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
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传染病预防能力,普及传染病知识,近日我校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讲座、板报、观看光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一、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1其他健康人。(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三)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2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二)流脑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三)流行性感冒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四)麻疹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病毒性肝炎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2、主要表现:(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3、传播途径:(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34、预防方法:(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一)狂犬病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二)乙脑1、主要表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主题班会一、教学目的:1.向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2.通过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加强学生认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二、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从性不成熟、不能生育的儿童时期,转变为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身体发展的定性阶段。而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青春期教育的内容设计: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是指少年开始发育,达到成熟期,即由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少年从11岁到17~18岁是青春期;从18岁到25岁是青年期,或叫青春后期。从广义上说,青春期和青春后期都可以叫青春期。在一般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的青春期要早开始、早结束2~3年。不论男女,偏早或偏晚2~3年,都属于正常现象。(1)青春期特征的教育。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身体迅速生长,出现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突增阶段。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青春期生长突增的早晚、突增开始的年龄和突增侧重部位都显示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别。一般来说,突增开始的年龄女孩为9~11岁,男孩为11~13岁。通过突增,男孩开始遗精,喉结突出,声音变粗,上唇出现茸毛,,肩部较宽,体态健壮,逐渐成为男子汉。通过突增,女孩开始有月经,声音变尖,乳房逐渐突起,盆骨较宽,体脂丰满,逐渐成为窈窕淑女。女性多数先有乳房发育,大约1~2年后出现阴毛及月经初潮(即第一次月经),此后1~2年有排卵,月经变为有规律,生殖器官也逐渐发育长大,所以又称为性成熟期。国外医学界将青春期定为10~19岁,中国医学界定为13~18岁。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趋向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有巨大变化,开始对异性爱慕,思维发5展,世界观逐步形成。2.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如下:(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女孩每年身高平均可增长9厘米,体重增加8~9公斤。(2)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步成熟,心脏重量比出生时增长10倍,心肌增厚,心肌纤维比童年显著增粗,张力增加,血压及心搏出量明显增加,脉博逐渐变慢,接近成人标准。肺脏重量增加为出生时的9倍,肺活量10~13岁为1400毫升,14~15岁为2000~2500毫升,到20岁时男孩可达4800毫升。脑的发育在重量和容量上的变化虽不大,但脑神经结构逐步发育到基本接近成年。因此,思维能力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求知欲旺盛,操作各种精细动作比较准确、协调;推理分析能力和记忆力都有加强。另外,丘脑下部、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发育及各种激素的分泌,进一步促使全身组织的迅速发育。(3)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功能完备,肾上腺开始分泌雄激素,刺激毛发生长,出现阴毛、腋毛。(4)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形成。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及少量雄激素,排卵后分泌孕激素。性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出现第二性征及内、外性器官发育成熟。(5)月经初潮是女孩青春期显著的标志,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女孩较男孩明显,青春早期,一般保持儿童的心理特征,较为幼稚,但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青春晚期,能有系统合乎逻辑地掌握知识,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已接近成人。青春期的开始年龄,发育速度、成熟年龄,以及发育程度和遗传、营养、情绪、社会经济因素等均有关。事实上,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是决定一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为壮年、老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对推迟衰老、延长寿命,能起积极作用。3.青春期卫生教育。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无论男女,都得注意个人卫生。分布在身体腋下、腹股沟和眼睑的油脂和汗腺激活,体臭随机出现。男孩活动量激增,女孩月经出现,使体臭更加突出。尤其上过体育课后教室,体臭会更明显。这时就得及时教他们学会勤洗澡、勤换内衣,练习自己洗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不要用清香淡雅的化妆品来掩盖体臭!4.青春期安全教育。青春期在时间上、个体上、身体部位上发育是不平衡的,尤其是青春前期,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善,而且他们又爱好活动,往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身体伤害。同6时,由于这类原因,学生损坏公物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时,对他们损坏公物的行为要查明原因,如果不是有意的,而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则不宜过多地批评学生,避免冤枉,造成对立。所以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给予具体的指导,细心的教育。5.青春期性生理卫生科学知识教育。对青春期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性生理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授,打破学生对某些生理现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否则他们在不懂得青春期发育规律的暗箱中,心中大起恐慌,如不经疏解,很可能发展为持续一生的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发展为性变态。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是北京的两个16岁的学生,一男一女,由于缺乏性生理卫生的科学知识,他们竟偷尝禁果,自言做实验,最后致使那名女生宫外孕。此后,两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性生理卫生科学知识教育时,要细心、体贴,要针对男女不同生理特点
本文标题: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7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