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学情分析】《伯牙善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为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绝琴》的故事,七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相信有许多学生对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2.熟读成诵,能够当堂背诵课文。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并当堂背诵。【教学难点】1/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感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解题导入:1.上学期学过的《卖油翁》里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谁还记得“善”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字。(明确:先秦时期的著名乐师伯牙擅长弹琴)二、读文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初次感知一下《伯牙善鼓琴》。在初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比较迟疑,应该是有些字音在作怪,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看看你会读吗?并且知道什么意思吗?谁会谁上黑板写出来。①辄穷其趣②卒逢暴雨③善哉④援琴而鼓⑤霖雨之操⑥更造2.解决了“拦路虎”,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大家再次放声朗读。3.这次就比第一次声音大了很多,看来字词没问题了,那同学们,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这去掉标点的文章你会读吗?谁来读读,你想读到哪里停就停,并且指名让下一位同学接着读。大家集中注意力,看会不会点到你的名字。4.谁愿意单独来朗读一下课文?三、赏文识句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几遍文章之后,想必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谁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2.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善鼓”的句子。(明确:志在登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请三位同学翻译这三个句子。“霖雨之操”和“崩山之音”是在什么情况下所作?(明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谁来翻译?3.大家注意这两句,“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是什么样的景色?给同学们看张图,直观的感受一下。这样的美景用音乐来表达,琴技果然高超,那这个“善哉”所包含的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赞赏、欣赏)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师读“志在高山”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读“志在流水”师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莫道文字简,情深意也真!”4.伯牙的志趣应该不止“高山、流水、霖雨、崩山”,那如果是“青松、杨柳、湖光、明月”呢?(大屏幕播放景色照片)请同学们仿照这两句话,也来写写。志在青松,善哉,志在杨柳,善哉,志在湖光,善哉,志在明月,善哉,评语:风光如画,五班才子,又见今朝!5.口说无凭,我们再来听听到底琴声如何!(播放《高山流水》)这首鼓琴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现在也作为成语使用,谁知道什么意思?(明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6.这样高妙的乐曲在当时只有钟子期听懂了,我们来看看文中又是如何表现“子期善听”的。(要求学生说原文)(答一句,译一句)(概括:志在高山、得之泰山/志在流水、得之江河/初为淋雨之操,更造崩3/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山之音/所念必得/辄穷其趣/吾于何逃生哉)7.伯牙的话是从什么角度来证明“子期善听”?(明确:侧面描写)四、续文入情1.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两人什么关系?(明确:知音、知己)2.谁知道这个故事最终结局?(用自己的话讲)3.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圆满,但是足以震撼人心,千古流芳。看完这个故事后你能说说你对“知音”“知己”的认识了吗?如:①千金易得,知己难求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③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④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⑦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评语:老师不禁感慨!四十分钟何其短,人生大悟何其多!亭亭少女、束发少年,胸有成竹藏丘壑,腹有诗书气自华!五、背文积累文章已然通晓,我们来试着背一背。(播放屏幕)六、课堂总结同学们,伯牙子期的友谊可敬可叹!老师更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善听者”,“听”人情冷暖,“听”大美自然!这是我们的课后作业(展示作业内容)同学们,下课!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用楷体默写文章。2.倾听班得瑞的《春野》,将你听到的声音、乐器、感受写下来,300字左右。4/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八、板书设计伯高山-泰山钟牙流水-江河子善所念霖雨之操必得期鼓崩山之音善琴辄穷其趣听“吾于何逃声哉”【教学反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时间尽量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学生自学后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学一点教一点,恰当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这个故事的其他资料,并在后面也增加了与此有关的内容,做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对于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还让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了记忆。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翻译课文使用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的“赏文识句”环节时间压缩了,个别学生难点可能没有突破。第二,学生初识文言文,朗读不是很到位。尽管我给了学生停顿符号学生也注意到了停顿。但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延长、停顿一下,颇有音乐美。如果我能及时地给学生以范读,相信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这种美,表现这种音乐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积累、诵读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教学反思找准我在教学中的不足,积累经验,学习提升,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5/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6/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7/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⑵这幅画上是什么?画上是斗牛。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一位牧童!戴嵩的画错在哪儿?“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板书:牧童笑掉尾而斗)8/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书戴嵩画牛杜处士好锦囊玉轴戴嵩《牛》牧童笑掉尾而斗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2.斗()牛,力在角()。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所宝以百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三、《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一、1.chǔhàoshǔ2.dòujiǎo9/25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二、1.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2.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三、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学反思第六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教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7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