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学年学期课程名称课程号题号分数阅卷人2008~2009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109904一考核方式A/B卷3六闭卷(A)卷48九学分四学时七二三五八十总分姓名:学号:专业班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选对给分,选错不给分。每题1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在()开始使用的。A、马克思在世时B、马克思逝世后C、恩格斯逝世后D、列宁提出之后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唯物史观C、劳动价值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唯心主义者主张(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对于人是否可以认识世界只能存疑 D、世界的本原是精神5、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生活方式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统一性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客观性和能动性10、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是()。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直立行走C文字的出现D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11、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理论创新 C、科学实践 D、社会基本矛盾12、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是( )。A、唯理论B、经验论C、唯心论D、唯物论13、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A、吃穿住行B、生产劳动C、直立行走D、运用理性14、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15、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两重性,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使用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交换价值D、创造利润16、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B、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资料可以买卖B、货币是一般等价物C、存在商品交换D、劳动力成为商品1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9、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2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2、“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3、所有唯心主义都坚持()。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D、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24、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谬误转化,说明()。A、二者没有确立的界限B、真理中包含有错误之处C、谬误中包含着正确的思想D、真理是具体的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发展规律26、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有意识活动而得到实现的C、自然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规律有阶级性的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28、正确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29、在人与世界的互相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B、工具的制造并使用C、自然界自身的作用D、人的实践活动3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3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无数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符合垄断资本主义的整体利益B、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C、代表个别资本主义的利益D、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33、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34、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3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6、自由是指人们()。A、摆脱了自然规律的束缚B、摆脱了必然的束缚C、能够为所欲为D、实现了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7、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8、国家的起源是()。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给分,少选或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41、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A、圣西门B、贝克莱C、费尔巴哈D、黑格尔42、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它具有()。A、客观性B、绝对性C、相对性D、条件性4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动是有条件的,静是无条件的44、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世界是上帝意识的创造物B、万物皆在我心中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D、理在气先45、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使得()。A、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B、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才能生存和发展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有所扩大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中的矛盾有所缓和46、产业资本正常运动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是()。A、购买阶段B、价值形成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47、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制决定所有权C、所有权反作用于所有制D、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4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A、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什么用处B、感性认识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的4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A、人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5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法律制度三、判断题(判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分,共10分)5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A、正确B、错误52、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A、正确B、错误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正确B、错误5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A、正确B、错误55、实践检验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A、正确B、错误5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A、正确B、错误57、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都是商品。()A、正确B、错误58、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A、正确B、错误59、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A、正确B、错误60、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A、正确B、错误四、材料题(根据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每个问题5分,共15分。)材料一:2003年的“SARS”事件,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的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亚洲禽流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等。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却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材料二:加拿大学者伊恩·哈金在《驯服偶然》一书中指出:“贯穿整个理性时代,偶然一直被称为平庸之辈的迷信。偶然、迷信、庸俗、愚蠢是一回事。有理性的人对这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们有能力用各种无情的定律将混乱掩盖起来。他们坚称,世界或许常常是偶然的和随意的,但那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其内部工作的必然机制。”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偶然性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理性时代人们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关系理解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问题3:你是如何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的?五、论述题(15分)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阐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1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