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霍金图传 [杨建邺 著]
版权信息书名:霍金图传作者:杨建邺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ISBN:978-7-5430-9741-4一、幸福的少年时代霍金的父母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开卷第一句话写道: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我想,幸福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因而他的成员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感觉自由自在,儿女能够很好地成长;而且很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理性的追求和一定的抱负。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成就,往往与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辈在性格、气质方面的遗传,对每一个人有相当的影响,这属于先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庭对后代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后代能够顺利成长,这属于后天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反过来,从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成就中,也可以依稀看到家庭在上述两方面对他的影响。斯蒂芬·霍金的父亲弗兰克·霍金和斯蒂芬的母亲伊莎贝尔·霍金被誉为“爱因斯坦继承人”和“宇宙主宰者(Thekingofuniverse)”的斯蒂芬·霍金,在人们不可思议的困难条件下,成为20世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之一,一定可以在他的家庭中寻找到他成功的源头。这种寻找,对于每一个家有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家庭来说,也许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斯蒂芬·霍金的父亲弗兰克·霍金(FrankHawking),是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是一位研究热带病的专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在东非研究当地的地方病。他是一位爱国者,听说战争爆发了,立即启程横穿非洲大陆,乘船返回英国,报名参军,想到前线为祖国而战。但有关部门告诉他,他的医学技术和研究,对国家更有用处。他没能上前线,而是进入了一个医学研究所,在这儿,弗兰克遇到了他后来的妻子伊莎贝尔(Isobel)。弗兰克的祖先世代务农,是勤劳本分、正直善良的农民。19世纪初,他的一位祖先成了德文郡(DevenShire)一位公爵的管家,由此开端,霍金家族逐渐成为望族,在德文郡建造了富丽堂皇的住宅。到了斯蒂芬的祖父约翰·霍金(JohnHawking),已经是约克郡(Yorkshire)的一位农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的农场十分兴旺发达,可惜他购进了太多农场,在战争后由于可怕的经济大萧条,他的农场一落千丈,最后破产。为了摆脱贫困和让家中5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弗兰克的母亲(斯蒂芬的祖母)想出一个办法:在巴勒桥(Boroughbridge)自己的家里开办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办得十分成功。从斯蒂芬祖母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性格多么坚强。这种坚强果断的性格,成了霍金家庭中十分重视和强调的品格,以致斯蒂芬的父亲、母亲和他本人,甚至有些极端地认为“温情”(更不用说“妩媚”了)是性格中严重的缺陷,而且对那些重视温情的人,他们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弗兰克从14岁就开始记日记,直到晚年没有中断过。伦敦海格特的街道两边维多利亚式的房子霍金的母亲伊莎贝尔出生于苏格兰的邓弗姆林(Dunfermline),她的父亲是一位家庭医生,有7个孩子,伊莎贝尔排行老二。他们家先是住在格拉斯哥(Glasgow),后来在伊莎贝尔12岁的时候搬到德文郡(Devonshire)。像她这样连小康都算不上的家庭,如果父母不做出相当的牺牲,很难负担儿女读大学的费用,尤其是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少。伊莎贝尔能够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说明她的家庭是一个十分开明和重视教育的家庭。