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特级教师王林波: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三个策略
特级教师王林波: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三个策略——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三个策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时至今日,整整八年过去了,老师们已经逐渐树立起了语言运用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逐渐成为常态。近两年统编教材的使用更是让老师们信心倍增,语文要素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意识,为老师们进行语言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抓手。不过,纵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读写结合的针对性不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屡屡出现。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将全面铺开,课堂上的读写结合该如果有效落实,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该如何提升,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发现表达秘妙,让每一课特色突出。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洞察到每一课独有的表达秘妙,让每一课都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方法,在写中习得方法,在读写的有效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落花生》和《珍珠鸟》为例,这两篇都可谓名家名篇,同在一个单元,人文主题相同,语文要素也相同。不过我们很清楚,这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各异,都有着独特的表达秘妙。教学时,我们在完成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同时,还应凸显出每一课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来。《落花生》一课,父亲借助花生告诉孩子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聚焦表达这一主旨的第十自然段,我们会发现,作者使用的是对比手法,而且选用了人们极为熟悉的桃子、石榴、苹果来对比,这样读者一读就懂,这样的表达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珍珠鸟》一课,作者借助珍珠鸟表达的是: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关注重点段落,我们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又不同,作者不仅写出了珍珠鸟是怎么做的,还写出了作者的表现,正是在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互动中,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了,充分表现出了人与鸟之间的那种信任。在读中发现了每一课独有的表达秘妙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的结合,在语言表达的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以《珍珠鸟》一课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最特别的地方是珍珠鸟和作者一步一步接近,直到信赖作者的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珍珠鸟离作者越来越近,请你划出相关的地点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默读思考,勾画。)师:你找到的地点有哪些?有哪些发现?生:我找到的地点分别是书桌、杯子、稿纸。生:我发现珍珠鸟离作者越来越近了。师:仔细读这段话,作者不仅从距离上写出了越来越近,他的描写还特别有顺序,你发现了哪几个表示顺序的词?生:先……然后……再……生:珍珠鸟先落到书桌上,然后蹦到了杯子上,最后跑到了稿纸上。师:同学们想想看,这只珍珠鸟还可能落在哪里?你会想到哪三个地方,最好能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并且用上“先……然后……再……”。(学生动笔写,然后交流。)生:它先落到窗户上,然后落到台灯上,再落到作者的手臂上。师:越来越近了,最后特别亲密。生:珍珠鸟先飞到窗台上,然后落在台灯上,再蹦到稿纸上。生:珍珠鸟先飞到台灯上,然后落在墨水瓶子上,再一屁股坐在作者的眼镜旁边。师:从你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珍珠鸟跟作者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听你们这么写,只有地点的变化,感觉不够生动。再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作者写得生动具体的秘密在哪里?生:作者不光写了珍珠鸟,还写了自己在干什么。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重要,珍珠鸟之所以敢落到我的书桌上,是因为——生:作者不管它。师:它之所以敢蹦到我得杯子上,是因为——生:因为作者不去伤害它。师:它之所以敢到稿纸上去,是因为——生:作者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师:原来人与鸟之间是互动的,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形成了互动,所以文章写得生动具体。请同学们修改自己刚才写的内容,可以借助课文中作者的态度,也可以自己写,总之,互动起来的文章才有味道。(学生思考,动笔修改刚才写的内容。)师:我们来分享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内容是不是更加具体生动了。生:珍珠鸟先落到窗边上,见我不理睬它,然后蹦到台灯上,见我不伤害它,只对它微微一笑,它就又飞到我的肩头上了。生:珍珠鸟看我安安静静地写东西,它就活跃起来了,先飞到台灯上,然后落在墨水瓶子上,左看看,右瞧瞧。见我还是埋头写文章,它就更大胆了,飞到了我手边放着的眼镜旁,还不时地啄着眼镜片,再转过头看看我。生:珍珠鸟先飞到书桌上,看我没再伤害它,便放开胆子,越来越近;然后跳上一摞书,好奇地盯着书页上的字,用嘴啄着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再偏过头看看我,我只是一笑,依旧写文章;它就飞到闹钟上,在闹钟上蹦来蹦去,十分淘气可爱。师:同学们,下次我们写动物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人和动物互动起来,这样就能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二、树立文体意识,让每一类风格鲜明。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课一得已然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不少教师都能在课堂上主动落实这一点,这是值得称道的,但仔细分析老师们设计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训练有着很强的趋同性: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体,老师们设计的读写训练是大同小异的,风格不够鲜明,特点不够突出。其实我们都知道,诗歌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民间故事有着引人的故事情节,有着奇妙的想象;说明文有着严谨准确的表达风格,传递着科学有效的信息。这些鲜明的风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发现;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体现。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太阳》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凸显出这一课说明准确,语言简洁的风格来。师:同学们,大家看这句话: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用到了我们熟悉的说明方法——生:列数字、作比较。