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③哲学的主要派别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二、物质与意识1.辩证唯物主义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的物质观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2.意识的起源、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与作用②意识的本质③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1)物质与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与静止:绝对运动VS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物质运动是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着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配。(1)规律的特点: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动物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理机能调控。(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5)意识发挥的条件:①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①定义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③科学态度与革命热情。6.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①世界的普遍联系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②世界的永恒发展①对立统一规律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①现象与本质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②形式与内容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性与偶然性⑤可能性与偶然性(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其中最主要特征:整体性。★★★2、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1)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2)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陈代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创新):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矛盾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Ⅰ)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Ⅱ)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Ⅰ)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Ⅱ)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Ⅱ)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Ⅲ)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Ⅳ)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性: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③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区别: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②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②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2、质量互变规律★★★★(1)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质与量的统一”)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3(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且引起新的量变。(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定性分析VS定量分析)▲3、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2)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3)辩证的否定: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扬弃。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背熟)(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1)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2、形式与内容(1)内容: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2)形式: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3)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3、原因与结果(1)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2)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3)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4)
本文标题:(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5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