在牛津大学,伊莎贝尔主修的课程领域很广,包括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伊莎贝尔干过税务稽查员等工作,但这些都不是她喜欢的工作;后来,她决定接受一个医学研究所的秘书工作。这个工作和她的资历比较起来,实在不太相符,但活泼友善的伊莎贝尔却对这项工作产生了兴趣。此后,她在这个研究所遇到了个子高大却害羞的弗兰克·霍金,他在国外的激动人心的冒险经历,打动了伊莎贝尔。不久,他们结婚了,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Highgate)居住。海格特是一些科学家和学术界人士住的地方。1942年,斯蒂芬·霍金出生,接着,他有了两个妹妹玛丽(Mary)和菲莉帕(Philippa)。战争结束后,弗兰克被任命为国立医学研究院寄生虫部主任。1950年,弗兰克全家搬到伦敦北部20英里处的圣奥尔本斯(SaintAlbans)希尔赛德路14号。圣奥尔本斯圣奥尔本斯是英国赫特福特郡(Hertfordshire)的一个小城,位于伦敦西北32公里的佛河谷地。如果登上小城颇为辉煌的大教堂的钟楼,你就可以把全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城市虽然很小,但是圣奥尔本斯教堂却和别的城市大教堂一样,很有来历。圣奥尔本斯教堂建于1077年,当时称为隐修院;800年后的1877年,因为逐年的改建和扩大,于是被称为大教堂。这座小城和原来的隐修院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1213年,英国大宪章的第一个草案就是在这个隐修院宣读的;玫瑰战争时期,在当地发生过两次战斗;17世纪中叶英国内战时期,该城曾经是埃塞克斯伯爵议会党军队总部。后来,该城有了英国最早成立的出版社中的一个。霍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这是一座非常整洁的城市,人人都力争往上爬。”但是他又说,“它也是一座令人窒息的城市。”这种感觉应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家都拼命往上爬,所以总会让人感到紧张、窒息。20世纪50年代的圣奥尔本斯关于圣奥尔本斯的起源还有一个小故事:大约在公元304年,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军人奥尔本,因为庇护逃亡的基督教士,在佛河东岸被杀害了。1077年,基督教的信徒们在奥尔本遇害的地方修建起一个修道院,这个市镇就是在修道院周边发展起来的。1877年,这个修道院被正式称为圣奥尔本斯大教堂,市镇即定名为圣奥尔本斯。到了19世纪50年代,圣奥尔本斯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聚居的城镇,人口共有18万左右。弗兰克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这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虽然比较富裕,但是要让几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仅靠他们的收入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们只能以优秀的成绩取得奖学金,才能进剑桥、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他们夫妇都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因而他们认为:只有读了剑桥和牛津大学才会有前途,孩子们才会让他们感到欣慰;否则就会被人瞧不起,是没有前途的。在他们的眼里,凡不是从牛津、剑桥毕业的人,都不会成为知识精英,都不会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圣奥尔本斯的大教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弗兰克从斯蒂芬上小学时,就迫切希望他能够进英国最好的私立学校,只有从最好的私立学校毕业出来,才能够进最好的大学。这一条路被弗兰克视为他儿子的必经之路。这个家庭有些古怪霍金家在圣奥尔本斯镇希尔赛德路14号的房子1950年,弗兰克从海格特调到伦敦北边碾房山新建的国立药物研究所。为了上班的便利,他们在距碾房山不远的圣奥尔本斯买了一幢房子。在这幢房子里,有一个呈L形的房间,在他们住进来以前大约是佣人住的。他们家雇不起佣人,所以稍加修缮后就成了斯蒂芬的房间。斯蒂芬很快发现这间房子有一个绝妙之处,那就是从房间里的一个窗户爬出去,外面恰好是自行车车库的房顶,由这儿可以跳到地面上。过了不久,斯蒂芬发现经过自行车顶棚,绕过一个角可以爬到主屋顶上去。然后经过一个窗口爬进屋里去。斯蒂芬的妹妹玛丽后来说:“斯蒂芬曾经计算过,共有11种进屋的方法,我只能找到其中10种,迄今仍然不知道这第11种是什么方法……他是比我强得多的攀登者,但我不清楚哪里还可以进入。不可能是门廊的上方。这个门廊在当时就已经相当腐朽了,上面有许多玻璃,门后面是温室,它在那时候就差不多已经败坏了,每次刮风的时候,总有一些玻璃片被吹落下来。”霍金家房子一个侧门上方有一个窗户,霍金可以从这儿爬进屋里。弗兰克的家庭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但是他们的特立独行和不在乎他人评价的行为,在圣奥尔本斯的邻居看来,似乎有些古怪。