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图纸/图片/标牌 >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9.2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2016-12-23发布2017-06-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5009.212—2016Ⅰ前言本标准代替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SC/T3024—2004《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N/T2269—2009《进出口贝肉中大田软海绵酸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2131.2—2010《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SN/T1996—2007《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2131.1—2008《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本标准与GB/T5009.21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增加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5009.212—201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鳍藻毒素-2(DTX-2)的测定。小鼠生物法2原理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SP混悬液。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3.1试剂3.1.1丙酮(C3H6O)。3.1.2无水乙醚(C4H10O)。3.1.3吐温-60(C64H126O26)。3.1.4氯化钠(NaCl)。3.2试剂配制3.2.1氯化钠溶液(0.85%):称取0.85gNaCl,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3.2.2吐温-60(1%):称取1.0g吐温-60,用氯化钠溶液(0.85%)溶解并定容至100mL。3.3材料3.3.1小鼠:体重为16g~20g的健康ICR品系雄性小鼠。3.3.2金属筛网:孔径约2mm。4仪器和设备4.1旋转蒸发器。GB5009.212—201624.2均质器。4.3天平:感量为0.1g。5分析步骤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浸泡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对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GB14925执行。5.1样品采集采取足够的贝类样品个数,并使贝肉达400g以上。远离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除了在常温下品质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将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10℃)送检。如为带壳样品,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5.2试样制备5.2.1生鲜带壳样品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样品外表,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出贝肉。严禁以加热或药物方法开壳。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中肠腺又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将去壳贝肉置于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in。将贝肉剪碎。5.2.2冷冻样品在室温下使冷冻样品融化呈半冷冻状态。带壳冷冻的样品按5.2.1方法清洗、开壳、淋洗取肉,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抹去水分。将贝肉剪碎。5.3试样提取称取200g剪碎的贝肉试样置于均质杯中,按体积比加3倍量丙酮后均质2min以上。将均质好的物质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收集滤液。分别用残渣2倍量的丙酮再清洗残渣两次,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将滤液移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56℃±1℃下,减压浓缩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用100mL~200mL无水乙醚溶解油状物,倒入分液漏斗内,再用少量无水乙醚清洗圆底烧瓶,合并倒入分液漏斗内,以少量的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下层)。用相当乙醚半量的水洗乙醚层两次,去除水层,再将乙醚层移入250mL或500mL的圆底烧瓶中,于35℃±1℃减压浓缩去除乙醚。用少量无水乙醚将浓缩物移入50mL或100mL圆底烧瓶中,再次减压浓缩去除乙醚。用1%吐温-60的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转移至刻度试管中稀释到10mL,充分振摇,制成均匀混悬液。1mL该混悬液相当于20g试样,以此混悬液为试验原液。以试验原液注射小鼠,当24h内2只或3只小鼠死亡时,需振荡试验原液使成均匀混悬液,用1%吐温-60生理盐水按表1逐步稀释成4倍或16倍的稀释液,充分混匀,按表1注射小鼠。5.4小鼠试验选择16g~20g健康ICR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两组,每组3只。实验组将腹腔注射试验原液或其稀释液,溶剂对照组将腹腔注射1%吐温-60生理盐水。GB5009.212—20163分别取1mL待测液或1%吐温-60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鼠。注射过程中若有提取液溢出,须将该只小鼠丢弃,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仔细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死亡时间计算从注射完毕开始至小鼠停止呼吸(小鼠呼出最后一口气止)为止。存活动物应连续观察24h。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组若出现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表1进一步实验,以确定一组3只小鼠中死亡2只或2只以上的最小染毒量或最大稀释度。表1注射量、稀释度与毒力的关系注射液注射量mL相对应的试样量g毒力MU/g试验原液11.0200.05试验原液20.5100.14倍稀释液11.050.24倍稀释液20.52.50.416倍稀释液11.01.250.816倍稀释液20.50.6251.66分析结果的表述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无小鼠死亡或仅有1只小鼠死亡,则报告样品中DSP毒力为:0.05MU/g。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有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5.4进行动物实验,并根据表1计算样品中DSP毒力,报告样品中DSP毒力为:×××MU/g。