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988-2017 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ICS 65.020B2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88—2017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ulesforproductionofmicrobe-fermentedroughage文稿版次选择2017-11-15发布2017-12-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988—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新奇碳汇产品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新奇碳汇产品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立军、曾少全。DB34/T2988—20171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微贮流程、贮前准备、微贮方法、微贮操作、微贮管理、取用方法、质量要求、饲喂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微贮饲料的生产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13079饲料中总砷的测定GB/T13080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13082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GB/T13083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T13084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GB/T13085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比色法GB/T13086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GB/T13088饲料中铬的测定GB/T13089饲料中恶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GB/T13090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GB/T13091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GB/T13092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GB/T13093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GB/T17480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微贮饲料microberoughage在秸秆、牧草、藤蔓等植物性饲料作物中添加饲用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酸香气味、适口性好、利用率高、耐贮存的饲料产品。DB34/T2988—201723.2微贮设施microbefacility用于存放及厌氧发酵微贮原料的密封设备或器具。主要类型有微贮袋、微贮包等。3.3微贮剂microbeadditives一种或一种以上有益微生物,抑制杂菌生长,有效保存微贮原料的一类活性微生物制剂。亦称生物微贮剂、微贮饲料发酵剂、微贮添加剂等。4微贮流程微贮饲料流程如下:选择原料→揉切→调水→加菌→碾压→打捆/不打捆→密封→厌氧发酵→使用。5贮前准备5.1地点选择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向阳、土质坚硬、排水良好、周边无水源、无大树、无污染的地方。5.2设施准备5.2.1应坚固耐用、不透气、不透水、耐酸。5.2.2微贮设施类型、大小应根据牲畜数量、原料量等决定。5.2.3微贮前,清理微贮设施内的杂物,检查微贮设施、机械设备的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复。5.3原料准备5.3.1微贮原料种类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牧草、藤蔓、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等饲料作物。5.3.2微贮原料含水量宜在40%~75%。在加水、喷洒菌液和均匀、碾压、打捆过程中,随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适。5.3.3微贮原料含可溶性糖量不应低于1.5%。含糖量不足时,可按比例加入糖渣、麦麸、玉米粉等含糖量高的物质作为辅料进行调节。5.3.4微贮原料应干净、无泥沙、无腐败发霉、优质新鲜。5.4微贮剂5.4.1根据微贮原料种类及微贮菌种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微贮剂。5.4.2根据原料营养成分特点将微贮原料分为三类,一般常用菌种见表1。表1不同原料适用菌种表原料种类适用菌种低水高纤维类原料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青绿多汁类原料乳酸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嗜酸乳杆菌等DB34/T2988—20173表1(续)原料种类适用菌种其他类迟缓芽孢杆菌、长双歧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菌等5.4.3微贮剂添加应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的要求。5.4.4微贮剂的添加量、添加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一般添加量为0.5‰~1‰。5.4.5微贮剂活化后有效活菌数应在1亿个/g以上。5.4.6在使用新微贮剂前,应进行少量微贮试验。试验方法是取5kg~10kg微贮原料粉碎后,按比例加入水和菌剂,装入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压实后密封。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7d~20d,开封观察微贮效果。6微贮方法6.1袋贮法切断揉碎的微贮原料调制到适宜含水量,均匀喷洒一层微贮剂后拌匀,采用机械压缩成方捆,装入塑料袋中密封存放或直接装入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存放。微贮袋,宜选用厚度为1mm~1.2mm聚乙烯塑料袋,微贮量以每袋20kg~25kg为宜。6.2裹包法切断揉碎(粉碎或切成小段或丝状)的微贮原料调制到适宜含水量,均匀喷洒微贮剂后拌匀,采用打捆机进行高密度碾压实成圆捆,通过裹包机用拉伸膜裹包密封保存。拉伸膜,宜选用厚度为0.07mm~0.1mm聚乙烯塑料膜,微贮量以每包60kg~1000kg为宜。