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3.基本规定城镇供水管工程应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信息技术等,提高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水平。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对管网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应制定下列制度:1管道并网运行管理制度;2运行调度管理制度;3管网水质管理制度;4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日常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S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资产管理和更新改造制度;6管道维修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制度;7管网信息与档案管理制度。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城镇拱水管网的服务压力,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确定。城镇地形变化较大时,服务压力可划区域核定。供水管网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圄家标准《生活钦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4管道并网一般规定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管道的管材、管件、设备、内外防腐材料的选用及阴极保护措施的选择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阀门选用及其阀门井结构设计应便于操作和维护。消火栓、进排气阀和阀门井等设备及设施应有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在严寒地区还应采取防冻措施。抗强和防止攀爬等安全措施,并应设置警示标识,严寒地区应有防袭措施:穿越水下的管道应有防冲刷和抗浮等安全措施,穿越通航河道时应设置水线警示标识:柔性接口的管道在弯管、三通和管端等容易位移处,应根据情况分别加设支墩或采取管道接口防脱措施。4.1.8输配水干管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在管道的高点设置进排阍,在水平管道上应按规定距离设置进排气阀,进排气阀的型号,规格和间距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在输配水干管两个控制阀间低点应设置排放管,其位置设置在临近河道或易排水处。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及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得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的,存在倒流污染可能的用户管道,应设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探测导管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净距不应小于;并应有监控、防火、排水、通风和照明等措施。供水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分舱设置。并网前管理1应制定管道完工后的冲洗方案,内容包括对管网供水影响的评估及保障供水的措施,应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管道,必要时可利用运行中的管道设置冲排口进行排水;2管道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后进行.管道冲洗主要工序包括初冲洗、消毒、再冲洗、水质检验和并网;3初冲洗可选用水力、气水脉冲、高压射流或弹性清管器等冲洗方式4初冲洗后应取样测定,当出水浊度小于时方可进行消毒;5消毒且选用次氯酸钠等安全的液态消毒剂,并应按规定浓度使用;一6消毒后应进行再冲洗,当出水浊度小于时应进行生物取样培养测定,合格后方可并网连接。4,2,4管道并网前施工单位应向供水单位提交并网需要的相关工程资料。并网链接内并网,并网时应排放管道内的存水。操作和管理;并网连接后,连接点的阀门和原有运行管道上的阀门等应由供水单位负责操作和管理。'的,.应在停水前24h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做好储水工作,停水宜在用水低峰时进行。段。停用或无法拆除的管道,应在竣工图上标注其位置、起止端和属性。后水流方向、水质变化等情况进行评估,如对管网水质影响较大时应对原有管道进行冲洗。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60d内向供水单位提交竣工资料。并网运行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并负责日常的操作和运行维护。防止水锤的危害。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时变化系数较大且超出核定流量范围的大用户应加装控流装置,使其用水量控制在核定流量范围内;2对直接向水池、游泳池等进水的大用户,在采取控流措的同时,进水前应制定进水计划并征得供水单位同意二次供水设施接入城镇供水管网时,不得对城镇供水网水量和水压产生影响,宜采用蓄水型增压设施5运行调度一般规定相关的监控设备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等。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泵站、清水库及水厂出水泵房等。10km2不应少于一个测压点,管网系统测压点总数不应少于3个,在管网末梢位置上应适当增加设置点数。调度管理协调水厂、泵站和管网等管理部门处理管网运行突发事件,编写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调度计划应包括月调度计划和日调度计划^布日调度指令,合理控制管网供水压力,对当天启闭的干管阀门进行操作管理。压力分布情况,建立用水量和管网压力分析系统。优化调度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供水能耗。1建零水量预测系统,采用多种不同的算法,综合气象、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确定最适合本供水区域的水量预测方法和修正值;2建立调度指令系统,对调度过程中所有调度指令的发送、接收和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所有时段的数据进行存档,用于查询和分析;3建立管网数学模型,作为优化调度的技术基础;4建立调度预案库,包括日常调度预案,节假日调度预案,突发事件调度预案和计划调度预案;5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在线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调度数据采集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1管网各监测点上的压力、流量和水质;2水厂出水泵房、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水质、电量和水泵开停状态等;3调流阀的启闭度、流量和阀门前后的压力;4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2应根据不同需要建立关键数据、日常运行数据的采集系统,供水单位宜增加建立生产分析数据的采集系统。6管网水质一般规定GB5749对供水水质和水质检验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管网水质管理制度,对管网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应错开高峰供水时间段,宜安排在夜间进行阀门操作,并采取保障水质的措施。洗,排放存水。常时,应根据需要临时增加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并应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水质监测供水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管网末梢和居民用水点设立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对管网水质实施监测,检测项目和频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的有关规定。