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7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ICS 67B04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655—2010有机食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ThetechnicalregulationsoftheorganicfoodFlammulinavelutipesforfactorycultivating2010-08-31发布2010-10-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1655—2010I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嘉元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辛志梅、郭立忠、常猛、张汉兵、窦宗礼。DB37/T1655—20101有机食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工厂化菌袋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贮运、病虫害防控、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有机食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2728食用菌术语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DB13/T958金针菇菌种DB37/T1087山东省有机食品监测技术规范DB23/T1109-2007有机食品食用菌生产通用要求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GB12728和GB/T1963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DB37/T1655—201023.1有机金针菇organicfoodFlammulinavelutipes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GB/T19630.1~.2和NY/T391规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及来源于转基因的投入品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卫生指标符合GB7096标准,通过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金针菇产品。4产地环境和布局产地环境符合下列要求:a)有机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和GB9137的规定。直接与常规农田毗邻的生产厂区应设置大于30m的缓冲带,在栽培场地和周围不得使用化学合成农药。b)产地水源环境符合GB3838的规定,水源水质符合GB5749的要求。c)产地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的规定。厂区内外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垃圾场、受污染的河塘等。d)工厂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分隔开,生产区应合理布局,堆料场、拌料装料车间、制种车间、灭菌设施、接种室、发菌室与出菇房、采收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下脚料处理场各自独立,又合理衔接,防止生产环节之间及对周围环境产生交叉污染。5栽培设施控温菇房宜排列于中间走廊两侧,各间菇房相对独立,房门开向走廊,菇房走廊自然形成缓冲间。菇房要求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应利于控温、控湿、通风、光照和防控病虫害。单间出菇房大小以9m×5.5m×(4~4.5)m为宜,栽培架7~9层,层间距40cm~45cm,顶层距房顶90cm以上。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建造。制冷设备与菇房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系统、冷风机及过滤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出菇架各层均配备充足的照明光源;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排水系统畅通,地面平整。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金针菇产品造成污染。原辅材料加工、配料拌料、装袋、接种、环境温度控制、通风照明保湿、消毒、产品包装等设备设施条件应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保障设施环境和设备内部的清洁卫生,不受真菌、细菌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的侵害,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健康、卫生、安全。锅炉、灭菌柜等压力容器,应通过专业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转换期产地环境质量和栽培设施条件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的改建或新建菇房,有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转换期内应按照有机生产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并按DB37/T1087的规定对金针菇生产全过程环境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测。7生产技术要求7.1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7.1.1品种选择DB37/T1655—20103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适宜工厂化生产,发菌及出菇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保鲜期长的金针菇品种。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金针菇菌种。7.1.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菌种生产过程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应按照有机方式生产。菌种质量符合NY/T1742和DB13/T958的要求,不应使用受到病虫杂菌危害、老化或未长满瓶的菌种。7.2生产材料7.2.1主辅原料主辅原料应当采用有机生产或天然来源的材料,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利用常规生产的未使用过禁用物质且非转基因的农作物秸秆、糠麸或不含有人工合成物质的阔叶树木屑作为原料时,须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许可,符合生产有机食品原料要求时方可使用。应制订使用按有机方式生产的原料的时间和计划。主辅原料在使用前经日光曝晒2d~3d。7.2.2生产用水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的要求。