7微贮操作7.1微贮剂菌种活化7.1.1根据所贮饲料的种类和贮量,确定所使用的菌种和添加比例,按每包裹的饲料量,计算出所需微贮剂菌种量。然后倒入50~100倍的水中充分搅拌,在常温19℃~33℃下放置1h~2h,活化菌种,形成菌液。7.1.2活化菌种时可加入适量红糖,提高菌种活化率。7.1.3用于活化的容器,应刷洗干净。7.1.4活化好的菌液应当天用完,不应隔夜使用。7.1.5不需要活化的微贮剂可以用麦麸、玉米粉等含糖量高的物质作为辅料混合待用。7.2菌液稀释7.2.1活化好的菌液,根据产品说明书稀释,或加水至菌种量的50倍以上进行稀释待用。7.2.2微贮料的水分不足时,可加大菌液的稀释倍数,直到微贮料的水分满足微贮条件。7.2.3微贮料自身的水分比较高时,应减少菌液的稀释倍数,一般微贮料按50kg/t添加稀释菌液。7.3原料的揉切与碾压7.3.1微贮原料的揉切长度由原料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种类、揉切工具等条件决定。DB34/T2988—201747.3.2微贮原料的揉切长度一般以2cm~5cm为宜,茎杆粗硬秸秆应经过碾压揉碎,形成细丝,较粗硬的玉米秸秆等切成7cm~12cm为宜。7.4原料的装填与压实7.4.1微贮原料装填时,应迅速、均匀与压实作业交替进行。7.4.2原料压实后,体积缩小45%以上,密度达到220kg/m3~450kg/m3之间。7.5原料的密封7.5.1装填压实后,应立即密封。原料装填至密封不应超过3d。7.5.2微贮袋、微贮包密封严密,防止漏气、漏水。8微贮管理8.1饲料贮存场所应干燥、通风。不得与有害、有毒或对产品有不良影响的其它产品同处贮存。8.2饲料贮存场所周边1m处挖排水沟,微贮袋、微贮包应在地面铺设台板防止雨水渗入。8.3定时检查,发现裂缝、漏洞时,应及时修补压实,防止透气、进水。8.4注意防鼠、防止牲畜践踏。8.5微贮发酵时间一般不少于21d。时间长短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而定,温度越高,时间越短。9取用方法9.1启封时应避免污染。将启封口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污物。9.2取用时应先从一个角开始,开启口不宜过大。取料完成后,应将剩余的饲料封盖、包裹严密。9.3自上而下分层取用,保持取用面的平整,不应掏洞取料。9.4微贮饲料一经打开,应连续使用,不得长时间放置。当天取出的饲料,应当天用完。9.5发霉变质的微贮饲料应及时剔除。10质量要求10.1感观指标微贮饲料发酵完成后和饲喂前应进行品质鉴定,微贮饲料的感官评定指标见表2。表2微贮饲料感观评定指标项目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色泽接近微贮原料本色,呈金黄色黄绿色、黄褐色黑绿色或褐色气味醇香或果香味并具有弱酸味,气味柔和酸味较强,略刺鼻,稍有酒味和香味质地松散柔韧干燥无粘滑感10.2理化指标pH值4.2以下为一等品,pH值4.3~5.5为二等品,pH值5.5~6.2为三等品。10.3卫生指标DB34/T2988—20175卫生指标见表3。表3微贮饲料卫生指标序号指标项目指标注明1砷以总As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10配合饲料中的添加1%量计2铅以Pb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5配合饲料中的添加20%量计3氟以F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2504霉菌允许量(每g产品中)霉菌数×103个<35限量饲用:30~50禁用:>505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μg≤106铬以Cr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107汞以Hg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0.18镉以Cd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0.59氰化物以HCN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5010亚硝酸盐以NaNO2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15鸡,猪配合料11异硫氰酸酯以丙烯基异硫氰酸酯计量,允许量(每kg中),mg≤2012亚硝酸盐以NaNO2计量,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500生长肥育鸡、猪配合料13恶唑烷硫酮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50014六六六的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0.0515滴滴涕的允许量(每kg的产品中),mg≤0.0216沙门氏杆菌不得检出17细菌总数的允许量(每g产品中)细菌总数×106个<2限量饲用:2~5禁用:>510.4检验方法10.4.1感官指标检验通过目测、嗅闻、手感评定。10.4.2pH值测定:按照GB/T6920规定执行。10.4.3砷:按GB/T13079的规定执行。10.4.4铅:按GB/T13080的规定执行。10.4.5氟:按GB/T13083的规定执行。10.4.6霉菌:按GB/T13092的规定执行。10.4.7黄曲霉素B1:按GB/T17480的规定执行。10.4.8铬:按GB/T13088的规定执行。10.4.9汞:按GB/T13082的规定执行。10.4.10镉:按GB/T13082的规定执行。10.4.11氰化物:按GB/T13084的规定执行。10.4.12亚硝酸盐:按GB/T13085的规定执行。10.4.13异硫氰酸酯:按GB/T13086的规定执行。10.4.14恶唑烷硫酮:按GB/T13089的规定执行。10.4.15六六六:按GB/T13090的规定执行。10.4.16滴滴涕:按GB/T13090的规定执行。DB34/T2988—2017610.4.17沙门氏杆菌:按GB/T13091的规定执行。10.4.18细菌总数:按GB/T13093的规定执行。11饲喂方法11.1微贮饲料以饲喂草食畜禽为主,可以作为畜禽的主要粗饲料,饲喂时可与青绿饲料、优质干草等混合搭配。微贮饲料适用对象具体方法参见资料性附录A。11.2饲喂微贮饲料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逐渐加量,习惯后再定量饲喂。孕畜可少喂,围产期停喂。11.3感官检验质量低劣或卫生指标不合格的微贮饲料不可饲用。11.4保持微贮饲料和饲槽的清洁卫生,采食剩下的微贮饲料要清理干净,防治污染。DB34/T2988—20177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微贮饲料使用方法A.1饲喂方法饲喂适用对象方法见标准第11章。A.2饲喂量微贮饲料在适用对象喂养时每天饲喂量推荐见表A.1。表A.1微贮饲料饲喂量推荐表项目喂量(kg/d)畜类奶牛、育成牛、肉牛15-20羊1~3马、骡、驴5~10猪2.5~4.8禽类陆禽0.07~0.18水禽0.06~0.22鱼类淡水草食性(草、鳊、团头鲂等)0.03~0.09淡水杂食性(生鱼、鲫鱼等)0.03~0.09注:虾、蟹、鱼、鳖、贝类均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2988-2017 微贮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