例如,他们屋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绘画,还有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奇石、标本,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古怪玩意儿。他们虽然十分注意清洁,室内也很干净整齐,但是他们对房屋的维修却很不在意,地毯和家具要一直用到破烂和损坏了为止,只要能用就不会换新的;墙上糊的墙纸脱落下来悬在墙上,他们也不在意,认为没有必要去重新糊上新的墙纸。走廊和门背后,许多地方石灰剥落,露出大大小小的洞,他们也视而不见,要是在别人的家里,肯定会重新粉刷一次。他们家的养子、斯蒂芬的弟弟爱德华(Edward)曾经说:我们家令人印象最深的是篱笆。我曾好几次试图说服父亲把它推倒,让矮树长大,但是父亲坚持要修补这个篱笆。可又不愿意花任何钱,而是东拼西凑地到处拣一些木条,把它们钉上去。我把朋友带到家里时总有点难为情。前门曾经一度显得非常优雅,后来上面的彩色玻璃有些已经破碎了。父亲通常不去更换这些玻璃,而是用填充品或黏土拼拼凑凑涂涂抹抹。墙纸虽然华丽,却也令人难为情。天晓得它贴在那里有多久了。这是一幢非常大而阴暗的房子。它就像闹鬼似的那么恐怖。我在冬天早晨醒来时,房间里结满了厚霜。家里有一台不能正常工作的散热器,它被大厅里的一台储热器所取代。所有卧室都有火炉,但是在每间房里生火当然是不实际的,所以我们只在楼下生火。这整幢房子也许有点像一个大怪物。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是我们的家,所以我们都喜欢它。霍金曾经说:爱德华是一个完全非学术、非智力型的,这或许对我们是一件好事。他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小孩,但是人们禁不住喜欢他。弗兰克夫妇对物质生活不赶时髦,更不会刻意追求,因为这种追求在他们看来会妨碍他们对知识、理性的热爱和追求。他们宁可将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们的学费上,让孩子们进最好的学校。他们喜欢看书,甚至在吃饭时每人都边吃边看,这一点让所有的邻居都感到十分惊讶,其他家庭是决不容许在餐桌上看书或干其他什么事情的。看了书之后,他们喜欢谈论书上精彩的思想和哲理。这种谈话哲理性太强,在邻居听来觉得很古怪,完全不合群。霍金在《我的简史》里写道:我们家在海格特似乎是相当正常的,但在圣奥尔本斯我以为我们肯定被认为是古怪的。我父亲的行为加深了这种看法:只要能省钱,他对外表毫不在乎。他年轻时家里非常贫困,这给他留下长久的印迹。他不能容忍花钱图自己舒服,甚至在以后岁月里他能做得到时也依然如此。他拒绝安装集中供热,尽管他冻得很难受。他宁可在通常的衣服之外罩上几件毛衣和睡袍。可是他对别人却异常慷慨。他们家里的人相互间谈话时,说话快而简练,不啰啰嗦嗦地多作解释。在外人听来,他们说话似乎有些含糊不清,口齿不够伶俐,尤其是霍金父子谈话更是如此。后来,霍金的同学将这种不同一般的话语,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为“霍金语”,还常常模仿这种“霍金语”作为笑料。有一次,弗兰克夫妇干了一件异乎寻常的事:他们花50英镑买来一辆旧出租车作为家用轿车,而那时除了非常富裕的家庭,大多数英国人都没有私家轿车。当邻居用惊诧的目光瞧着他们开着破旧的汽车进进出出的时候,他们却毫不在意,自得其乐。约翰·麦克雷纳罕,10岁时与霍金同学。后来获得剑桥工程博士,在伦敦国王基金学院任行政职务。霍金的同学约翰·麦克雷纳罕(JohnMcClenahan)曾经在回忆中说:那时候,我们用霍金家的车子作过多次远足。这是一辆伦敦的计程车,非常破旧的战后计程车。我们有一回穿过开阔的原野到少女城堡航海,斯蒂芬母亲在前面驾车,而包括我在内的三四个小孩在后头越过这辆敞篷计程车顶向外眺望。前面没有罩,而后面的罩被折叠起来,所以我们完全暴露在外。车子以非常接近极限大约四十英里的速度向前飞奔。我觉得,这个家庭就是会做那些古怪的事。我们没有小轿车。那时候大多数英国人都没有,除了非常富裕的人以外。而拥有一辆破破烂烂的旧伦敦出租车更显得与众不同。过了好多年,他们才买了一辆全新的绿色福特车。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们全家人常常开着这辆车去印度旅行,这在当时也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伊莎贝尔对斯蒂芬的成长以及政治上的一些观念,有比较大的影响。伊莎贝尔生长的时代,知识分子多与社会主义思想亲近,很多人加入了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伊莎贝尔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到了上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共产党无情的大清洗和种种弊端的暴露,知识分子开始转向
本文标题:霍金图传 [杨建邺 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1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