酶联免疫吸附法7原理根据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游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与其酶标记物竞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没有被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将酶底物和显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终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8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8.1试剂8.1.1甲醇(CH3OH)。8.1.2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GB5009.212—201648.1.3氯化钠(NaCl)。8.1.4氯化钾(KCl)。8.1.5磷酸二氢钾(KH2PO4)。8.1.6吐温-20(C58H114O26)。8.1.7牛血清白蛋白(BSA)。8.1.8酶标记物。8.1.9过氧化氢(H2O2)。8.1.10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C16H20N2)。8.1.11硫酸(H2SO4)。8.2试剂配制8.2.1甲醇溶液(90%):量取90mL甲醇,加入10mL水,混合均匀。8.2.2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pH7.4):分别称取磷酸二氢钾0.20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2.90g、氯化钠8.00g、氯化钾0.2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8.2.3酶标记物稀释液:称取1.0gBSA,加PBS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0mL。8.2.4酶标记物工作液:用酶标记物稀释液将酶标记物稀释至工作浓度。8.2.5洗脱液:吸取0.5mL吐温-20加入PBS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L。8.2.6硫酸溶液(1mol/L):吸取53.2mL硫酸,缓缓加至900mL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0mL。8.3标准品大田软海绵酸(OA,C44H68O13,CAS号78111-17-8)标准溶液。8.4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工作液:将大田软海绵酸标准溶液用PBS溶液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μg/L、5μg/L、10μg/L、25μg/L、50μg/L、100μg/L、150μg/L和200μg/L的DSP标准系列工作液。现用现配。8.5材料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板。注:商业化试剂盒若评价技术参数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则也适合于本标准,参见附录A。9仪器和设备9.1酶标仪。9.2均质器。9.3离心机:转速≥6000r/min。10分析步骤10.1样品采集同5.1。10.2试样制备同5.2。GB5009.212—2016510.3试样提取将剪碎的试样均质,准确称取10g(精确至0.1g),加入50mL甲醇溶液(90%),均质1min~2min,6000r/min离心10min,转移出上清液,根据上清液体积加入2倍体积的PBS溶液,混合均匀,吸取50μL试样稀释液进行测定。10.4测定将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条插入微孔架并做好标记,其中包括空白对照孔、标准液孔和样液孔,分别做平行孔。向空白对照孔加入50μLPBS溶液,标准液孔加入50μL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系列工作液,样液孔加入50μL样液。加入50μL腹泻性贝类毒素酶标记物至每个微孔,迅速充分混合,22℃~25℃避光孵育10min。孵育结束后,倒去孔中液体,每个微孔注入250μL洗脱液冲洗,翻转微孔板,倾去孔内液体,再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50μL过氧化氢和TMB,充分混合,室温避光孵育6min。每孔加入50μL硫酸溶液(1mol/L)迅速混匀,终止反应,在10min内测量并记录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若提取液经测定后的质量浓度超出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10.5标准曲线的制作以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工作液质量浓度以10为底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式(1)计算的标准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按式(1)计算:A=SS0×100%…………………………(1)式中:A———百分比吸光度值;S———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平均吸光度值;S0———0μg/L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的平均吸光度值。11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2)计算:X=ρ×V×fm…………………………(2)式中:X———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ρ———由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待测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试样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f———稀释倍数;m———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注:任何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大于16μg/100g的样品即被认为是有害的,对人类食用不安全。12其他本方法的定量限为10μg/kg。GB5009.212—20166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3原理试样经甲醇提取,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1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14.1试剂14.1.1甲醇(CH3OH):色谱纯。14.1.2乙腈(CH3CN):色谱纯。14.1.3氨水(NH3·H2O)。14.1.4氢氧化钠(NaOH)。14.1.5盐酸(HCl)14.1.6甲酸铵(NH4COOH):色谱纯。14.1.7甲酸(HCOOH):色谱纯。14.2试剂配制14.2.1甲醇溶液(30%):量取30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L。14.2.2甲醇溶液(20%):量取20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L。14.2.
本文标题: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