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补充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本课程在考研政治课目中的分值约占14分,预计其中选择题可能会占较大比例,又很可能会与《概论》课题中的毛泽东思想部分相结合考分析题,因此,两者务需紧密地结合起来复习,真正做到史论结合,重点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内容总结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近代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基本特征:①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极端贫困及不自由的生活。(3)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原因有:(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太平天国的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意义:①《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②但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2)《资政新篇》它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阶级局限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洋务运动的宗旨、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教训(1)宗旨洋务运动的宗旨即“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2)历史作用: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②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③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3)失败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①它具有封建性。②它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1)意义:①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③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2)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维新派的局限性。③害怕人民群众。经验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的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内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评价:①它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论战内容: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2)论战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失败的原因: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3)经验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1)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原因: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个外部条件外。②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③当时的中国具备了接受马列主义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条件。④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①重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③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及其重大意义(1)历史特点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②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2)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②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原因、政治基础及作用(1)原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①中国处于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残酷统治之下,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趋恶化。②京汉铁路罢工遭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要胜利,必须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③孙中山的转变。(2)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作用: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这主要表现在:黄埔军校的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农运动的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5.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②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共产国际的错误干预。(2)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①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④必须不断加强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然而,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2)毛泽东在开辟中心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杰出贡献。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3)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左”倾错误、形成原因及其危害(1)主要错误:①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②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③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④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⑤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2)形成原因: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③全党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3)危害:①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长征。②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③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2)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3)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补充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4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