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
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第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克思主义的诞⽣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基础2、阶级⽃争——⻢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3、批吸收前⼈的优秀成果(德、英、英法)——⻢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4、⻢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和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状态:⾃由⽽全⾯的发展)5、⻢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两⼤基⽯——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7、⻢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规律)8、⻢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与⽆产阶级⽴场——⼈⺠⾄上(站在⼈⺠旁边)9、⾸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0、科学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著作——《法兰⻄内战》11、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著作——《资本论》12、全⾯阐述⻢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著作——《反杜林论》,指出出⻢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13、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恩国家学说,列宁撰写了——《国家与⾰命》14、列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出现的⻢克思、恩格斯⽣前不曾有的新变化和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1916年列宁完成了关于资本特点: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本质和特征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阶段》,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国或⼏国⾸先胜利的理论,给⻢克思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的打15、列宁于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击,粉碎了唯⼼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攻击,深⼈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克思主义哲学16、哲学基本问题(⾸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系=区别+联系)17、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切存在于⼈的意识之外,不以⼈的意志为转移18、物质——不是具体的,⽽是⼀个抽象范畴19、物质的唯⼀特性——客观实在性20、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运动21、时间的性质——绝对性客观性、相对性22、时空的性质——绝对性客观性、相对性、有限性、⽆限性23、⼈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强调运动24、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5、主观唯⼼——⼈的想法、⼼、观念26、客观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绝对观念、上帝宗教、道27、实践——直接现实性(意识没有)、⾃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8、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9、19世纪三⼤科学发现——细胞学说、⽣物进化论、能量守恒30、⻢克思的⾰命性——批判精神与⽆产阶级⽴场31、旧唯物主义——⾃然观唯物、历史观唯⼼(不认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认可⼈⺠1群众是历史的主题、不认可历史规律否认物质⽣产⽅式)32、事物发展的趋势——螺旋式33、运动——绝对的、⽆条件的34、⻢克思主义不会给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35、认识发展——反复性与⽆限性的统⼀36、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客观的)37、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的基本途径——实践(实⼲)38、规律——客观的、不能够改造创造,可以改造规律发⽣的条件⽅式39、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活的基本领域、社会发展的动⼒、⼈类社会与⾃然界分化与统⼀的基础——实践40、⼈是⾃然界的⼀部分也依赖于⾃然界第天1、⼈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联系:循环、桥梁、关联、息息相关)2、运动的衡量尺度——静⽌3、⽭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联系具有条件性(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做出不同策略)、⽭盾具有特殊性5、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着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相互影响彼此相关、通过中介)6、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为的主观的)7、联系具有多样性(因果关系、现象本质等,通常不选)8、⼈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说明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9、事物的发展——连续性(量变)+间断性(质变)1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应从其暂时性⻆度去理解11、现存事物都是合理的——客观唯⼼(合理:合乎绝对理念)12、新旧事物的区别——不在于时间先后,在于是否符合规律13、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并⾮所有运动都是发展)14、⽭盾的主次⽅⾯(⼀个事物的好坏、主流⽀流)15、事物的主次⽭盾(⼀个系统⼀个⽭盾群的重点和⾮重点)16、不同数据不同分类体现——⽭盾特殊性:⽭盾着的事物及其每⼀⽅⾯各有其特点17、不能回避问题——⽭盾的普遍性:⽭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18、⽭盾不能调和、不是绝对同⼀,只能和谐、辩证统⼀、对⽴⾯统⼀、包含差异的同⼀、解决(克服、同归于尽、协同、融合)19、可能性与不可能——实现中有⽆条件(不可能:⽔中捞⽉)20、现实可能与抽象可能——现实中条件是否充分(抽象可能:⼤海捞针)21、眼⻅不⼀定为实——透过现象看本质22、本质——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23、感性认识有局限、不能反映全貌,但不能说不可靠24、⻅到树的果实再对树下结论——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25、内容与形式(⼀般不选)226、把握机遇——正确处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27、疫情量化管理实现成效质变——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28、认识质是前提,区分量是对质的深化、精确(先定性再定量)29、辩证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30、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31、内因是事物存在于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变化的条件32、对⽴⾯的统⼀是事物发展的动⼒33、事物的性质——⽭盾的主要⽅⾯决定34、因果联系的条件——时间先后+彼此制约35、真理与谬误在特定条件下是绝对对⽴的(因为对⼀个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36、必然与偶然都不能选择37、必然性寓于偶然性,偶然背后有必然,两者不能分开38、⽩⻢⾮⻢——⼀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39、现象⼀定表现本质、本质⼀定被现象表现、两者都客观,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所以假象与本质也同⼀40、事物的发展——螺旋上升⽽⾮循环往复,道路曲折前途光明4