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十八大以来,国家已先后出台系列相关文件,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做出部署,其中,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规定“把中华优秀传统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驾驭、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在随后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阵地很多,思政理教学既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平台。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贴近也最容易融入的课程。目前来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程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但大多数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传统文化融入的系统路径和方法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对于融入模式开发以及融入成果向实践转化有待进一步凸显。1.2课题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高职“基础”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内容上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在方式上以“要素式融入”(课程目标、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流程式融入”(课前、课中、课后)为研究方向。突出研究成果的应用性。1.3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关于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研究。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种观点从学校层面分析了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部分学者认为一些高校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现有教材话语体系与学生日常话语体系疏离,传统文化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此外,有学者认为当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种观点从学生层面分析了当前融入有效性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许多大学生缺乏人文知识,理想与人生信念日趋淡漠、群体意识欠缺、社会公德表现欠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础”课程的研究。在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方面,学术界从不同层面讨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基础”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如,张咸杰、张立兴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础”课的内涵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学习提炼”,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来提炼挖掘”。邢华平探索将儒家“四书”经典文化作为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开发。在融入的路径和方法方面,胡兆凌认为可以从“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上融合,以教材内容当中的各个章节涉及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契合点,进行融合。杨伟荣、张方玉提出构建包括“环境营造”、“层面分析”、“过程推进”、“一体化架构”在内的“四三二一”的多角度研讨模式。宋俊成主张打破原有“基础”教材格局,进行专题式教学,在目标设置、课程设计策略以及实施策略上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关于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的研究。此类研究相关文献较少,但也有部分学者涉猎,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的特征,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相关设想,如,查广云提出确保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科学性有赖于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教学体系上的优势。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础”课的研究已经在理论界引起了持续的关注,学者们也开辟了一些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体现融入式研究的应用性和在探索创新更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征的融合路径与模式上我们还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广阔空间。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文化自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是丰富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大学生思政理学科体系,可极大地丰富“基础”课程内容,优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涵和教学方式,推动思政教育向积极、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是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融入式教学就是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生成价值认同,形成价值自觉,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他们不断实现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2.1课题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传统的“知行统一”哲学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展开。2.2研究目标本课题以实践应用为目的,在系统梳理和合理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新版“基础”教材的改革要求,进行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操作层面上展开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实现在理论探讨的同时满足实际教学的客观需要。2.3研究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包括融入的必要性、融入的路径和模式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研究(包括现状调查、融入的具体内容、实践活动方案等)。2.4研究假设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个体与社会价值实现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作用,而且还与国家的发展大势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的个体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个大家庭,另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密切。二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当代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与弘扬,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深。因此,本课题将深入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如何融入到“基础”课教学当中,以便能够促进“基础”课教学将传统与时代潮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散发其魅力。2.5创新之处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课题范本(1)高职学生由于其文化程度不高,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如何结合理工科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和特点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本课题的难点,也是创新点。(2)多途径,多层次,多方位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础”课的结合点,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研究传统文化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代价值,是本课题的落脚点。(3)结合2018年新版“基础”课教材,选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典型案例进行解剖,使之具有可复制可实践的教学内容,是本课题的特色之处。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3.1研究思路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把育人主线贯穿于整个“基础”课教学过程,形成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课教学实施方案,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在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结合2018年版“基础”课教材,遴选传统文化经典篇目。(2)社会调查法。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课程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3)行动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课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实践,实现知行统一。(4)案例分析法。以课题组所在高职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实践为个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展开研究。3.3技术路线(1)结合研究条件和自身研究优势,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选题。(2)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以所在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为例,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实践法分析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现状、问题、难点、原因,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对策与路径,形成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课教学实施方案,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入高职“基础”课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3.4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8.5-6):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申报。(2)理论研究阶段(2018.7-9):调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的现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的相关问题;结合2018版“基础”教材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导读。(3)实践研究阶段(2018.10-2019.2):开展“诵古今经典树当代之风”“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的模式。(4)总结完善阶段(2019.3-12):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相关资料,进行课题验收申报。
本文标题:科研课题申报立项:59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1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