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主张仝
1追求有效教学提升学习能力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仝社芹,来自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得好与不好,而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对有效教学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现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我从课前的精心备课、课中的有效讲解、教会学生思考及课后纠错四个方面说起。一、精心备课(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准备课充分了,课堂教学会更为流畅、简洁、紧凑,教师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会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课堂上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此时的教师有被学生欣赏、佩服的感觉;相反,课准备的不充分,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不能快速做出反应,或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有时也会出现被学生带偏的现象,此时的教师会感到很尴尬。由此看来,为了呈现精彩的课堂,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备课包括很多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说起:1.备课标。课标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的直接依据,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是教学改革的依据,它具有法定的性质。课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只有学透了课标,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教学有方向。以前,我不怎么爱看课标。可我发现:每年九年级中招备考会,魏老师都会对照课标为我们分析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考到什么程度;组内教师作优质课,我经常和组长雷世荣老师,李晓红老师一起磨课,有时会遇到弄不清楚某个知识点到底是理解?掌握?还是运用?这时,两位组长总是会翻开课标找依据。慢慢地,我也有了学课标的意识。寒暑假,我都会抽出时间学习一下新课标。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很容易忽略这一点,所以我把它放在了第一位。2.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成功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全面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在备课时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才能围绕学生有序展开。3.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为此,我们要深入教材,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对教材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同时还要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根据具体的学情与教情对教学内容的主次、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2aa区(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实现学生的主动构建与全面发展。学期中每讲一章内容之前,我总是结合课标先学习教参中的总体设计,讲某一节之前再把教材分析和教参下边的小字部分认真学习一遍,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二、讲在当讲处(课中)我的数学课堂是结合我校“问题辨析式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我校七、八、九三个年级都配有学案,学案上的“素度检测”和“问题思考”是供学生预习使用的。“素度检测”的内容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问题思考”中的问题是备课组集体协作、逐课研讨得到的,问题具有:1.指向性——明确指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难点和关键连接点;2.涵盖性——全部问题涵盖本课时的核心内容;3.辨析性——容易引起讨论甚至辩论,并具有辨析价值;4.开放性——促进发散思维,能引发新问题,把握好生成性问题。例如,在学习《13.3.2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1.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等于360°呢?你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吗?2.类比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你能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它们与边数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思路.3.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你能得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吗?4.多边形外角和的定义是什么?5.你能借助六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求出六边形外角和的度数吗?说说你的想法.6.如果将上述问题中的六边形换成n边形(n是不小于3的任意整数),可以得到同样结果吗?课堂上学生通过预习已会的内容不讲(问题如1,4)。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组间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如问题2,5)。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讲(如问题3,6),且“讲在当讲处”。一般新授课,需要讲的内容有:1.概念复杂时要讲。比如“函数”的概念,抽象复杂,学生很难理解,需要教师结合实例讲授;2.易混易错易漏时(难点)要讲。比如“计算(2x3y)2”,学生很容易写成4x29y2,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易混;“求81的平方根”,学生很容易写成9,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易错;“若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15,13,第三边上的高为12,求三角形的面积”,分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3.认识模糊时要讲。指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模糊和错误的地方,比如“对于中的a≥0认识模糊,导致在具体的应用中出错,如化简a,结果会出现四种答案:、、、-,此时,教师要当堂指出,澄清误区;4.争论不休时要讲。指学生有观点分歧,教师要控制好度,适当打住、收拢,并总结阐述,达成共识。如“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学生争论不休,说是真命题的不会证明,说是假命题的举不出反例,在学生思考、争论后,教师要给出结论:假命题。并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操a1aaa3作,举出反例。课堂上,教师若能把控好自己,做到该讲时讲,不该讲时不讲,必能做到教学有效,甚至高效。三、教会学生思考(教学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愈丰。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数学思考”目标中提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学科最本质的特征,思维习惯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最有意义的行为,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所在。我始终认为,数学课不需要热闹,学生的所有活动不能浮于表面,应当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一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数学课上,学生学会了思考,数学教学必将有效。数学课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思考。要想让学生思考,必须有合理的问题,而一堂好课是由各个不同的问题组成的,而这些问题情境就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作了如下的创设: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四根小棒,长分别为3cm,4cm,7cm,8cm。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快发现并不是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此时,教师提出:三条线段的长度符合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组成三角形的三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思考。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深入地想清楚其中的道理。2.关注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引导,触动学生思考。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对话互动:“你是怎么想的?你已经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反思和有条理地说明思考过程;“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启发学生全面思考;“如果…会怎么样”,“你还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他的想法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理解他人的思考过程并从他人的思考过程中来探索新的思考方法。3.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深入思考。为了让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入,还得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设计课堂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持续思考、深入地思考。例如,在平分四边的面积问题这个问题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让学生进行思考:(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成的两部分大小关系怎样?(2)怎样画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大小相等的两部分?(3)用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你有多少种画法?这些画法有什么共同点?显然,对于问题(3),若直接提出,大多数学生肯定会被问住,不知如何下手,而利用这样的设计,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思考,离问题的解决自然就不远了。数学中的很多大题都是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4.形式多样的讲解及练习——引申思考。在解题分析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思考方法外,也要向4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解题的神秘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题目时,故意设计一些学生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经常作以下设计:下列解方程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改正。解方程22x514x42解:去分母,得22x52(14x)去括号,得22x124x移项,得2x4x221合并同类项,得2x3化系数为1,得x23数学思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积累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处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四、有效学习需要纠错(课后)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做了很多练习,甚至有些问题做了很多遍却仍不时的发生错误,究其原因,是在发生错误的时候没有有效地去思考,对出现过的错误纠错不彻底,落实不好而留下的“后遗症”。怎样才能减少甚至杜绝这种“顽症”呢?多年来我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建纠错本,纠错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屡改屡错”的困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方法和发现“陷阱”,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纠错内容及要求:一是平日作业及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学生自己收集)。具体要求:用黑笔把题目和原来错误的解法摘抄在纠错本上,用红笔写出错误原因(这是纠错的关键)和正确解答;二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题、易错题、重点题、解法灵活多样的题、考察知识全面的题(教师提供)。具体要求:用黑笔把题目抄写到纠错本上,用红笔写出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正确解答。为使纠错本发挥最大效果,我要求学生每周六、日复习本周纠错本上的题目(家长签字),每周一检查学生上周的纠错和纠错复习情况。通过检查纠错本,可以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以后的备课中,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及时进行反馈。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我总会提醒学生复习纠错本。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效果很好。纠错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除帮助学生建纠错本外,我本人也准备有“纠错本”,将学生平时作业、考试过程错误率高的题目整理在一起,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还是习惯用法错误。对比这些题目,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盲点。这有利于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举一反三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研究学术的重要依据。教师的纠错本应做到及时纠、常翻看、常增删。总之,与学生一起建立纠错本,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提高、改进完善,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主张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53882 .html