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7.2.3肥料及添加剂栽培基质中可以使用的物质及使用条件应符合GB/T19630.1-2005附录A的规定。肥料的使用应执行NY/T394-2000中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肥料、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合成或成分不明的添加剂。7.3培养料配方金针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a)配方1:阔叶树木屑48%,玉米芯粉20%,麦麸25%,玉米粉5%,硫酸钙1%,碳酸钙1%;b)配方2:玉米芯粉70%,麦麸20%,大米糠4%,玉米粉4%,硫酸钙1%,碳酸钙1%;c)配方3:玉米秸秆粉45%,花生茎蔓粉25%,麦麸20%,玉米粉5%,豆粕粉4%,硫酸钙1%。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0~7.5,含水量60%~65%。7.4拌料、装袋和灭菌7.4.1拌料将主辅原料及其它配料按配方逐一置入拌料机内,充分混合,加水搅拌均刀。料水比一般在1+1.15~1+1.25,以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渗出1~2滴水珠为宜。高温季节宜降低培养料含水量5%左右,并提高培养料pH0.3左右。7.4.2装袋培养料拌好后及时装袋。采用人工配合装袋机装袋、扎口。栽培袋规格一般为17cm×33cm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筒膜,提前将一端袋口折封,装袋时边提袋边压实,装料长度为15cm左右,装满后在料面中央打通气孔,另一端袋口留长10cm左右,扎口系活扣。每袋装干料350g~400g,装袋要松紧适宜。7.4.3灭菌DB37/T1655—20104将菌袋整齐排列在灭菌柜中,留出一定的空隙,菌袋可占灭菌柜容积的4/5,及时进行灭菌。在0.15MPa蒸汽压力下灭菌2.5h或常压100℃蒸汽灭菌12h,灭菌结束,自然降温后,将菌袋取出。拌料、装袋、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7.5接种灭菌后将菌袋移入无菌冷却室内冷却,当菌袋温度降至25℃左右时接种。将菌袋及接种用具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消毒。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人员穿戴整洁、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前,双手和菌种瓶外壁用75%乙醇擦洗消毒,接种工具和菌种瓶口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宜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前各工作部件用75%乙醇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刀用酒精灯火焰灭菌。每袋接入栽培种15g左右,使用颈圈和消毒棉塞封口。不得使用甲醛对菌袋进行消毒处理。同一批灭菌的菌袋要一次性接完,接种后及时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发菌。7.6发菌培养接种后,从接种室递送窗将接种后的菌袋整筐移入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门、窗安装防虫纱网,并能防鼠。培养室在菌袋移入之前要全面消毒。发菌时将菌袋竖向整齐排放到床架上。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0℃,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发菌过程中定期检查菌丝长势及杂菌发生情况,每隔7d~10d将菌袋上、下互换位置,发现杂菌污染袋要及时集中处理。7.7催蕾管理菌丝发满菌袋后即可进行催蕾,将袋口塑料膜筒拉直,不敞开袋口,将培养室温度降至13℃~15℃,室内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或灯光光照,经7d~10d针状菇蕾形成。7.8开袋再生当针尖菇长至3cm~4cm时,及时开袋,袋口塑料膜留长1.5cm~2cm,移至冷库出菇房,菇房温度降至9℃~12℃,加大冷风机通气量,促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快速降低,使针尖菇在1d~3d内枯萎。然后停止吹风,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待再生菇蕾长至4cm~5cm时及时套袋,控制出菇房温度3℃~5℃,保持光照强度约600lx,16h~18h/d,冷风机适度循环通风,通过低温、冷风和强光抑制3d~5d,使再生菇蕾生长平齐、健壮。7.9子实体生长管理菇房温度控制在5℃~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菇房内CO2浓度调节在0.3%~1%范围内,可通过对流过滤冷风通气和排湿,以80lx~100lx的光照强度诱导菇丛整齐生长,通过套袋限制使菌柄直立伸长。7.10采收与清料7.10.1采收当菌柄长至15cm~17cm、菌盖内卷呈半球形、直径1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轻握菌柄,整丛拔出,勿折断菌柄。7.10.2清料每批金针菇采收后,及时清理、转移废菌袋,对清空车间进行清洗及蒸汽消毒处理。同时,对生产场地及周围环境进行冲刷、消毒。DB37/T1655—201057.11整理及加工采收后,整齐切除菇根,根据客户对产品规格及包装的要求,及时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的包装容器内。保鲜及加工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可以使用GB2760中指定的天然添加剂和GB/T19630.2-2005附录A中所列的非农业源配料和添加剂,不得采用人工合成化学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或离子辐照等进行漂洗、熏蒸、喷洒或辐照处理,不得使用来自转基因的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7.12贮藏和运输金针菇以鲜销为主。鲜菇采后要及时进入0℃~5℃冷库预冷、整理分级、加工、贮藏保鲜。长途运输宜采用冷藏车运输。贮藏仓库应当干净、无虫害和鼠害,无有害物质残留,在使用时已连续7d内未使用禁用物质处理过。有机金针菇产品应单独存放,不得与常规产品及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杂或混运。贮运的目的及效果达到HJ/T80-2001中4.4.1.6的要求。产品出入库、库存和运输、装卸过程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7.13包装和标识有机金针菇产品包装符合NY/T658的要求。鲜菇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和内包装塑料膜符合GB9687或GB9688的规定。不得使用含有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经过认证、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金针菇产品包装上应有有机食品标志,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生产或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认证证书号
本文标题:DB37T 1655-2010 有机食品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