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简述表现性测验的编制过程。表现性测验的定义表现性测验(performanceassessment,也有用“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又译“表现性(型)评价”,是指通过个体完成一定真实性的任务对其进行评价的测验形式,用以测量考生处理结构不清晰(ill-structured)的现实问题的水平。(Zane,2009a)表现性测验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提出一个表现性任务,规定学生反应的具体形式,提供一个预先确定的评分系统。编制及心理测量学研究Bahr(2007)将表现性测验的编制总结为7个步骤。1、选择特定年级要评价的问题;2、编写表现性任务,将要考察的概念以一个现实生活的情境体现出来;3、设计一个施测便捷的试卷,估计学生的水平;4、选择评价表现的标准;5、为评分标准制订细则;6、设计一些问题来探测学生的思维过程;7、分别设计出教师和学生用的记录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等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对于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团表、音像及其他形式和载体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而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课程开设、活动安排、教研活动、研究课题及成果、效果评估及管理工作等的记录。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的必要的原始记录,它将为我们进行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五)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一)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个人资料是反映学生个体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资料,包括学生个人的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个案报告等。团体资料是反映团体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资料,是在学生个体资料的基础上做出的各种类别和层次的团体分析。这类资料可来源于普通式的抽样调查、团体测验,以及对大量个人资料所作的整体分析、统计处理后得出的各种图表、数据和结论。(二)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专项资料是反映学生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属性或特征的资料。综合资料是反映学生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较全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三)量化资料和非量化资料量化资料是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以及较为规范的问卷调查的量化结果等。非量化资料是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它为我们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一)观察法1、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按观察者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法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2、运用观察法的程序: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策略、制定观察记录表、训练观察人员、获取观察资料、呈现观察结果和解释结果等。3、观察法的使用: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给观察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其次,对观察得到的资料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地记录下来。(二)访谈法1、访谈法的涵义: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机构,可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可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2、访谈法的使用首先,要编制访谈计划,设计访谈问题;其次,要了解访谈对象,接近访谈对象。再次,掌握访谈技术,实施访谈;最后,做好访谈记录。(三)问卷法1、问卷法的涵义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按问卷的传递方式不同可以将问卷划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等。2、问卷法的使用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运用问卷法,关键是要设计好问卷。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包括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两大类。(四)作品分析法1、作品分析法的涵义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2、日记分析法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剖析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日记一般有个人日记和集体日记之分。学生一般不会随便把自己的日记给别人看,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日记是学生自我情绪释放的手段,教师必须充分地理解学生,有同感心和同情心,而不能滥用说教和斥责。3、自传分析法的使用自传分结构式自传与非结构式自传。结构式自传的内容框架事先已设计好,学生只需填写规定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自我描述受到限制,有可能遗漏对个别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问题。非结构式自传允许学生作开放式的表述,常可反映出事先未预料的具有重大价值的资料,但在对其内容进行解释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五)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表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中学生心检系统”和“中学生心检系统”的量表分别各有7类。补: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材料。它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有关学生的资料主要有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等三大部分。(一)学生综合资料学生综合资料是指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它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二)心理测评资料心理测评资料是指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应记录心理测评的类型、日期、时间、场所、施测者与报告者、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等。包括: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是指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所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应做好个案记录,阶段性记录及评价。个案报告是记录案主学生资料与个案分析过程的一种书面资料,而个案分析是指运用多种方法,针对学生个体进行连续的追踪或回溯式的研究与辅导过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还是为了解现实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系统、客观、清楚的个案报告是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咨询效果,可以提供给类似情况的案例参考与借鉴。个案报告的撰写格式包括:①案主身份;②个案建立缘由;③原因分析与诊断;④辅导过程记录;⑤追踪调查与小结。撰写个案报告应注意的问题:①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心评估并检验其正确性;②将辅导过程中案主学生行为改变的资料数量化,显示其进步的情况;③个案研究中的会谈记录,不但要记载会谈内容,更须包括每次谈话运用的策略技巧、优缺点的检讨与评价、案主各种行为改变的心理历程;④个案报告的重点是处理的方法、过程、结果、检验和追踪辅导,而不是资料的收集和堆砌。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其具体目标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正是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上述目标服务的。而心理测查的结果则是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项重要依据。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大多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是为走向社会做最初准备的时期,因此其心理发展与以往时期相比会有较大的变化。在中学阶段,心理矛盾增多,学习任务和压力增大,还面临升学、就业选择等困扰,因此,更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既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更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所以,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基本情况(1)个人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家庭住址、小学就读学校、目前所在年级等;(2)家庭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组织结构、家庭成员及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成员之问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父母管教方式及态度等;(3)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业表现、学习态度、住宿环境、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特长、人际交往水平、担任班级工作情况等;(4)宗教信仰;(5)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生活条件改变、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同学或老师闹矛盾、饮食睡眠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6)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2.智力状况、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建议根据测验的结果,结合其本人的学业表现进行分析,从两个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近年来北京某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对自身创造的期望是较高的,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对自身的创造能力越发不满意,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教务部门与专业教师应协同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给予个别化指导。而相关的心理测量结果可以提供指导的依据。此外,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应试技能、克服考试焦虑、优化学习方法、减低社会因素对学习的不良影响等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和专业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的学生还需要在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应试方法、听课方法、读书方法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还可以通过量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等。3.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中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或定型前的锤炼或塑造时期,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培养。通过人格测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认识害羞、冲动、偏激、狭隘、嫉妒、放纵、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常见的不良个性品质的危害,进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自我分析的方法,认识到个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要指导学生交友,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此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并帮助其解决心理冲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档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