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0年下半年真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名著阅读课后,教师安排学生积累国内外作家创作的文学部曲”,下列整理正确的是()。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B.茅盾:《春蚕》《秋收》《午夜》C.但丁“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D.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高中》《我的大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A项,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应是《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A项有误。B项,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B项错误。C项,但丁的“神曲三部曲”是《地狱》《炼狱》《天堂》,C项正确。D项,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D项错误。故本题选C。2.古诗词专项复习课,学生整理诗词中运用的典故,下列句运用典故的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C.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D.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2.【答案】D【解析】D项“九万里风鹏正举”用典,典出《庄子·逍遥游》,原文“鹏之徙于南冥也,1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着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诗人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故本题选D。3.学习《木兰诗》,教师讲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其他诗句,赏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下列句子不合适的是()。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3.【答案】A【解析】题干“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运用了互文的修辞。A项“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前一句写女子自己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失,后一句意为想象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没有互文手法。B项“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指秦汉时期的明月边关。C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意为日月群星的运行和灿烂,好像都是出自大海的怀抱。D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意为晴天和夜晚欢快地吹奏羌笛,划船采菱唱歌。故本题选A。4.辅导文言文专题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下列语句包含通假字的是()。A.目似暝,意暇甚(《狼》)B.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两章)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4.【答案】C【解析】C项,“衡于虑”意为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故本题选C。5.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教师组合其他运用想象的作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杨利伟《太空一日》B.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C.毛泽东《纪念白求恩》D.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1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教学。A项《太空一日》是杨利伟写的散文,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地描述。B项《美丽的颜色》是传记作品介绍居里夫妇在艰苦的条件下,在棚屋中提取镭的过程C项《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D项《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故本题选D。6.学完初中教材后,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文言文中包含“而的语句,并理解它在句中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此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表顺接:然后(《小石潭记》)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马说》)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递进:而且(《醉翁亭记》)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表并列:并且(《论语》)6.【答案】C【解析】C项中“而”表示因果关系,所以。四季的风光不同,所以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故本题选C。7.学习复句的基本类型,教师从不同材料中任选语句,向学生讲解递进复句的具体特点,下列句子适合的是()。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店铺门前的铜牌也要晒化了B.天空中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变成了绯红,绯红变成了紫红C.虽然我一见就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D.倘若没有解放军战士战斗在一线,老百姓损失更大7.【答案】A【解析】A项“甚至于”表递进。B项“深红变成了绯红,绯红变成了紫红”,顺承复句。C项“虽然……但是”转折复句。D项“倘若……就”假设复句。故本题选A。11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教师安排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烘托征人凄婉的愁思D.上阙描写塞下秋景之异,下阙抒发征人思乡爱国之情8.【答案】【解析】B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的是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故本题选B。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阅读教学的精读提出具体评价重点,下列对评价重点的描述,符合第四学段要求的是()。A.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以及重要语句的积累B.考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阅读的方法和速度C.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的了解,以及表达方法的理解D.考察对文章思路的梳理,以及问题探究的学习成效9.【答案】D【解析】对于第四学段精读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是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A项是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B项是第二学段的评价建议。C项是第三学段的评价建议。故本题选D。10.某教研室集体研讨统编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指导青年教师合理使用教科书,下列归纳不正确的是()。A.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B.注意多层次地建构助学系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C.设计完整的精读、略读、范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D.注重选文经典性和多样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0.【答案】【解析】部编教材构建了一个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11体系。故本题选C1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准备《背影》教学方案的过程,……与此同时,我融入《背影》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对上述教学述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品读父亲爬月台的场景是本方案重要教学内容之一B.背后的故事应该作为背景知识在教学导入环节交待C.语言品味与情感体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学习阶段D.可以结合张岱《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理解白描手法11.【答案】B【解析】背后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比如研读望父买橘的过程中交待也是可以的。故本题选B。12-15缺题。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案例阅读两则《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教学反思,完成第16题。反思一: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教师应当深入研读作品,并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只是对《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熟悉,对散文集整体特点和其他作品则较为陌生。课上,我开展了三方面的教学活动。首先是题目品析,讨论《朝花夕拾》这一题目较之《旧事重提》好在哪里。其次是整体把握,思考《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可以分为几类,并阐述依据。最后讨论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研讨话题如下:①有人说《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鲁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②有人说《朝花夕拾》的主题是“救救孩子”,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点拨追问,力求和学生一起走进《朝花夕拾》,实现对作品的精细研读。反思二:这学期带领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我希望引领他们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温11情童趣,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理性批判。整个阅读活动分四周进行,考虑到鲁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品反映的社会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鲁迅传记资料和相关评论,了解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学生初步了解作品之后,我在课堂中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方法分享。学生收集了很多鲁迅的生活趣事,在对话中激发阅读兴趣,通过研讨对《朝花夕拾》有了深入理解。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初中名著导读教学难度较大,原因在于学生名著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不强,相关知识积累不够。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展开。问题:16.(1)根据两位教师的反思,总结名著导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10分)(2)根据两位教师的反思,提出《朝花夕拾》阅读过程的评价建议。(10分)16.【参考答案】(1)①名著导读教学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比如在两则反思中,教师都实施了讨论交流的环节,这是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的初读,能建立阅读信心,也是自己获得初步认知与思考,更好进行研读的基础。②名著导读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适时建立问题框架,给予学生定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使学生有章可循,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比如“反思一”教师建立研讨话题、“反思二”教师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都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体现。③名著导读教学,要给予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获得认识的提升和发展。两位老师所使用的讨论交流就是很好的引领学生自我展示和发展的方式,学生在讨论中不仅能升华对本文的认识,更是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④名著导读教学,不仅要关注阅读量,还要关注阅读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反思一”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朝花夕拾》的整体特点和主题,“反思二”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等,都是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作品,并全方位进行文本阅读的体现。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也非常重要。(2)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因此,在《朝花夕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②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名著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更要重视学生个人的体会。11③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于第四学段的学生来说,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名著中的形象情感、语言等都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鉴赏角度。④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学生对《朝花夕拾》有所认识后,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兴趣等,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考查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是拓宽学习领域,丰富语文学习的体现。⑤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关注人文性,更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关注学生资料的获得方法,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丰富他们学习的方式17-18题缺失。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
本文标题: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9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