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包含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的思维中的反映、本质上统⼀表现形式不同(不是源与流)42、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适可⽽⽌⽆贪⼼也第三天1、物有⽢苦,尝之者识——体现实践2、实践⾼于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区别——实践的直接现实性3、实践在⼀定的想法指导下做的,有意识有⽬的——实践的⾃觉能动性4、不同时代的实践⽔平不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5、构成社会⽣活的基础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物质⽣产实践6、强调技术进步、实践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7、强调起源、根源,认识不能⽆中⽣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实践的4作⽤——认识的来源、动⼒、⽬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实践能够检验⼀切认识)9、认识的客体——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10、实践的结构——主体(⼈)+中介(物质⼯具系统和语⾔符号系统)+客体(对象包括主观和客观)11、实践是主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的过程,缺⼀不可12、认识来源——直接经验或实践13、认识来⾃——多元14、⼀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15、认知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6、旧唯物主义——认识是直观的,即消极被动接受17、认识的发展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18、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19、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320、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需要思考21、间接经验——书本、传授22、理性认识——思考、分析23、强调感性认识——强调实践(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直接获得的24、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本质25、理性渗透感性就是强调感性(强调谁渗透谁)26、从认识到实践的第⼆次⻜跃更为重要27、间接经验有局限(不是不可靠)28、真理特性——⼀元性、客观性29、真理⼀定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真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0、真理具有客观性(不是说真理是意识之外,真理是主观范畴的)31、在确定的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的32、在⼀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33、相对真理——任何具体真理都是近似正确的,有待拓展和深化、有限的34、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35、真理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的转化过程,⽆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36、从必然到⾃由——不是摆脱规律制约,⽽是摆脱在规律⾯前的⽆能⽆⼒,发挥主观能动性3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法转化38、经过检验的认识+并且正确=真理(2个条件缺⼀不可)39、⼈的认知能⼒没有局限性、不可以说⼈类⽆法认识世界40、认识、实践是⼈独有的41、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42、改造世界的源泉——实践43、“外化”是错误的,“对象化”(想法落地的实践)是对的44、⻢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是否承认社会实践的认识的基础45、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46、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头脑强调理性)——没有渗透头脑的观察是⽆意义的、只有理解的东⻄才能更深刻感受、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证者47、认识的辩证过程——相对到绝对、实践-认识-实践的⽆限循环(认识的实质是螺旋上升,认识是反复性与⽆限性的统⼀)48、真理——内容⼀元、内容客观、形式多样、相对性(近似正确相对正确)49、价值——与⼈有关、⽬的性(你需要就有价值不需要就没有价值)、主体性(不是主观)、多样性(不同条件下不同价值)50、在价值关系中是物趋近⼈,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51、认识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必须认识世界52、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第四天1、唯物史观与唯⼼史观的根本分歧——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42、社会存在——⽣产⽅式、地理环境、⼈⼝因素3、最能体现⼈类社会物质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量——⽣产⽅式4、⼈类⽣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地理环境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致、不⼀定⽴即反映)6、社会意识被社会存在决定,具有相对独⽴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可好可坏)7、具体的历史的(会变化的)8、社会意识内部具有历史继承性(某东⻄具有前后的⼀贯性)9、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理⻛俗习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为核⼼、道德、宗教、、)+⾮意识形态(⾃然科学、语⾔学等与思想⽆关的⼯具性的)10、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内容的客观来源11、社会历史变迁的根本动⼒——两⼤⽭盾运动:⽣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2、⽣产⼒3基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13、⽣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14、⽣产关系——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5、⽣产关系⾥最重要的——⽣产资料所有制16、⽣产⼒——社会基本⽭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因素17、科学技术——第⼀⽣产⼒,⽇益成为⽣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会搭配“社会历史”),科技⾰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杠杆18、衡量⽣产⼒⽔平的客观标尺——劳动⼯具的状况19、⽣产⼒的性质和⽔平决定⽣产性质与形式20、经济基础(即⽣产关系)——社会形态的“⻣骼”21、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政党、军队、、)22、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赖以产⽣、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并决定变⾰的⽅向23、历史根本动⼒——两⼤社会基本⽭盾(⽭盾运动是历史规律、需要⼈参与并⾮⾃发)24、四个其他动⼒——技术、阶级⽃争、⾰命、改⾰,靠影响根本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25、社会基本⽭盾运动——是⼀切社会⽭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社会主要⽭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历史更替的根本动⼒26、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更为根本的动⼒——⽣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27、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阶级⽃争28、阶级⽃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突出表现在—
本文标题:2021考研政治主观选择题考前必备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6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