查。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白、红白相间等11色。A.1.3.20粗脂肪含量粗脂肪重量粗脂肪(%)=×100%干样品重量A.1.3.21粗蛋白含量测定全氮量,乘以系数5.46。食品伙伴网
本文标题:DB34T 252.2-2008 无公害花生 第2部分:原种繁育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