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4.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5.“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6.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7.“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9.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 )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14.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2.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先判断对错1分,后说明理由4分,但判断失当该小题给零分。本大题共15分)1.剩余价值是由流动资本带来的。2.产品的分配方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3.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四、论述题(任选两道题作答,三题均作答,以前两道题为准,每题11分,共22分)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1: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材料2: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材料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4:“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材料5:“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永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的过程中”。材料6:“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请指出上述6个材料具有何种共同哲学倾向?(2)分析并说明上述6个材料包含的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2.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补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CBABBCABDDDCAA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每条1分)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第六,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2.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2.3.4点各2分,第一点总括,能答上更好)第一,马克思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提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第二,这一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第三,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第四,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回答出任意6点就满分)首先,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其次,在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上,由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关系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第五,在社会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措施。第六,上层建筑做了多方面的调整,国家职能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七,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国家在战后进行了新的扩张,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局面正在形成。第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直接占领和掠夺为特点的旧殖民主义发展为间接控制和剥削为特点的不平等关系。最九,西方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由两极对立发展为和平共处。三、辨析题1.剩余价值是由流动资本带来的。错。(1分)剩余价值是活劳动即工人创造的。(3分)它的产生不是由流动资本带来的但却有离不开流动资本。流动资本仅仅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分)2.产品的分配方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错误;(1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5分)3.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此观点正确。(1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3分)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2分)四、材料题1.(该题需要阅读的材料较多,答案相对简便,难点在于阅读)(1)材料1—6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是辩证法的观点。(5分)(2)材料1、2、4、5、6认为运动是事物自身的运动、运动的动力来自事物自身内部;材料3则把运动归结为“心”或“精神”或“意念”等的运动。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6分)2.(原理共5分)(1)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2)(联系实际共6分)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该题比较直白,容易得分。该题满分11分,以下五点,每2分,剩余的1分可以加分给那些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同学)根据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概括: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以平均每年增长10的速度高速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实践,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文标题: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2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