师:课文中还写道:“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下面,我提供一小段资料,看看大家能不能结合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上课文及资料中的数字来列几个算式,计算几道数学题?PPT出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钢铁的熔点约为1500摄氏度。(学生动笔计算。)师:来,说说你列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生:我列的算式是:5500÷100=55。生:我列的算式是:100÷5500=1/55。生:我算的是5500÷1500≈3.5。师:同学们,你们的计算是非常有价值的,计算结果用在下面的句子中,就成了作比较,赶快来试试吧!PPT出示: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生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是水的沸点的五十五倍。生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水的沸点才是太阳温度的五十五分之一。生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差不多是钢铁熔点的三点五倍。师:这几位同学都用到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非常好,值得表扬,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差不多,很恰当。我们学习说明文,就要学会这些方法,这样才能清楚明白地介绍一样物体。三、兼顾策略指导,让方法与读写共融。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四、五、六年级分别在上册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四个策略单元,教学这几个策略单元,我们一定要关注阅读策略,集整个单元之力落实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不过,我们一定要警惕唯阅读策略化,不少教师在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时,眼中只有阅读策略,而忽视了语言习得。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忽视了其承载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我们既要聚焦阅读策略的学习,也要关注读写结合的落实,只有做到同生共融,才能真正凸显出阅读策略单元的特点来。《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学会提问,教学时,我们一方面要关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这样教学,以便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并梳理提出的问题:师:同学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提问这个方法的确特别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你会抓住哪些重点词,又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生1:我画出的重点词是“发现”和“发明”。提出的问题是:在20世纪,人类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生2:我提出的问题是:人类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发明的?生3:我画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因为这两个词很特别,加着引号。我提出的问题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过去指什么?现在又指的是什么?师:同学们掌握了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的方法,很好,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仔细地读课文,用心的思考,看看你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可以运用刚刚学到的抓重点词提问的方法,也可以用前面学到的其他方法来提问。开始读书,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中。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我们提出问题后还要学会梳理问题,该怎样梳理问题呢?我们来看看课后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出示:生:我们可以把小组几个人的问题整理在小组问题清单内。师:非常好!那如果遇到组员的问题有相同的怎么办?生:只留一个就可以了。师:再看看,还有什么启示?生: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小组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可以想不管它。师: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来,看看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管的?(学生交流。)师:这些不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我们暂时可以不管。那你们觉得哪些问题很重要,需要解决?(学生交流。)以上的教学紧扣的就是这一策略单元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课后题,领会编者意图,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探究。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教学:师:同学们,我们提问的时候,不仅可以就课文内容提问,还可以就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问。我们再读读课文,大家看看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默读思考,提出问题。)生:我发现第三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我可以提一个问题:作者连着用了好几个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是呀,作者用了那么多“没有”来写百万年前的生活,到底想表达什么呢?生:想表达当时的科技很不发达。生:想写出过去和现在的差距很大。师: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用一用。同学们想想看,那时候除了没有课文中写到的电灯、电视机等,还没有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出示句式:那时没有__,没有__,没有__,也没有____。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生: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冰箱,没有空调,也没有高铁,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生:那时候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高德导航,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生:那时候没有微波炉,没有电暖气,没有按摩椅,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同学们再想想,现在有了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来写一写。出示句式:现在有了__,有了__,有了__,也有了____。(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生:现在有了火车,有了高铁,有了飞机,太棒了!生: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空调,我们生活得好幸福啊!师:人们靠着科技对世界进行了那么多的改变,原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原来不方便的现在方便了,所以说这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教学就很好地将策略单元的阅读方法与读写结合做了融合,一方面,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学会了如何
本文标题:特级教师王林波: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三个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