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1《精卫填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本套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如,“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喙赤足的精卫鸟,它嘴里叼着石子正振翅高飞,下方和左上方是滔天巨浪。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精卫目光坚毅,毫无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学情分析:《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读过,但是小古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说,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会古文学习的方法才是重点。设计理念: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精卫填海》是四上的一篇神话故事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关键词:诵读、语言、文化、方法,让生本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教学目标:1.认识“帝、日”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日”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2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说出心中的精卫形象。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板块一、看图谈话引出课题1.看图引入,猜故事。(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看到这个故事,你发现什么共同点?这三个故事都是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漂亮的鸟(出示图片),这是一只精卫鸟。3.谁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这只鸟。出示注释①,齐读。4.出示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齐读课题。学习板块二、多种形式趣诵古文1.自由朗读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抓课题,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只小小鸟为什么要去填大海呢?(1)开火车读。“少女”中“少”的读音和意思?(小女儿)。“返”是前鼻音,你读准了吗?“返”是什么意思?“不返”呢?(2)齐读。2.配图诵读课文,你们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奖励——出示漫画图。(1)学生配图,说明理由(2)看图读故事。学习活动一:正确朗读小古文1.正确流利地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学习活动二:找关键词,了解故事情节(3)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溺堙学习板块三、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1.照样子填空,梳理故事情节。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呢?我们把这个故事梳理一下。出示ppt:语作本第3(3)题。(1)读懂题目。请生读题目前半部分要求——你看懂了什么?(故事的结果有了,要我们填写故事的起因、经过。课文一共2句,从每句话中提取最主要的内容,找句中的关键词。)你想到了什么填写的方法?(读一句,想想意思,找一个字,写下来。)(2)完成语作,照样子填空。老师巡视,有目的放贴板,让学生写好后贴在黑板上。3.反馈、完善情节图,读懂小古文。(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预设:介绍精卫的来历。齐读,请生说意思。讲解“少”的古今异义。指导书写:注意“曰”和“日”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右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A.这句话有5个信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为精卫,衔木石,堙东海,读读题目,你觉得留什么,为什么?B.解释“溺、堙、故”的意思。C.指导书写:“溺”字左边要窄一点,“返”字要先写“反”,再写“走字4底”,最后一笔捺是平捺。D.解释“衔”出示图片。E.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①精卫衔树枝和石头坚持了久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常)②精卫填海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它又是怎么克服的呢?精卫衔着树枝,遇到,它。精卫衔着石头,遇到,它。精卫衔着树枝,遇到,它。……4.看情节图,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请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内容修改作业、补写完整,然后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完整。5.齐课读文,体会人物形象。(1)结合课文,体会人物形象:读了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精卫?预设1:精卫经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去填东海,我们读到了一个坚韧不拔的精卫。(出示PPT)预设2: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以感受到精卫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的精神。预设3: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可以感受到精卫的顽强意志。(2)结合他人评价,体会人物形象:古人对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怎样的评价的,想知道吗?(出示PPT)①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我们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夸夸精卫的言行: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②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借用古人的一人词来肯定精卫难能可贵的言行: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3)总结人物形象,带着理解朗读课文。5学习活动三:趣味诵读1.正确朗读书法作品上的课文内容。2.观看视频。轻拍节奏,与同桌一起趣读课文。学习活动四:拓展诵读《嫦娥奔月》1.出示《嫦娥奔月》,正确朗读。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3.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嫦娥奔月》。学习板块四、趣味诵读读出节奏1.看书法作品《精卫填海》,读出节奏。这样的长长的称“条幅”。(出示竖写作品)还有横着的,称“横幅”。(出示横写的作品)正确朗读,读出节奏。2.歌诀乐读法诵读。课文读得很流利,如果加节奏读,会更有趣。(放视频)我们也来试试?轻拍节奏,我读一句,你跟一句。(滚雪球式)谁敢挑战老师,整篇文章诵读一遍?3.挖空背诵。炎帝(),名曰()。女娃(),溺(),故为()常衔(),以()。学习板块五、趣味诵读拓展诵读《嫦娥奔月》师生交流:1.正确朗读《嫦娥奔月》。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3.借助图示,轻拍节奏诵读《嫦娥奔月》。4.你喜欢神话故事吗?为什么?5.出示篇章页导语——《山海经》,与神话故事做朋友。学习板块六、作业布置6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课后作业。背小古文《精卫填海》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发挥想象、讲生动。板书设计:精卫填海游溺化堙教学反思:小古文由人教版五下进小学课堂,提前到三上就让学生接触小古文,可见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青睐。《精卫填海》是四上的一篇神话故事小古文,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四个关键词:诵读、语言、文化、方法,让生本理念真正落地生根。1.诵读显特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习小古文以诵读为主,淡化串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正确朗读课文,配图读故事,看书法作品诵读,用歌诀乐读法趣读课文,以及最后的积累背诵。课堂上朗朗的诵读声,声声入耳、入心。尤其是引导学生用歌诀乐读法打着节奏诵读文本,学生意犹未尽,非常投入。即使借班上课,在课堂上加一点动态的诵读,趣味性会更浓。2.语言见发展。学习小古文也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看图片配文字是个体逻辑思维的过程;图文相配说理由是思维转化语言的过程。课后第二个问题与课堂作业本第三题整合,梳理故事情节,借助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更是本堂课突破难点,辨析思维、语言思维发展的生发点。3.文化现渗透。小古文本身就是文化的因子之一。我们的古文课堂呈现的文化味理应更浓些。(1)文言文化:学习中学生了解文言最常见的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的特点;7教师评价语的文言文化渗透。如:请诸生齐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品精卫后,出示了两本古籍中评价精卫的语言,让学生读读,选取古人的一个词来夸夸精卫。学生也尝试用文言的形式表达。(2)板书文化:黑板上除几张学生写的板贴,两副课文书法作品,古人对精卫的评价,文化气息浓。(3)传统文化:学生诵读老师写的课文书法作品,不仅能自觉断句诵读课文,还感受到传统文化书法之美,了解古代书写的格式文化等等。另外由一篇小古文,拓展学习另一篇《嫦娥奔月》,再引导学生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与神话故事做朋友,是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正向引导。4.方法于无形。读懂小古文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诵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小古文。诵读贯穿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借助连环画帮助理解小古文,为后面把故事讲生动作铺垫;学生独立梳理故事情节中在了解故事大意;学生交流板贴中明晰故事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最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时,只看情节图,没有连环画。因为这是四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有画面感的故事才生动。把故事讲生动是上限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也如此,留下一些遗憾。对小古文感兴趣的同仁们,一起继续探究有趣、有料、有效的文化气息浓郁的小古文课堂教学。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1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