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目录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5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6(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6(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6(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7(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7三、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目标.9四、重点任务.10(一)建设两大智能服务平台,构筑创新服务体系.11(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夯实智能制造四大基础.13(三)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15(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16(五)实施智能制造示范,推进智能工厂和智能服务发展.18(六)发展机器人技术及产品,加强机器人创新应用.20(七)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21(八)实施人才建设百千万工程,促进智能人才队伍建设.22五、保障措施.23(一)加强组织领导.23(二)加大政策扶持.23(三)开展智能制造产业招商.24(四)加强人才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24(五)加强开放融合和国际交流合作.24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发展智能制造对推进济南市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提升全市高端制造业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具有突出的推进和载体作用。为充分发挥济南市省会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抓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机遇,辐射带动“1+6”都市圈城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特制定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一、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深刻变革。发达国家正加紧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布局。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2014制造业白皮书》、《日本机器人新战略》,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其核心目的,就是抢抓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融合发展为关键特征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二、济南市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济南市在重型汽车、数控机床、金属成形装备、发电输变电设备、试验与检测装备、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设备等重点装备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研发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和智能化产品。涌现了济南二机床、中国重汽、济南铸锻所、济南轨道交通装备公司、济南一机床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具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成长性较好的装备制造中小企业集群。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65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的48%,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明显。(二)信息化产业优势明显云计算与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能源互联网,CAD、CAPP、PLM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有浪潮集团、山东华天、积成电子、大陆机电、金钟衡器等行业领先企业,一批专、精、特的软件技术企业快速成长,2015年全市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2050亿元,占全省55.4%,软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产业技术支撑。(三)具备较好的智能制造应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方向的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市场载体。全市工业围绕以数字化转型升级及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两年超1000亿元,2015年达到1147.9亿元。从集聚环境看,以中国重汽为龙头,形成了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山东电工电气、泰山发电设备、鲁能智能、临沃重工等集聚形成的高端装备园,经济开发区集聚的柴油机、变压器、北辰集团、宏达集团、时代焊机、数控机械等机械装备及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宏济堂药业及高新区药谷等集聚形成了济南制药产业群;济阳、章丘食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章丘、平阴的铸造产业集聚区等,都为推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拥有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济南铸锻所、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等驻济高校院所,济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开发区智能服务中心、创新谷等现有服务资源优势,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吉林大学等知名大学与我市相关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对济南市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智力支撑。我市制造业尽管有一定基础,但与先进省市、工业强市相比,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两化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服务平台专业性集聚度不够,对国内外人才凝聚力不强、技术交流合作层次不高、服务成效不够明显。二是驻济高校院所、大企业对全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辐射带动不足,缺乏中小企业进入高端创新协作平台渠道。三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四是领军企业的数量和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构建不完善。五是智能制造需要的高端专业性人才、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总体目标,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充分挖掘和释放济南市产业技术优势、省会智力潜能优势和京沪高铁3小时经济圈带来的区位优势,集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二)发展原则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2、数字化先导,智能化推进。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先导战略,注重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推动智能化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融合发展。3、创新驱动,产业化协同。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化协同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综合优势,提高全市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4、应用拉动,典型示范。发挥骨干产业集聚度高、数字化水平和自动化基础较好的优势,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和典型企业应用示范,以行业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全市智能化发展。5、人才为本,开放交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思想,有效利用国内外人才和技术资源,立足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建立国际国内交流协作机制,营造开放融合的智能制造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水平取得新突破,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智能制造模式推广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企业,成为全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中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和电子商务应用;全市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智能制造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打造2个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济南“智能制造智库”、“智能服务大讲堂”,搭建济南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网。——培育1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引领带动100个数字化工厂(车间)建设;研发制造10大首台套智能装备,培育50家智能装备重点骨干企业;培育10家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引领带动1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四、重点任务重点落实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八大重点任务,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网络基础,构筑智能生态,引领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确保智能制造规划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一)建设两大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构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济南市东西两大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两大平台作为政府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协助政府智能产业规划的推进落实、政策制定等服务工作。加强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院所合作,有效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及科技基础条件、资金等创新资源,为全市企业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人才、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引领带动济南市智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1、打造东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以山东省工业研究院和浪潮集团为依托,发挥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重汽集团、山东省科学院等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打造东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1)建立智能制造数据中心,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共享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建设重大装备监、控、管技术与公共服务平台,监控管业务托管、数据托管,装备数据采集端口和公共收集平台,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装备数据分析平台,将生产装备、生产物资、物流系统、智能仓库联接到统一的数据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预测、分析、决策服务,形成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2)建立智能制造技术信息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制造生态圈。突破ERP、MES、PLM、工业大数据、信息安全、CAD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能力,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由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国内高校、企业及制造业协会等,开展研发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业软件产业化应用,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充分利用全球创新网络,集成全球先进软硬件技术及产品,打造适合中国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支撑装备制造产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攀升,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制造生态圈。(3)建立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依托服务平台提供ERP、SRM、电子商务服务、装备重资产管理、装备售后(数据)服务等适用的企业服务;进一步通过云制造、异地协同设计、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精益管理、电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2、打造西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以济南铸锻所为依托,联合济南大学、省机械设计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二机床集团等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西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1)聚集高端人才,建立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中心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建设国内高水平的研发制造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合作交流平台,成为济南市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带动济南市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2)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智能制造产业推进中心加强协同创新,为企业数字工厂(车间)、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等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流程改造、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协作,产业链协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服务。(3)提高智能装备检测、试验能力,建设国家级检测服务平台在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基础上
本文标题: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0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