施在线监测。度及水质检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制度。水质管理大水质事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冲洗。1配水管可与消火栓同时进行冲洗;2用户支管可在水表周期换表时进行冲洗;3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水高效的冲洗工艺;4高寒地区不宜在冬季进行管道冲洗;5运行管道的冲洗不宜影响用户用水。干管冲洗流速宜大于s,当管道的水质浊度小于时方可结束冲洗。7管网维护一般规定更新改造和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应经批准后实施。1实施管网系统的运行操作,并建立操作台账;2管网巡线和检漏;3阀门启闭作业和维护;4管道维护与抢修作业;5运行管道的冲洗;6处理各类管网异常情况。1应缩短巡检周期,进行重点巡检,并应建立巡检台账;2在日常的管网运行调度中应适当降低该管段水压,并应制定爆管应急处理措施;3应加强暗漏检测,降低事故频率。维护站点设置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服务区域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配置适当数量的管道维修人员,负责本区域的管线巡查、维护和检修工作。合下列要求:1办公和休息设施应满足24h值班的需要;2工具、设备及维修材料应满足24h维修、抢修的需要;3应有相应的维修、抢修信息管理终端;4应有管网维护的文字记录和数据资料。管网巡检巡检。当爆管频率高或出现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等情况时,可缩短巡检周期或实施24h监测。1检查管道沿线的明漏或地面塌陷情况;2检查井盖、标志装置、阴极保护桩等管网附件的缺损情况;3检査各类阀门、消火栓及设施井等的损坏和堆压的情况;4检查明敷管、架空管的支座、吊环等的完好情况;5检查管道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和影响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6检查管道系统上的各种违章用水的情况a维修养护1管道直径DN小于或等于600mm的管道应少于24h;2管道直径DN大于600mm,且小于或等于1200mm的管道宜少于36h;3管道直径DN大于1200mm的管道宜少于48h。管道维修应快速有效,维修施工过程应防止造成管网水质污染,必需临时断水时,现场应有专人看守;施工中断时间较长时,应对管道开放端采取封挡处理等措施,防止不洁水或异物进人管内。坏,在进行维修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消除各种隐患管道维修所用的材料不应影响管道整体质量和管网水质。择非开挖修复技术。明敷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裸露管道发现防腐层破损、桥台支座出现剥落、裂缝、漏筋、倾斜等现象时,应及时修补;2严寒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检查与完善明敷管或浅埋管道的防冻保护措施;3汛期之前,应采取相应的防汛保护措施;4标识牌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5阀门和伸缩节等附属设施发现漏水应及时维修。1河床受冲刷的地区,每年应检查一次水下穿越管处河岸护坡、河底防冲刷底板的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因检修需排空管道前应重新进行抗浮验算;3在通航河道设置的水下穿越管保护标识牌、标识粧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维护。围内抛锚。测有害气体,确认无异常状况后方可入内作业。附属设备的维护—般检修和大修理。供水单位应建立专门的阀门操作维护队伍,阀门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阀门的启闭应纳入调度中心的统一管理,重要主干管阀门的启闭应进行管网运行的动态分析;2阀门的启闭操作应固定人员并接受专业培训;3阀门操作应凭单作业,应记录阀门的位置、启闭日期、启闭转数、启闭状况和止水效果等4阀门启闭应在地面上作业,阀门方榫尺寸不统一时,应改装一致,阀门埋设过深的应设加长杆。凡不能在地面上启闭作业的阀门应进行改造。进行检验和消除;作业时,应有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应及时更换或添补。修复和更新改造管网运行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对爆管频率高、漏损严重、管网水质差等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应及时提出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编制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时,应综合分析下列因素:1五年或十年以上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2管网安全运行3管网水质的改善;4严重漏水和爆管较频繁的管道;5管网布局的优化6原有管道功能的恢复。选择切实可行的修复和更新改造方案。减少滞水管段,避免流向和流速发生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8漏损控制—般规定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合格。用水应装表计量,消火栓用水宜装表计量。差别较大时,宜选用分压供水方式。及评定标准》CJJ92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计量管理供水单位应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对不同性质用水进行分类,并对各类用户用水进行计量管理。应建立分区域计量系统。在管网的适当位置应安装流量计,对区域供水量进行综合监测和水量平衡管理,流量监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区域内分区计量需要而设置。计量器具的选型应综合分析下列因素:1计量器具的流量特性与实际运行流量间的关系;2水质因素;3环境条件;4安装条件;5通信方式;6经济性。水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直gDN15?DW40水表应选用R80量程比;有条件的宜选用大于R160量程比;2管道直径DN大于或等于50mm水表应选用R50量程比;有条件的宜选用R160量程比;3远传水表和预付费水表的选用宜从经济成本、技术性能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4水表使用压力不得大于水表耐压等级。流量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v1基本误差不应超过士1%,有条件的不应超过士%;2应满足输水特性和水质卫生要求3连续计量应准确,安装环境适应性强;.4维修和校验方便。1应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应安装在抄读、检修方便不易受污染和损坏的地方;3居住小区宜按单元集中布设;4严寒和存在冰冻环境的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5当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时,安装后的水表不得倾斜。1应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应水平安装,位置不得高于来水方向管段;3应有接地、抗干扰和防雷击等装置。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直径DJV15?DJV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6a;2管道直径DN40?DN50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a;3管道直径大于50或常用流量大于l6m3/h的水表,检定周期为2a。流量特性的变化适时
本文标题: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5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