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一)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背诵笔记陈闫编写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序论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唯物论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第1页共1页原。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第1页共1页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26反对绝对论时空观,坚持相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27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动物或者机器人没有实践能力(人故意咬狗)。28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29实践的物质性的表现:①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③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30实践最首要的特点:直接现实性。3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3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33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34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限定和超越的关系。35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原始森林);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36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点)(1)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2)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37社会的实践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第1页共1页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8意识的本质:不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9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4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点)(1)原理内容:区别: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2)方法论意义:坚持物质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但要懂得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1主张意识就是物质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42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4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4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点)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第1页共1页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辩证法4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性的观点是指整体和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渗透、互相转化。47联系的观点(分析点)(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和系统性等特点。(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48发展的观点(分析点)(1)发展只是运动中一种前进、上升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事物都是发展的,而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3)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这属于形而上学。同时还要坚持发展的过程性,不能一蹴而就,这也是形而上学。4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5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点)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1)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①区别:第一,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为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如果相互依存的条件改变了或不存在了,那么双方的依存关系就会破裂,旧的同一性就会转化为新的同一性。如果同一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那么事物就第1页共1页不可能有变化发展,永远地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因为运动和发展是绝对的,而运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来自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性,这说明,矛盾的斗争性虽然也受条件限制,但是它能打破这种限制,把发展的趋势贯彻到底。②联系:第一,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第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因为斗争存在于相互依存和联结中。(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5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52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点)(1)内外因的含义。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部原因,即事物自身的矛盾。外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指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2)内外因辩证关系。第一,任何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是规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第一位的根本原因。第三,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第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3)方法论意义。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也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实践上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5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点)(1)矛盾的普遍性。第1页共1页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观点,要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之间或矛盾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区别的特点和特殊本质。表现: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第二,矛盾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融合为一个新事物)。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第一,二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第二,二者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第一,在理论上,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第二,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第三,在政治上,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54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反映: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点)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第1页共1页(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和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一系列“两手抓”的重要哲学依据。(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是分析改革开放中的成绩与失误,科学发展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的理论依据。(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56质、量与事物:质与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量和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57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点)(1)含义。量变是指事物量的变化,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的连续性。量变的基本形式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结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第1页共1页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与超越,是事
本文标题:考研政治背诵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0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